천태사교의

천태사교의(天台四敎儀) 87

태화당 2020. 10. 12. 08:18

次入初住 斷一品無明 證一分三德 謂解脫般若法身 此之三德不縱不橫 如世*伊三點 *天主三目 現身百界 八相成道 廣濟群生 華嚴經云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所有慧身不由他悟 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 解曰 初發心者 初住名也 便成正覺者 成八相佛也 是分證果 卽此敎眞因 謂成妙覺 謬之甚矣 若如是者 二住已去諸位徒施 若言重說者 佛有煩重之咎 *雖有位位各攝諸位之言 又云發心究竟二不別 須知攝之所由 細識不二之旨 *龍女便成正覺 *諸聲聞人受當來成佛記莂 皆是此位成佛之相 慧身卽般若德 *了因性開發 妙法身卽法身德 *正因性開發 應一切卽解脫德 卽*緣因性開發 如此三身發得本有 故言不由他悟 中觀現前 開佛眼 成*一切種智 行五百由旬 到寶所 初居*實報無障閡土 念不退位 次從*住至十住 各斷一品無明 增一分中道 與別敎十地齊

 

伊三點; 伊字三點 涅槃經二曰 猶如伊字三點 若並則不成伊 縱亦不成 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 乃得成伊 三點若別亦不得成 我亦如是 解脫之法亦非涅槃 如來之身亦非涅槃 摩訶般若亦非涅槃 三法各異亦非涅槃 我今安住如是三法 爲衆生故名入涅槃 如世伊字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四 伊字 上於耆反 正作也 竝者橫行作縱則竪行作皆不成字也 字三點者 喩解脫涅盤般若也 涅盤者卽法身也 義云人法各異故名三點也 解脫者妄心不生也 心若不生卽無所屬 心本寂滅名爲涅盤 心量廣大名摩訶般若 三事闕一則性不圓也

天主三目; 天主諸天之帝主也 此指摩醯首羅 摩醯首羅 <> Maheśvara 此云大自在 摩醯首羅天(大自在天)也 具有三眼 其中頂門豎立一眼 超於常人兩眼 具有以智慧徹照一切事理之特殊眼力 故稱頂門眼 後用來比喩卓越之見解 華嚴經探玄記二 摩醯首羅者 依智論 此云大自在天 有八臂三眼 騎大白牛 知大千界雨渧數 以於大千界中 最極自在 更無過故立名也 涅槃經二 何等名爲祕密之藏 猶如伊字三點 若並則不成伊 縱亦不成 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 乃得成伊 三點若別亦不得成

雖有位位各攝諸位之言云云; 四敎儀科解下 雖有下 引文勸學 故華嚴云 從初一地 具足一切諸地功德 故云位位各攝諸位 雖復相攝 因果歷然 那將初住爲玅覺耶 涅槃經云 發心畢竟二不別 如是二心前心難 言發心者 卽初住也 言畢竟者 卽玅覺也 初後雖殊 功德無異 故云不別相攝不二 其意云何 應知所證三德是同 故得位位相攝不二 攝之所由不二之旨 其在茲乎

龍女便成正覺; 法華經四提婆達多品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 價直三千大千世界 持以上佛 佛卽受之 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 我獻寶珠 世尊納受 是事疾不 答言 甚疾 女言 以汝神力 觀我成佛 復速於此 當時衆會 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 具菩薩行 卽往南方無垢世界 坐寶蓮華 成等正覺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

諸聲聞人受當來成佛記莂; 見上註三周

了因性; 了因佛性 三因佛性之一 了達正性之覺智也

正因性; 正因佛性 謂一切衆生皆具此性 但背覺合塵 常爲煩惱之所覆障 若順性而修 則能超脫生死 悟入涅槃 與佛所證 無二無別 [涅槃經十 同三十六 新華嚴經五十 華嚴五敎章二]

緣因性 ; 緣因佛性 三因佛性之一 緣卽資助之義 爲資助覺智之功德善根

一切種智; 三智之一 言能以一種之智 知一切諸佛之道法 又能知一切衆生之因種也 三智 智度論所說 一一切智 聲聞緣覺之智也 知一切法之總相者 總相卽空相也 二道種智 菩薩之智也 知一切種種差別之道法者 三一切種智 佛智也 佛智圓明 通達總相別相化道斷惑一切種之法者 天台以之配於空假中三諦之觀智 然三智就人分別 雖如上各別 而就法之勝劣分別之 則以上兼下 於一切種智中容餘二智 猶如五眼中之佛眼容餘四眼也 [智度論二十七 止觀三 四敎儀集註下]

實報無障閡土; 實報無障礙土 天台宗所立四土之一 略稱實報土 指初地以上之法身菩薩所居之國土 亦卽證一分中道之理 而斷除無明者之果報土 爲別敎初地以上 圓敎初住以上菩薩所住之處 以酬其眞實之因行而得眞實之果報 故稱實報 又色心無礙 一世界卽攝一切世界 故稱無障礙 義同受用土 [維摩經略疏一]

; 底本作一 依他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