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則; 此話出古尊宿語錄一 聯燈會要四 五燈會元三
●迦葉佛; <梵> Kāśyapa Buddha. 又作迦葉波佛 迦攝波佛 迦攝佛 此翻爲飮光佛 過去七佛中之第六佛 又爲現在賢劫千佛中之第三佛 ▲傳燈錄一 迦葉佛(賢劫第三尊) 偈曰 一切衆生性淸淨 從本無生無可滅 卽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罪福 長阿含經云 人壽二萬歲時此佛出世 種婆羅門 姓迦葉 父梵德 母財主 居波羅柰城 坐尼拘律樹下 說法一會 度人二萬 神足二 一提舍 二婆羅婆 侍者善友 子集軍 ▲四分律比丘戒本(一卷 後秦 佛陀耶舍譯) 一切惡莫作 當奉行諸善 自淨其志意 是則諸佛敎 此是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說是戒經
●維那; 禪院中的職事僧 主持法事儀式 管理僧衆紀律等 ▲祖庭事苑八 維那 寄歸傳(南海寄歸內法傳四)云 華梵兼擧也 維是綱維 華言也 那是略梵語刪去羯磨陀三字 此云悅衆也 又十誦云 以僧坊中無人知時 限唱時至 及打楗椎 又無人塗治掃灑講堂食處 無人相續鋪牀 衆亂時無人彈指等 佛令立維那 又聲論飜爲次第 謂知事之次第者也 今禪門令掌僧藉及表白等事 必選當材
●將謂胡鬚赤更有赤鬚胡; 意謂强手之外 還有更强者
●司馬頭陁; 祖庭事苑六 漢有複姓五氏 司馬司功司徒司宼司空 竝以官爲氏 古沙門尙從俗姓 或從師姓 始道安法師以沙門從佛出家 方稱釋氏 今村俗猶以俗姓稱吾儕者多矣
●大麤生; 同太麤生 生 助詞
●師子咬人; 大般若經五六九 譬如有人塊擲師子 師子逐人而塊自息 菩薩亦爾 但斷其生而死自滅 犬唯逐塊不知逐人 塊終不息 外道亦爾 不知斷生終不離死
●韓獹逐塊; 又作韓盧逐塊 狂狗逐塊 癡犬逐塊 韓獹 乃戰國時代産於韓國之名犬 原意謂向犬投土塊 犬竟誤認土塊爲食物 遂追逐之 轉指禪徒竝無自己眞正見解 僅於言句上詮解 或執著於事物之形迹 捕捉枝葉末節等 而欲了達事物之眞相 可謂徒勞無功
●謾勞; 徒勞 謾 通漫 虛 枉 徒
●先後百丈語; 先百丈與後百丈之語 指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 先百丈卽指野狐 迦葉佛時 曾住百丈山故也 後百丈卽指懷海
●半斤; 半斤元來是八兩
●八兩; 八兩元來是半斤
●淮南; 淮水以南 卽揚子江以北
●泉南; 今福建省泉州
●?; 同索 求 取 廣韻 蘇各切
●普化搖鈴鐸; 臨濟語錄 因普化常於街市搖鈴云 明頭來明頭打 暗頭來暗頭打 四方八面來旋風打 虛空來連架打 師令侍者去纔見如是道 便把住云 總不與麼來時如何 普化托開云 來日大悲院裏有齋 侍者回擧似師 師云 我從來疑著這漢
●林下; 田野 山野 山林 又隱退閑居之地
●眞如喆; 眞如慕喆 賜號眞如 嗣石霜楚圓 臨濟下八世 見上第九則潙山喆
●散關; 散 閑散的 如散官 散職 散關卽閑散之關門 ▲續傳燈錄六天衣義懷 打破大散關 幾箇迷逢達磨
●哆哆啝啝; 從容錄第八則云 哆哆和和 嬰兒言語不眞貌 又法華釋籤云 多跢 學行之相 嘙和 習語之聲 涅盤經有病行嬰兒行 有本云婆婆和和 石室善道禪師云 涅盤十六行中 嬰兒行爲最 哆哆和和時 喩學道人離分別取捨心 與下神歌社舞 皆一意也
●神歌社舞; 又作村歌社舞 指民間歌舞
