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문염송집주(5권)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6칙(한문)

태화당 2021. 9. 1. 07:59

世尊 一日陞座 大衆*集定 *文殊白槌*諦觀*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世尊便下座

 

*智門祚頌 文殊白槌報衆知 法王法令合如斯 會中若有*仙陁客 不待*眉間毫相

雪竇顯頌 列聖叢中作者知 法王法令不如斯 會中若有仙陁客 何必文殊下一槌

大洪恩頌 *箇中何必强*針錐 作者由來競不知 最好*江南二三月 百花開後*鷓鴣

薦福逸頌 頭角麟龍衆若干 當時一例受欺謾 *法王眞子*楗稚 直至如今作笑端

海印信頌 *未兆之前早*二三 白槌之後更那堪 當時若有仙陁客 不到如今强*指南

淨嚴遂頌 *彌盧出海橫天外 南北東西不見邊 一幅素縑描不得 竟將天下與人傳

*天童覺頌 一段眞風見也麽 綿綿*化母理機梭 織成古錦含春像 無奈東君漏洩何

霅溪益頌 月在波心徹底寒 澄澄應不許龍蟠 *五湖多少未歸客 却被閑人把釣竿

佛眼遠頌 法王法令若爲酬 *老倒文殊强出頭 負累釋迦猶可事 至今千古鬧啾啾

佛鑑勤頌 一輪明月映天心 *四海*生靈荷照臨 何必西風撼丹桂 碧霄重送*九秋

*介庵朋頌 莫向聲前討 休論句後迷 一槌齊擊碎 千古稱全提

白雲昺頌 *瞿曇*按指 文殊據令 漏洩天機 一槌打正

*芭蕉徹拈 茫茫者匝地普天

*長蘆賾拈 大覺世尊 天機漏洩 文殊老子 打草驚虵 旣然*箭過新羅 *第二義門 與君相見

慈受拈 *燋甎打着連底凍

松源上堂擧此話 竪起拂子云 世尊*三昧文殊三昧 摠在拂子頭上 諸人還見麽 臥龍纔*奮迅 丹鳳便翶翔

 

●第六則; 此話出五燈會元一 祖庭事苑八 白椎(同白) 世尊律儀 欲辨佛事 必先秉白 爲穆衆之法也 今宗門白椎 必命知法尊宿以當其任 長老才據座而秉白云 法筵龍象衆 當觀第一義 長老觀機 法會 酬唱旣終 復秉白曰 諦觀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此蓋先德之眞規 皆不失佛意 且見叢林多擧世尊升座 文殊白椎 或謂閱藏乘 不見其緣 然秉白儀範旣出聖製 復何區區求文殊之說 以恣無益之論耶

集定; 禪門拈頌集第六則 拈頌說話曰 集定者 集會已也

●文殊; 三藏法數七 文殊三名[出翻譯名義] 一文殊師利 梵語文殊師利 華言妙德 謂具不可思議種種微妙功德 故名妙德 二滿殊尸利 梵語滿殊尸利 華言妙首 謂具不可思議微妙功德 在諸菩薩之上 故名妙首 三曼殊室利 梵語曼殊室利 華言妙吉祥 謂具不可思議微妙功德 最勝吉祥 故名妙吉祥

諦觀; 認眞視察 仔細留意

●法王; 一佛於法自在 稱曰法王 法華經譬喩品 我爲法王 於法自在 同藥王品曰 如來是諸法之王 二乃西藏所傳佛敎首領之封號 始於元世祖至元七年(127 0) 封薩迦派首領八思巴爲大寶法王

如是; 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 如是者 智度論云 信成就也 佛法大海 信爲能入 智爲能度 信者言是事如是 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 又聖人說法但爲顯如 唯如爲是 故稱如是

智門祚; 智門光祚 宋代雲門宗僧 浙江人 生卒年不詳 曾參訪益州(四川成都)靑城山香林院澄遠(雲門法嗣) 得其心印 竝嗣其法 初住隨州雙泉 復徙於智門寺 大振宗風 世稱智門光祚禪師 其弟子有雪竇重顯等十餘人 著有智門祚禪師語錄一卷行世 [廣燈錄二十二 聯燈會要二十七 五燈會元二十五]

