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문염송집주(5권)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1칙(한문)

태화당 2021. 8. 29. 07:04

禪門拈頌集註*第一

                                                                   禪門拈頌 高麗 慧諶 彙集

                                                                   平心寺主 淨圓 讐校 註解

*大覺*世尊*釋迦文*

世尊未離*兜率 已降王宮 未出母胎 度人已畢

 

*崑山元頌 未離兜率境 已降父王宮 雖度*衆生畢 猶居母腹中 良由非妙用 亦不是*神通 *勿自立規矩 承言須*會宗

*圜悟勤頌 大象本無形 至虛包萬有 末後已大過 面南看北斗 王宮兜率 度生出胎 始終一貫 初無去來 掃蹤滅迹除根蔕 火裏蓮花處處開

*大慧杲頌 利刃有蜜不須䑛 *蠱毒之家水莫甞 不舐不甞俱不犯 端然衣錦自還鄕

*竹庵珪頌 是非海裏橫身入 豺虎群中自在行 *莫把是非來辨我 平生穿鑿不相關

*天衣懷*上堂擧此話云 *恁麽說話 早是平地陷人 其次*鹿園 終乎*鶴樹 於其中* *四十九年 張羅布綱 枝蔓上更生枝蔓

*翠嵓悅上堂擧此話云 *法輪到這裏 有口無用處 你等諸人 還相*委悉麽 若相委悉 天下老和尙*鼻孔 總在你手裏 若也不會 啼得血流無用處 不如緘口過殘春

*海印信上堂擧此話云 諸*仁者 *且道 *釋迦老子 四十九年當爲何事 請試明辨看 還有麽 所以道 諸佛*出世 好與二十* *達磨西來 好與二十捧 更有二十棒 切忌動着 動着則打折你腰 *一喝

*承天懷上堂擧此話云 諸仁者 未離兜率已降王宮卽不無 且道 未出母胎 如何度人 若向這裏*搆得去 可謂一見能超*三句外 蘆花只在月明中 若也未然 *得皮得髓將安用 *蹉過*曹溪*八千 擊禪床

*長靈卓上堂云 未離兜率 已降王宮 釋迦老子 向*者裏*掩耳偸鈴 未出母胎 度人已畢 直饒伊麽 也未是性燥*勦絶* 何況更有*周行七步目顧四方 向什麽處去也 祖父當時 旣已和身放倒 兒孫今日 又且如何 欲得昌隆*後嗣 別現淸規 試向出空入有 變化無方處 下*一轉語

*松源上堂擧此話云 *黃面老子*末上 擔一片板 只見一邊 致令後代兒孫 盡力擡脚不起

; 古指書的卷軸 今爲書籍的通稱

大覺; 指釋尊之覺悟 又作正覺

世尊; 佛之尊號 以佛具萬德世所尊重故也 又於世獨尊也 阿含經及成實論 以之爲佛號中之第十 以具上之九號 故曰世尊 涅槃經及智度論置之於十號之外 金剛經解義上 世尊者 智慧超過三界 無有能及者 德高更無有上 一切咸恭敬 故曰世尊

