천태사교의

천태사교의(天台四敎儀) 29

태화당 2020. 10. 11. 14:46

次鹿苑但麁無妙(藏敎) 次方等三麁(藏通別)一妙(圓敎) 次般若二麁(通別)一妙(圓敎) 來至法華會上 總開會廢前四味麁 令成一乘妙 諸味圓敎更不須開 本自圓融不待開也 但是部內*兼但對帶 故不及法華淳一無雜 獨得妙名 良有以也 故文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敎一) *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行一) *但爲菩薩 *不爲小乘(*人一) *世間相常住(*理一) 時人未得法華妙旨 但見部內有*三車*窮子*化城等譬 乃謂不及餘經 蓋不知重擧前四時權獨顯大車 但付家業 唯至*寶所 故致誹謗之咎也 約時則*日輪當午 罄無側影(第五時) 約味則從熟酥出*醍醐 此從摩訶般若出法華(五醍醐味)

 

兼但對帶; 四敎儀科解上 華嚴兼於行布差別 鹿苑但一生滅之麤 方等大乘對三藏半 般若所帶通別方便 此等四味兼但對帶

十方佛土中云云; 妙法蓮華經一 方便品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敎一; 法華四一之一 依台家之釋 開顯法華經方便品中五佛之一乘 就敎行人理四者 各明唯一無二之旨 故稱之爲四一之開顯 一敎 能詮之經典也 能詮之經典唯說一佛乘 謂之敎一 經曰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 爲衆生說法 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是其證也 二行 依其敎而修之行法也 其行法唯爲菩薩之大行 謂之行一 經曰 諸有所作常爲一事 唯以佛知見示悟衆生 是其證也 三人 爲開其佛知見而修行法之人也 其人唯爲菩薩 謂之人一 經曰 諸佛如來但敎化菩薩 是其證也 四理 依行而開佛知見之所證也 其所證唯爲諸法實相之一理 謂之理一 經曰 諸佛世尊 欲令衆生開佛知見 使得淸淨故 出現於世 是其證也 [法華文句四]

正直捨方便云云; 妙法蓮華經一 方便品 今我喜無畏 於諸菩薩中 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行一; 法華四一之一 見上註敎一

但爲菩薩; 妙法蓮華經一 方便品 雖復說三乘 但爲敎菩薩 菩薩 具名菩提薩埵 舊譯爲大道心衆生 道衆生等 新譯曰大覺有情 覺有情等 謂是求道之大心人 故曰道心衆生 求道求大覺之人 故曰道衆生 大覺有情 又薩埵者勇猛之義 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 又譯作開士 始士 高士 大士等 義譯也 總名求佛果之大乘衆 [注維摩經一 大乘義章十四 法華玄贊二 佛地論二 淨名疏一]

不爲小乘; 妙法蓮華經一 方便品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眞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衆生

人一; 法華四一之一 見上註敎一

世間相常住; 妙法蓮華經一 方便品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理一; 法華四一之一 見上註敎一

三車; 按法華經譬喩品中 有羊車 鹿車 和牛車之喩 以牛車最爲上 爲菩薩乘坐 故有此語 釋迦如來成道記註下 羊鹿牛之三車出宅 法華經三車喩也 羊車喩聲聞乘 鹿車喩緣覺乘 牛車喩菩薩乘 三乘俱以運載爲義 前二乘是方便施設 惟大白牛車是實 引重致遠 運載萬有 不遺一物者也 宅者 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又三界之身爲邪見之宅也

窮子; 法華七喩之一 法華經所說之七種譬喩 一火宅喩 出譬喩品 二窮子喩 出信解品 三藥草喩 又作雲雨喩 出藥草喩品 四化城喩 出化城喩品 五衣珠喩 又作繫珠喩 出五百弟子受記品 六髻珠喩 又作頂珠喩 出安樂行品 七醫子喩 又作醫師喩 出如來壽量品 爲霖旅泊菴稿三 七喩者 一火宅喩 喩三界不安隱 二窮子喩 喩小乘無大乘功德法財 三藥草喩 喩有漏諸善皆能除惡 而無漏之善爲最 四化城喩 喩二乘眞空涅槃 防見思之非 禦生死之敵 五衣珠喩 喩王子結緣 下一乘了因之種 六髻珠喩 喩中道實相極果所宗 以上六喩皆喩迹門 開權顯實也 七醫子喻 喻大醫王徧療一切衆生之病 唯此一喻喻本門 開迹顯本也

化城; 法華七喩之一 化城 一時幻化的城郭 佛敎用以比喩小乘境界 佛欲使一切衆生都得到大乘佛果 然恐衆生畏難 先說小乘涅盤 猶如化城 衆生中途暫以止息 進而求取眞正佛果 見法華經化城喩品 [百度百科]

寶所; 喩指大乘最高境界 卽成佛 見上註化城

日輪; 世所謂太陽也

醍醐; 製自牛乳 味中第一 藥中第一 涅槃經八云 因乳生酪 因酪得生酥 因生酥得熟酥 因熟酥得醍醐 又云 雪山有草 名曰肥膩 牛若食者 純得醍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