●哩囉; 見上第一六一則囉囉哩
●言寡尤行寡悔; 論語爲政 子張學干祿 子曰 多聞闕疑 愼言其餘 則寡尤 多見闕殆 愼行其餘 則寡悔 言寡尤 行寡悔 祿在其中矣
●鴻門; 地名也 位於今之陝西省臨潼縣 今改稱項羽營 見上第一三四則鴻門
●正位; 卽達悟之位 指法性 禪門中稱普遍存在之眞如爲正位 乃諸法之本體 相對於現象差別之傍位一語 ▲傳燈錄二十二子興明悟 僧問 正位中還有人成佛否 師曰 誰是衆生 僧曰 若恁麽卽總成佛去也 師曰 還我正位來 僧曰 如何是正位 師曰 汝是衆生
●轉喝; 轉 漸漸 更加也
●歲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節 深冬 ▲論語子罕 子曰 歲寒然後知松栢之後彫也●藍田; 山名 位於陝西省
●藍田當年人射虎; 史記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 廣出獵 見草中石 以爲虎而射之 中石沒鏃 視之石也 因復更射之 終不能復入石矣
●寥廓; 廓 底本作廊 依他本改作廓
●脥腮; 脥 頰的俗字
●明州; 浙江省寧波之古名
●憨皮袋; 指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尙 見下第一四四七則布袋
●㘅; 同銜
●李廣; (?-前119) 善射者也 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 西漢時期的名將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 從軍擊匈奴因功爲中郞 景帝時 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 武帝卽位 召爲未央宮衛尉 元光六年(前129) 任驍騎將軍 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 因衆寡懸殊負傷被俘 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 李廣佯死 於途中趁隙躍起 奔馬返回 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 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 稱之爲飛將軍 數年不敢來犯 元狩四年(前119) 漠北之戰中 李廣任前將軍 因迷失道路 未能參戰 憤愧自殺 年六十餘 [百度百科 史記一百九]
●張顚; 指張旭 新唐書二○○ 文宗時 詔以白(李白)歌詩 裴旻劍舞 張旭草書爲三絶 注 張旭 旭 蘇州吳人 嗜酒 每大醉 呼叫狂走 乃下筆 或以頭濡墨而書 旣醒自視 以爲神 不可複得也 世呼張顚 初仕爲常熟尉 有老人陳牒求判 宿昔又來 旭怒其煩 責之 老人曰 觀公筆奇妙 欲以藏家爾 旭因問所藏 盡出其父書 旭視之 天下奇筆也 自是盡其法 旭自言 始見公主擔夫爭道 又聞鼓吹 而得筆法意 觀倡公孫舞劍器 得其神 後人論書 歐 虞 褚 陸 皆有異論 至旭 無非短者 傳其法 惟崔邈 顔眞卿云
●野干; 祖庭事苑七 梵云悉迦羅 此言野干 亦名夜干 或射干 色靑黃 如狗群行 夜鳴其聲如狼 又野干形小尾大 能上樹 疑枯枝不登 狐卽形大 疑冰不渡 不能上樹