釋迦文; 釋迦牟尼也 意卽釋迦族出身之聖人 又作釋迦文尼 奢迦夜牟尼 略稱釋迦 牟尼 文尼 此云能仁 能忍 能寂 寂黙 能滿 度沃焦 或梵漢竝譯 稱爲釋迦寂靜 又稱釋迦牟尼世尊 釋尊 翻譯名義集一 釋迦牟尼 摭華云 此云能仁寂默 寂默故不住生死 能仁故不住涅槃 悲智兼運 立此嘉稱 發軫云 本起經 翻釋迦爲能仁 本行經 譯牟尼爲寂默 能仁是姓 寂默是字 姓從慈悲利物 字取智慧冥理 以利物故 不住涅槃 以冥理故 不住生死 長水云 寂者現相無相 默者示說無說 此則卽眞之應也 能仁是姓者 長阿含云 昔有輪王姓甘蔗氏 聽次妃之譖 擯四太子 至雪山北自立城居 以德歸人 不數年間 爲强國 父王悔憶 遣使往召 四子辭過不還 父王三歎 我子釋迦 因此命氏 又云 住直樹林 又號釋迦 旣於林立國 卽以林爲姓 此以釋迦翻爲直林 寂默是字者 本行經云 又諸釋種立性 憍慢多言 及見太子 悉皆默然 王云 宜字牟尼 稱讚淨土經名釋迦寂靜 又釋迦牟尼 翻度沃焦 如舊華嚴名字品 及十住婆沙所列 大海有石 其名曰焦 萬流沃之 至石皆竭 所以大海水不增長 衆生流轉猶如焦石 五欲沃之而無厭足 唯佛能度 故此爲名 禪燈世譜(九卷 明 道忞編修 吳侗集)一 始祖釋迦牟尼佛 卽賢劫第四尊 示生中天竺國 刹利種 釋迦其姓也 父淨飯聖王 母摩耶聖后 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1027) 四月八日降誕 捨轉輪聖王位 出家成無上道 轉大法輪 其後七十九歲 垂般涅槃 乃以大法印 付囑摩訶迦葉 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949) 二月十五日 中夜入滅 後一千一十七年 敎被華夏 卽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歲(67)宗統編年(三十二卷 淸 紀蔭編纂)一 先賢紀佛生年 互有不同 依法顯傳 推佛生時 則當殷世武乙二十六年甲午 依沙門法上答問 則當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1027) 依像正紀 當周平王四十八年戊午(723) 依後周沙門釋道安 用羅什年紀 及石柱銘 則當周桓王五年乙丑(716) 依梁趙伯休 於廬山遇弘度律師 得佛滅後衆聖點記推 則當周貞定王二年甲戌(467) 依隋翻經學士費長房歷代三寶記 准敎律及經史推 則當周莊王九年癸巳(688) 景德傳燈錄 佛祖通載 佛祖綱目 俱作二十六年甲寅(1027) 傳法正宗記 作周昭王九年甲寅

; 翻譯名義集七 肇曰 佛者何也 蓋窮理盡性大覺之稱也 其道虛玄 固已妙絶常境 心不可以智知 形不可以像測 同萬物之爲 而居不爲之域 處言數之內 而止無言之鄉 非有而不可爲無 非無而不可爲有 寂寞虛曠 物莫能測 不知所以名 故强謂之覺 四十二章經解(一卷 明 智旭著) 佛者 梵語 具云佛陀 此翻覺者 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自覺不同凡夫 覺他不同二乘 覺滿不同菩薩 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 娑婆世界之教主也

第一則; 此話出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四十卷 宋 法應集 元 普會續集)二 拈頌說話曰 此話華嚴經離世間品十種微細趣散文 述而爲詮也 華嚴經(八十卷 唐 實叉難陀譯)五十九 菩薩摩訶薩 有十種甚微細趣 何等爲十 所謂在母胎中 示現初發菩提心乃至灌頂地 在母胎中 示現住兜率天 在母胎中 示現初生 在母胎中 示現童子地 在母胎中 示現處王宮 在母胎中 示現出家 在母胎中 示現苦行往詣道場成等正覺 在母胎中 示現轉法輪 在母胎中 示現般涅槃 在母胎中 示現大微細 謂一切菩薩行 一切如來自在神力 無量差別門

兜率; <> Tuṣita 具云兜率陀 翻譯名義集二 兜率陀 此云妙足 新云史陀 此云知足 西域記云 史多舊曰兜率陀兜術陀訛也 於五欲 知止足 故佛地論名足 謂後身菩薩 於中教化 多修足故 慧琳音義(一切經音義 百卷 唐 慧琳撰)十二 史多 梵語也 欲界中空居天名也 舊云兜率陀 或云兜術 或云兜駛多 皆梵語訛略不正也 唐云知足或云妙足 凡聖界地章云 下天多放逸 上天多闇鈍 故云知足 一生補處菩薩多作此天王 雖復萬行齊功 十度之中而偏修精進 婆沙論及正法念經等說 彼天以寶雲爲地 下去大海三十二萬瑜繕那 人間四百年爲彼天中一晝夜 壽命四千歲 身形長二里

崑山元; 崑山慧元(1037-1091) 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僧 潮州倪氏子 十九爲大僧 歷叢席 於黃龍三關語下悟入 而嗣其法 熙寧元年(1068)入吳 開法於吳江壽聖寺(續燈錄十二作聖壽) 又延住崑山慧嚴院十年 元祐四年移住承天萬壽寺 後移報本 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陞坐說偈曰 五十五年夢幻身 東西南北孰爲親 白雲散盡靑山外 萬里秋空片月新 言訖而化 諡證悟禪師 [續傳燈錄十六]