仙陁客; 指靈利禪僧 先陀 先陀婆 法華經科註十 世有天機高妙 領在言前 號先陀客 涅槃經九 先陀婆者一名四實 一者鹽 二者器 三者水 四者馬 如是四法皆同其名 有智之臣善知此名 若王洗時索先陀婆 卽便奉水 若王食時索先陀婆 卽便奉鹽 若王食已將欲飮漿索先陀婆 卽便奉器 若王欲遊索先陀婆 卽便奉馬 如是智臣善解大王四種密語

眉間毫相; 眉間白毫相 略稱毫相 白毛相 白毫相 佛三十二相之一 佛之眉間有白毛 內外映徹如白琉璃 宛轉右旋 觀無量壽經 眉間白毫右旋宛轉 如五須彌山 法華經(妙法蓮華經 七卷 後秦 鳩摩羅什譯)序品 佛放眉間白毫相光 照東方萬八千世界

箇中; 箇 代詞 相當于這 那

針錐; 比喩亂發議論 思量卜度 分辨是非

江南; 揚子江下流以南地域

鷓鴣; 一鳥名 祖庭事苑二 鷓鴣 上之夜切 下音姑 形似雉 生江南 二唐敎坊曲名 山鷓鴣的省稱

●法王眞子; 指文殊 法華經演義(一卷 淸 一松講錄)曰 法王子者 如來得大自在 乃諸法之王 故稱法王 文殊能克紹其大乘家業 故云法王子也

●楗稚; <> ghaṇṭā 又作犍椎 犍槌 犍地 揵穉 揵稚 揵槌 揵遲 揵鎚 爲報時之器具 此云鈴 鼓 鐸 本爲木製 後世多爲銅製 敲打揵稚之規則 稱爲鼓儀 慧琳音義十七 揵椎 直追反 經中或作揵遲 案梵本臂吒揵稚 臂吒此云打 揵稚所打之木 或檀或桐 此無正翻 以彼無鍾磬故也 但椎稚相濫 所以爲誤已久也 釋氏要覽三 增一經云 阿難升講堂 擊犍稚者 此名如來信鼓也

未兆; 未顯出跡象

二三; 二指第二機 意謂不是眞正顯露禪法 直指人心的機鋒 而是第一機以下的情識詮解 指第三機 意謂不是眞正顯露禪法直指人心的機鋒 而是第二機以下的情識詮解

●指南; 又云司南 亦云司方 藏經音義隨函錄十一 鬼谷子云 鄭人肅愼氏獻白雉還 周公爲作指南車送 恐其迷惑也 帝記云 高辛氏造指南車 從容錄第五十三則 黃帝與蚩尤 戰於涿鹿 蚩尤作大霧 迷於四方 帝在車以指 指南而示 士卒擒蚩尤而斬之 遂號指南車

●彌盧; 須彌盧山 須彌山 見上第五則須彌山

天童覺; 天童正覺(1091-1157) 宋代曹洞宗僧 俗姓李 字宏智 隰州(今山西隰縣)人 少習儒業 通五經 十一歲出家 十四歲于慈雲寺受具足戒 十八歲出遊參訪 遍接巨匠 一日聞僧誦法華經 至父母所生眼 悉見三千界處 豁然有省 二十三歲時 聞丹霞子淳道譽 遂往參禮咨詢 言下大悟 嗣其法 宣和二年(1120) 丹霞遷住大洪寺 亦相隨掌理箋記 次年昇首座 又于圓通寺照闡提席下任分座 又應長蘆寺眞歇之請而住寺開法 當時有衆一千七百 見其秉拂提唱 皆嘆服 六年後 轉至普照寺弘法 建炎元年(1127) 移住舒州(今安徽潛山)太平寺 又轉江州(今江西九江)圓通 能仁寺 建炎三年(1129) 住持浙江四明天童山天童寺 先後近三十年 嚴飾淸規 擧揚宗風 提倡坐禪 弘揚默照禪風 世稱正覺爲天童和尙 譽爲天童中興之祖 卒諡宏智禪師 著有天童百則頌古 宏智廣錄九卷 宏智覺禪師語錄四卷 [佛祖歷代通載三十 續傳燈錄十七 五燈會元十四]