●宗通; 禪門自悟徹底云宗通 說法自在曰說通 宗說俱通爲大宗師 ▲楞伽經三 佛告大慧 一切聲聞緣覺菩薩 有二種通相 謂宗通說通 同註曰 宗者道之本 說者敎之跡 ▲祖庭事苑七 宗說俱通 淸涼云 宗通自修 說通示未悟
●撥無因果; 撥卽否定排除之意 撥無因果卽否定因果之道理 釋詁 撥 除也 廣雅 撥 絶也
●峻極和尙; 唐代僧 嗣破竈墮 見上第一五五則
●法塵; 一六塵之一 謂意根對前五塵 分別好醜 而起善惡諸法 是名法塵 二修行者執著於佛法 而生起迷妄心 此佛法於其人 亦稱爲法塵 此指二
●相似般若; 眞實之智慧稱爲般若 相似般若則指似是而非之智 禪林中每以相似一詞 貶稱似是而非之事物 如相似禪 相似言語(謂似是而非之宗義)等用辭 常見於禪宗語錄
●孫賓; 戰國時代兵家 祖庭事苑五云 按本傳 孫賓 孫武子後 善兵法 設減竈之術 敗龐涓於馬陵 以此名顯天下 世傳其兵法 今禪家流謂設鋪市卜 不知於何而得是說 學者詳焉 賓因臏其足 故更名焉 臏 毘忍切 去膝蓋刑名
●育王佛智; 端裕(?-1150) 宋代楊岐派僧 會稽(浙江紹興)錢氏 吳越王裔 嗣圓悟克勤 開法鄧之丹霞 次遷虎丘徑山 謝事 徇平江道俗之請 庵于西華秀峰 閱數稔 勑居建康保寧 後移蘇城萬壽 及閩中玄沙 壽山西禪 復被旨補靈隱 慈寧皇太后請說法 賜金襴衣和佛智師號 又赴明之育王 紹興庚午十月十八日而逝 謚大悟禪師 [五燈嚴統十九 佛祖歷代通載二十 普燈錄十四]
●先百丈; 指野狐 迦葉佛時 曾住百丈山故也
●後百丈; 指懷海
●徑山; 指雲門宗杲自身 曾住徑山
●一筆句下; 句 俗作勾 表示刪除或截取塗去 正字通 俗謂除去曰勾 一筆句下 卽以一筆塗去而下
●空索索; 空無一物的樣子 指悟道者之空寂境界
●鷓鴣; 一鳥名 祖庭事苑二 鷓鴣 上之夜切 下音姑 形似雉 生江南 二唐敎坊曲名 山鷓鴣的省稱 此指二
●會萬像齊有無; 華嚴經合論纂要(三卷 明 方澤纂)上 第六說敎時分者 夫道源虗寂 三世智圓 會萬像 齊有無 混去來 印古今 情亡智立 想絶悲存 一雨普滋 百卉齊得 圓音遐布 獲益隨根
●眼若不睡; 以下四句信心銘文
●稍稍; 若干 少許
●落七落八; 陷于第七第八 禪家認爲禪法是第一法 唯一法 落七落八 離禪法甚遠
●入水見長人; 見上第一一六則
●瑞嵓; 指心聞曇賁自身
●照顧; 注意 小心
●道圓; 宋代黃龍派僧 南雄(今屬廣東)人 少遊方 聞慧南居黃檗積翠庵 往依之 遂大徹 出住大庾雲封寺 [續傳燈錄十六 補續高僧傳八 普燈錄四]
●南禪師; 指黃龍慧南 見下第一三九八則慧南
●下板; 下間板頭 禪院之下位 人面向堂時 以己身之左爲下間 法堂方丈(南向)則以西爲下間 僧堂(東向)則以南爲下間 庫司(西向)則以北爲下間 [百丈淸規一祝釐章]
●氣宇; 宇 器宇 風度 氣宇卽氣槪與風度
'선문염송집주(10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6 제184칙(본문2 한글) (0) | 2021.10.14 |
---|---|
선문염송집 권6 제184칙(본문1 한글) (0) | 2021.10.14 |
선문염송집 권6 제184칙(본문 한문) (0) | 2021.10.14 |
선문염송집 권6 제183칙 (0) | 2021.10.13 |
선문염송집 권6 제182칙(한글) (0) | 2021.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