衆生; 梵語僕呼繕那 禪頭 社伽 薩埵 華言有情 含識(卽含有心識者) 含生 含情 含靈 群生 群萌 群類 長阿含經(二十二卷 後秦 佛陁耶舍共竺佛念譯)二十二 世本緣品曰 無有男女尊卑上下 亦無異名 衆共生世 故名衆生 俱舍論記(三十卷 唐 普光述)一 受衆多生死 故名衆生 大乘同性經(宇文周 闍那耶舍譯)上 衆緣和合 名曰衆生 所謂地水火風空識名色六入因緣生

神通; 又作神通力 神力 通力 通等 卽依修禪定而得的無礙自在不可思議之作用 共有神足 天眼 天耳 他心 宿命等五神通(五通 五旬 般遮旬) 加漏盡通 共爲六神通(六通)

勿自立規矩; 石頭和尙參同契曰 承言須會宗 勿自立規矩

會宗; 會 領悟也

圜悟勤; 同圓悟勤 圜悟克勤 見下第一四二

大慧杲; 大慧宗杲(1089-1163) 宋代僧 字曇晦 寧國(安徽宣州)奚氏 年十七出家 登寶峰謁湛堂文準 準指以入道要徑 準卒 趨謁無盡居士求塔銘 無盡一見奇之 名其庵曰妙喜 後往參圓悟克勤得法 右丞相呂舜奏賜紫衣 及佛日大師之號 後於雲居山創庵以居 久之 入閩結茅於長樂洋嶼 又徙小溪雲門庵 應丞相張浚之命 住徑山 道法之盛 冠於一時 侍郞張九成亦從之遊 因議朝政 被秦檜所忌 流於嶺南 檜死召還 翌年春復僧伽梨 奉命住育王 逾年有旨改徑山 道俗歆慕如初 孝宗卽位 召對稱旨 賜號大慧禪師 御書妙喜庵三字賜之 隆興元年八月微恙 十日親書遺奏 又書遺偈 擲筆委然而入寂 壽七十五 臘五十八 謚曰普覺禪師 大慧語錄等 [見統要續集二十二 聯燈會要十七 嘉泰普燈錄十五 五燈會元十九 佛祖通載二十]

蠱毒; 扁鵲心書(一卷 扁鵲著 宋 太醫竇材 重集) 閩廣之人 以諸蟲置一器內 令其互相啖食 候食盡而獨存者 卽蠱也 中其毒則面目黃腫 心腹脹滿疼痛 或吐涎血 久則死矣 續搜神記(十卷 晉 陶潛撰)二 剡縣有一家事蠱 人噉其食飮 無不吐血死

竹庵珪; 竹庵士珪(1083-1146) 宋代楊岐派僧 四川成都人 俗姓史 字竹菴 號老禪 年少出家 勤學經敎 專治楞嚴 受具足戒後 往參佛眼淸遠 得嗣其法 後歷住龍翔 天寧 褒禪 東林諸刹 紹興年間 與宗杲共居雲門 撰頌古百餘則 世人珍之 其後入閩 住於鼓山 更遷雁蕩能仁 溫州龍翔等寺 師兼通外學 工書法 善尺牘 有竹菴珪和尙語要一卷 東林和尙雲門菴主頌古一卷行世 [禪林僧寶傳六 五燈會元二十]

莫把是非來辨我; 五燈會元(二十卷 宋 普濟集)龍山和尙偈云 三間茅屋從來住 一道神光萬境閑 莫把是非來辨我 浮生穿鑿不相干

天衣懷; 天衣義懷 見下第一三七二則

上堂; 上堂有二種 一上法堂 爲演法而上法堂也 此有旦望上堂 五參上堂 九參上堂 謝秉拂上堂 謝都寺上堂 出隊上堂 出鄉上堂等 二上僧堂 爲喫粥飯而上僧堂也 祖庭事苑八 或問 每質諸佛經 所集四衆 未嘗不坐 今禪門上堂 必立而聽法 何謂也 曰 此百丈禪師之深意也 且佛會說法 四衆雲萃 所說法義 不局性相 所會時節 未知久暫 今禪門自佛敎東流後六百年 達摩祖師方至漢地 不立文字 單傳心印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所接學者俾於一言之下頓證無生 所聚之衆非久而暫 故不待坐而立也 百丈曰 上堂升座 主事徒衆 鴈立側聆 賓主問醻 激揚宗要 示依法而住 此其深意也

