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종천자문 76

선종천자문(禪宗千字文) 초원도제(楚圓徒弟) 45

楚圓徒弟 楊岐傑斗 其派鬱盛 十洎八九 초원도제 양기걸두 기파울성 십계팔구 초원의 도제에/ 양기가 걸두니/ 그 파가 울성하여/ 십중 팔구에 이르도다. ❶楚圓徒弟; 楚圓 石霜楚圓 嗣汾陽善昭 臨濟下六世 楚圓(九八六~一○三九) 宋代臨濟宗僧 全州淸湘(廣西桂林)人 俗姓李 少爲儒生 潛心擧業 二十二歲迴心向道 於湘山隱靜寺得度 未久遊襄沔之間 與守芝谷泉結伴入洛陽 聞善昭之道望爲天下第一 遂赴汾州 依止二年 未許入室 每見必詬罵 或毁詆諸方 所訓亦皆流俗鄙事 師一夕訴之 語未竟 昭熟視而罵曰 是惡知識 敢裨販我 擧杖逐之 師欲伸解 昭掩其口 師忽大悟曰 是知臨濟道出常情 遂服役約十二年(一說七年) 盡領其旨 後至幷州 訪唐明智嵩 更與當世名士楊大年李遵욱 時聚論道 後欲歸鄕省母 過筠州(四川) 於洞山見曉聰 依止三年 又遊仰山 時楊大年寄書宜春太守黃宗且 請師住於袁州(..

선종천자문 2019.08.11

선종천자문(禪宗千字文) 랑야섭징(瑯瑘躡徵) 44

瑯瑘躡徵 座主披襟 超信換體 壹哭卽禁 랑야섭징 좌주피금 초신환체 일곡즉금 낭야가 섭징하매/ 좌주가 피금하고/ 초신이 몸을 바꾸매/ 한 번 곡하더니 곧 그쳤도다. ❶瑯瑘躡徵; 瑯瑘 同琅邪 此指瑯瑘慧覺 躡徵 躡前語以徵問 慧覺 北宋臨濟宗僧 西洛人 弱冠時 父爲衡陽太守 因疾而歿於任地 師扶靈柩自衡陽歸洛 過澧州藥山古寺 宛若宿居於此 遂緣此出家 復遊方參學 得法於汾陽善昭 後住滁州瑯琊山 大振臨濟宗風 世稱瑯琊慧覺 同時 明州雪竇重顯 唱雲門之法道 時人稱二甘露門 及今淮南地區猶蒙其遺化 其餘事蹟與生卒年皆未詳 [釋氏稽古略四 聯燈會要十二 續傳燈錄三 禪宗正脈十二] ▲五燈會元十二 秀州長水子璿講師 聞琅邪道重當世 卽趨其席 値上堂次 出問 淸淨本然 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琅邪憑陵答曰 淸淨本然 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師領悟 禮謝曰 願侍巾瓶 琅邪謂曰 汝宗不振久矣 宜厲..

선종천자문 2019.08.11

선종천자문(禪宗千字文) 희천심원(希遷尋原) 38

希遷尋原 作參同契 惟儼藏身 覆船承繼 희천심원 작참동계 유엄장신 복선승계 희천이 청원을 찾고/ 참동계를 지었으며/ 유엄의 장신을/ 배 엎은 이가 승계했도다. ❶希遷尋原; 希遷(七○○~七九○) 唐代僧 又稱無際大師 端州高要(廣東高要)人 俗姓陳 曾禮六祖慧能 靑原行思爲師 得靑原行思之印可 天寶(七四二~七五五)初年 居衡山南寺 寺之東有石狀如臺 乃結庵其上 時號石頭和尙 時江西以馬祖爲主 湖南以石頭爲主 四方學徒多輻湊於二師之門 唐貞元六年十二月示寂 壽九十一 臘六十三 諡無際大師 著有參同契 草庵歌各一篇行世 [宋高僧傳九 傳燈錄十四 五燈會元五] ◆尋原 原 指靑原 則靑原行思 行思住吉州靑原山靜居寺 故號靑原行思 傳燈錄五 靑原行思 六祖將示滅 有沙彌希遷(卽南嶽石頭和尙也)問曰 和尙百年後 希遷未審當依附何人 祖曰 尋思去 及祖順世 遷每於靜處端坐寂若忘生..

선종천자문 2019.08.11

선종천자문(禪宗千字文) 설두송고(雪竇頌古) 36

雪竇頌古 諸方稱美 壽聖鏡錄 亦復爲高 설두송고 제방칭미 수성경록 역부위고 설두의 송고를/ 제방에서 칭미하거니와/ 수성의 종경록도/ 또한 다시 높음이 되도다. ❶雪竇頌古; 雪竇 雪竇重顯 重顯(九八○~一○五二) 宋代雲門宗僧 遂寧(四川蓬溪縣之西)人 俗姓李 字隱之 以妙齡離俗入道 投益州普安院仁詵出家 得法於復州北塔智門光祚 依止五年 盡得其道 後隱於錢塘靈隱寺三年 乃出住蘇州翠峰寺 次年轉徙明州雪竇山資聖寺 海衆雲集 大揚宗風 乃中興雲門宗 又以師久住雪竇山 後世多以雪竇禪師稱之 於皇祐四年入寂 壽七十三 諡號明覺大師 遺有明覺禪師語錄六卷 碧巖集百則頌 及詩集瀑泉集行世 [淨慈寺志 五燈會元十五 續傳燈錄二] ◆頌古 擧出前人公案機語 用偈句韻語加以闡釋評議 是禪師說法的一種形式 按禪林寶訓下 萬庵曰 頌始自汾陽 曁雪竇宏其音 顯其旨 汪汪乎不可涯 雪竇頌古 一..

선종천자문 201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