化母; 造物者 佛家用來指心

●五湖; 多指江西鄱陽湖 湖南靑草湖 湖南洞庭湖 江蘇丹陽湖 江蘇太湖

老倒; 老耄 年老衰倦 年老昏亂

●四海; 四方之海 指世上 又佛敎謂圍繞須彌山四方之外海爲四海

●生靈; 對於死靈之語 卽生者之神識也 又指生命 生民

九秋; 一秋季 指秋季九十日 二指九月

●介庵朋; 能人朋也 宋代楊岐派僧 又稱南禪 道場明辯法嗣

●瞿曇; <> Gautama Gotama 爲印度刹帝利種中之一姓 瞿曇仙人之苗裔 卽釋尊所屬之本姓 又作裘曇 喬答摩 瞿答摩 俱譚 具譚 此云地最勝 泥土 地種 暗牛 牛糞種 滅惡 又異稱爲日種 甘蔗種 祖庭事苑四 甘蔗 世尊別姓有五 一瞿曇氏 二甘蔗氏 三日種氏 四舍夷氏 五釋迦氏 此五氏中 趣擧一姓 卽是言吾佛也

●按指; 楞嚴經四曰 如我按指 海印發光 汝暫擧心 塵勞先起

●芭蕉徹; 芭蕉繼徹 宋代潙仰宗僧 至郢州(今湖北京山)芭蕉山 謁慧淸禪師 而嗣其法 爲潙山下四世 後繼其丈席 [五燈會元九]

●長蘆賾; 長蘆宗賾(910-1092) 宋代雲門宗僧 襄陽人 俗姓孫 諡號慈覺大師 嗣長蘆應夫(雲門下五世) 又淨土宗僧 元祐(1086-1093)年間 住長蘆寺 迎母於方丈之東室 勸母剃髮出家 持念阿彌陀佛 居七年 母逝 自謂報親之心已盡 作勸孝文一二篇 闡述世間出世間之孝道 元祐四年(1089) 傚廬山白蓮社 建蓮華勝會 崇寧年間(1102-1105) 於眞定府(河北正定)洪濟院弘法 按樂邦文類三 師爲蓮社繼祖五大法師之一 著有禪苑淸規十卷 葦江集 坐禪箴 念佛回向發願文等多數 [佛祖統紀二十七 續傳燈錄十二 淨土聖賢錄三 釋氏稽古略四]

●箭過新羅; 與箭過西天同義 又作一箭過新羅 比喩禪機疾如飛箭 超越言句 若稍有遲緩 咸入情解 便已遠逝 或云 新羅遠在支那東方 若放矢遠過新羅去 則誰知其落處 以喩物之落著難知 碧巖錄第一則種電鈔 箭過新羅 方語不知落處

第二義門; 又稱建化門方便門(向下門) 相對第一義(向上門)而言 指玄妙禪義之外的義理 是不契合禪法的 或隨順世情以敎化衆生之菩薩行 則屬第二義門

燋甎打着連底凍; 謂徹底無礙

三昧; 玄應音義六 三昧 正言三摩地 此云等持 持諸功德也 或云正定 謂住緣一境 離諸邪亂也 舊云三摩提者訛也 翻譯名義集四 三昧 此云調直定 又云正定 亦云正受 圭疏云 不受諸受 名爲正受 祖庭事苑五 三昧者 三之曰正 昧之曰定 亦云正受 謂正定不亂 能受諸法 憶持揀擇 故名正受 亦云等持 爲正定能發生正慧 等持諸法 是故名之爲等持

●奮迅; 祖庭事苑七 奮迅三昧 奮迅 振毛羽狀

 

선문염송집주 5책 1질로 발간되었습니다 (dau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