恁麽; 這 這樣 如此 其類似用語有與麽 什麽 漝麽 甚麽 怎麽 作麽等 祖庭事苑一 恁麽 上當作與 麽 正从幺 作麼 與麽 指辭也 或作恁麽 恁音稔 思也 恁麽 審辭也 或作什麽 當作甚麽 甚麽 問辭也 什 雜也 非義 或作漝麽 漝 音十 水貌 又音習 滀漝 水貌 皆非義 然果言外之士 無不可者

鹿園; 鹿野園 又名鹿野苑 仙人論處 仙人住處 仙人墮處 仙人鹿園 仙人園 仙園 鹿園 施鹿園 鹿林等 在中天竺波羅奈國 佛成道後 始來此說四諦之法 度憍陳如等五比丘 爲古來仙人始說法處 故名仙人論處 爲仙人之住處 故名仙人住處 昔有五百仙人見王之婇女 發欲心失神通 墜墮於此 故名仙人墮處 爲諸鹿之住處 故名鹿林 梵達多王以此林施鹿 故名施鹿林 [雜阿含經二十三 同三十九 大智度論十六 阿育王傳二 慧琳音義一]

鶴樹; 祖庭事苑三 鶴樹 涅槃經(大般涅槃經後分上) 爾時世尊 娑羅林(此云堅固林)下 寢臥寶於其中夜 入第四禪 寂然無聲 於是時頃 便般涅盤 入涅槃其娑羅林 東西二雙合爲一樹 南北二雙合爲一樹 垂覆寶蓋覆如來 其樹卽時慘然變白 猶如白枝葉花果皮幹 悉皆烈墮落 漸漸枯悴 摧朽無餘 祖庭事苑八曰 世尊臨般涅槃 其娑羅林垂覆寶時卽慘然變白 猶如白故曰鶴樹

; 同閒

四十九年; 謂世尊轉法輪四十九年(一說四十五年)

翠嵓悅; 同翠巖悅 翠巖文悅(998-1062) 宋代臨濟宗僧 江西南昌人 俗姓徐 七歲時剃髮於龍興寺 十九歲遊歷諸方 參謁筠州(江西)大愚守芝 開悟後承其法 竝隨侍守芝八年 守芝入寂後 師再遊方 參謁同安院慧南 爲首座 歷住翠巖寺 南嶽法輪寺等 後又住南嶽雲峰 故又稱雲峰文悅 嘉祐七年示寂 世壽六十五 [建中靖國續燈錄八 禪林僧寶傳二十二 五燈會元十二 佛祖歷代通載十八]

法輪; 爲對於佛法之喩稱 以輪比喩佛法 其義有三 一催破之義 因佛法能摧破衆生之罪惡 猶如轉輪聖王之輪寶 能輾摧山岳巖石 故喩之爲法輪 二輾轉之義 因佛之說法不停滯於一人一處 猶如車輪輾轉不停 故稱法輪 三圓滿之義 因佛所說之敎法圓滿無缺 故以輪之圓滿喩之 而稱法輪 [大智度論八 雜阿毘曇心論十]

; 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 如相訪 相煩等等

委悉; 知道 知曉 委 確知 悉 知道 了解

鼻孔; 喩指人人自有的 平常自然的本來面目 卽本性佛性 又指修行佛道者最重要之物 意卽佛道之根本 與頂門眼睛 爲同類用語

海印信; 海印超信 宋代臨濟宗僧 字海印 桂府(廣西桂林)人 嗣琅邪慧覺 臨濟下七世 住蘇州定慧寺 工詩 [五燈會元十二 續傳燈錄七]

仁者; 尊稱對方 亦作人者 又單稱仁 孟子盡心章 孟子曰 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且道; 且 文言發語詞 用在句首 與夫相似 又只也 但也

釋迦老子; 子 男子之美號

出世; 指諸佛出現於世間成佛 又禪師於自身 修持功成後 再次歸還人間敎化衆生 亦稱出世 或被任命住持之職 昇進高階位之僧官等 皆稱爲出世

; 禪錄多指拄杖 棒 步項切 棍也 棓也 又用棍棒打 廣韻 棒 打也

; 底本作捧 依他本改 以下倣此

達磨; 菩提達磨 見下第九八則

; 許葛切 一叱咤之聲音 二卽唱之意 此指一

承天懷; 未詳何許人

搆得; 領悟 契合 又作構得 搆 同構 又用同遘 遇 遭遇

三句 禪宗諸家爲表現禪之宗旨 而用以開示接引學人之語 有雲門文偃三句 德山緣密三句 巴陵顥鑑三句 巖頭全奯三句 汾陽善昭三句 臨濟義玄三句等 避繁不載

得皮得髓; 祖庭事苑三 皮髓 達磨大師欲返天竺 乃命門人曰 時將至已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時道副曰 如我所見 不離文字 不執文字 而爲道用 師曰 汝得吾皮 尼總持曰 我今所解 如慶喜見阿閦佛國 一見更不再見 師曰 汝得吾肉 道育曰 四大本空 五陰非有 而我見處 無一法可得 師曰 汝得吾骨 最後慧可禮拜 依位而立 師曰 汝得吾髓 遂傳衣鉢

蹉過; 同錯過 蹉 跌也

曹溪; 位於韶州(今廣東曲江縣東南)之河 發源於狗耳嶺 西流與溱水合 以經曹侯塚故 又稱曹侯溪 梁天監元年(502) 天竺婆羅門三藏智藥 到曹溪口 飮其水而知此源爲勝地 乃勸村人建寺 復因其地似西國之寶林山 故稱寶林寺 智藥預言 一七年後 有肉身菩薩 於此開演無上法門 得道者如林 至唐儀鳳二年(677)春 六祖慧能從弘忍得法後 從印宗剃髮 受具足戒而歸寶林寺 大弘法化 人稱曹溪法門

八千; 八千里

長靈卓; 長靈守卓 宋代黃龍派僧 見下第一四二二則

者裏; 者 代詞 相當于這

掩耳偸鈴; 掩著兩耳去偸鈴 比喩虛妄自欺 禪家用作斥責語 與掩耳偸香同義

性燥; 又作性懆性躁性僺 爽快 靈利 多指能迅疾無礙的領會禪義

勦絶; 滅絶之意

; 本爲古代支那北方少數民族 對漢族男子的稱呼 後用作男子的通稱

周行七步目顧四方; 中阿含經(六十卷 罽賓 瞿曇僧伽提婆譯)八 我聞世尊初生之時 卽行七步 不恐不怖 亦不畏懼 觀察諸方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卷 吳 支謙譯)上 自夫人懷天爲獻飮食 自然日至 夫人得而享之 不知所從來 不復饗王以爲苦且辛 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 化從右生墮地 卽行七步 擧右手住而天上天下 唯我爲尊 三界皆苦 何可樂者 修行本起經(二卷 後漢 竺大力共康孟譯)上 到四月八日 夫人出遊 過流民樹下 衆花開明星出時 夫人攀樹枝 便從右脇生墮地 行七步 擧而言 天上天下 唯我爲尊 三界皆苦 吾當安之

後嗣; 嗣 繼承人 繼承 爾雅 嗣 續也

一轉語; 一句或一則機語 多指應對語 轉 量詞 相當于回 次

松源; 松源崇嶽(1132-1202) 又作崇岳 南宋楊岐派僧 處州(位於浙江)龍泉人 俗姓吳 號松源 二十三歲始爲沙彌 隆興二年(1163) 於西湖白蓮精舍得度 參禮江淛諸師 後嗣密庵咸傑之法 出世於平江澄照 徙光孝 冶父 薦福 香山 虎丘 慶元三年(1197)被旨補靈隱 竝開創顯親報慈寺 嘉泰二年示寂 壽七十一 門人善開光睦等 爲編松源和尙語錄二卷 陸游爲撰塔銘 [五燈會元續略三 佛祖歷代通載二十 續傳燈錄三十五 釋氏稽古略四]

黃面老子; 指釋迦牟尼佛 又稱黃面瞿曇 黃面老人 黃面老漢 黃面老 黃面 黃頭大士 黃頭老 黃頭 黃老等 如來爲金色身 故有黃面之稱

末上; 玉篇(六朝時代字典 顧野王纂) 末 端也 末上有二義 最初之義 文益語錄 有一片言語 喚作參同契 末上云 竺土大仙心 無過此語也 中間也祇隨時說話 最後之義 傳燈錄十趙州從諗 人問 和尙還入地獄否 師云 老僧末上入 曰 大善知識爲什麼入地獄 師云 若不入阿誰敎化汝 德異壇經序 末上三拜得髓 受衣紹祖 開闡正宗 梵琦語錄十八 末上拈花示衆 盡除方便直截

 

'선문염송집주(5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2칙(본문 한문)  (0) 2021.08.30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1칙(한글)  (1) 2021.08.29
선문염송집 서(한글)  (0) 2021.08.28
선문염송집 서(한문)  (0) 2021.08.28
선문염송집주 목차  (0) 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