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문염송집주(5권)

선문염송집주서(한문)

태화당 2021. 8. 28. 09:53

*禪門**頌集**

*提公案看話頭 始自*黃檗禪師 *頌公案拈格外 起於*汾陽*圓悟 然*古人之公案 俱從心源流出 纔涉思惟卜度 便隔十萬八千 況且作頌作拈 如廁屋而塗丹雘 只增其臭氣耳 然雖如是 素面呈人終未可 點粧紅粉始風流 *玉帛鐘鼓人間之禮樂 拈頌***禪和之風流 *其道無根永固榮茂 傳法弘道妙在其中 夫高麗*眞覺國師*慧諶所彙禪門拈頌 堪爲天下第一禪書 *冠絶*韓國佛敎全書 *光前絶後之寶藏 參禪學道之*龜鑑 慧諶住於*曹溪山*修禪社 與門人眞訓等所集者 凡一一二五則 後來*淸眞國師 更加*商㩁 摭前所未見諸方公案 添三四七則 然現存者一四六三則也 *緬惟自從距今四十餘年前 淨圓*乍入*緇門 *先師示我以此集 拈起*向上*鉗鎚 晝夜煅之烹之 令我知有*向上一竅 至于今爲*頭白齒黃 行住坐臥語嘿視瞬 未嘗離於**事者 庶幾賴之*打頭遇於拈頌也 於是乎昨年十一月 意在入註於此集 *會有*居士*李哲敎 送付拈頌*光盤及關聯數種參考書籍 *立刻着手 傍照諸書及中華電子佛典 讎校註解 經十二個月 迄今壬辰歲仲冬告終 註釋大約九千五百*餘目 *張數少過於拈頌集矣 拈頌解說書*拈頌說話*魚魯之謬 不可數擧 評議中不合於禪理者衆 故*舍九從一以采錄之 是非短長*寄於*明眼

檀紀四三四五年 歲在壬辰仲冬日 平心寺主淨圓 謹序于泰華堂

禪門拈頌集; 三十卷 高麗慧諶眞訓等編 此集自釋尊以來 至唐宋諸師 其間禪家機緣語句拈頌之大成 凡一四六三則 編者眞覺國師慧諶 曹溪宗祖知訥之弟子 住於曹溪山修禪社 與門人眞訓等 編輯是書 按增補拈頌跋 眞覺令門人等 採集古話 凡一千一百二十五則 後淸眞國師 摭前所未見諸方公案 添三百四十七則 然現存者總一四六三則 此本以高麗大藏經補遺版爲底本 傍照禪門諸書以讐校註解

禪門; 此指禪宗之法門 又作禪宗門流 禪宗 佛心宗 禪家

; 評釋 評議

; 祖庭事苑(八卷 宋 善卿編正)六 伽陀 此云諷頌 亦云不頌頌 謂不頌長行故 或名直頌 謂直以偈說法故 今儒家所謂游揚德業 褒讚成功者 諷頌也 所謂直頌者 自非心地開明達佛知見 莫能爲也 今時輩往往謂頌不尙綺靡 率爾可成 殊不知 難於世間詩章遠甚 故齊龍牙序云 其體雖詩 其旨非詩者

; 禪林寶訓音義(一卷 明 大建較) 序 篇首也 猶門之庠序也 圓覺疏鈔隨文要解(十二卷 元 凊遠述)一 又序者 庠序也 爾雅云 東西牆曰序 欲識宅舍之淺深 先觀庠序 欲識其人 先觀額目 欲知作者之意 先觀其序 禪門拈頌說話(三十卷 高麗 覺雲撰) 行靜(未詳)云 序者緖也 如繭得緖 緖盡一繭之絲 玆集得序 以盡一經之義也

提公案看話頭; 禪關策進(一卷 明 袾宏輯) 筠州黃檗運禪師示衆 預前若打不徹 臘月三十日到來 管取爾熱亂 有般外道 纔見人做工夫 便冷猶有這箇在 我且問爾 忽然臨命終時 爾將何抵敵生死 須是閒時辦得下 忙時得用 多少省力 休待臨渴掘井 做手不迭 前路茫茫 胡鑽亂撞 苦哉苦哉 平日只學口頭三昧 說禪說道 呵佛罵祖 到這裏都用不著 只管瞞人 爭知今日自瞞了也 勸爾兄弟家 趁色力康健時 討取箇分曉 這些關子 甚是容易 自是爾不肯去下死志做工夫 只管道難了又難 若是丈夫漢 看箇公案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云無 但二六時中看箇無字 晝參夜參 行住坐臥 著衣吃飯處 屙屎放尿處 心心相顧 猛著精彩 守箇無字 日久歲深 打成一片 忽然心華頓發 悟佛祖之機 便不被天下老和尙舌頭瞞 便會開大口 達磨西來 無風起浪 世尊拈花 一場敗闕 到這裏 說甚閻羅老子 千聖尙不奈爾何 不信道直有這般奇特 爲甚如此 事怕有心人 評曰 此後代提公案看話頭之始也 然不必執定無字 或無字 或萬法 或須彌山 或死了燒了等 或參究念佛 隨守一則 以悟爲期 所疑不同 悟則無二

黃檗; 希運(?-850) 唐代僧 福州閩縣人 姓氏不詳 百丈懷海法嗣 南嶽下三世 幼出家於洪州黃檗山 世稱黃檗希運 見下第三八八則希運

頌公案拈格外; 爲霖道霈禪師餐香錄下(二卷 書記太泉錄) 四家頌古序 古公案無頌 頌自汾陽始 陽之後雪竇繼之 號稱頌古之聖 嗣是諸家皆有頌 洞上頌名最著者三人 投子靑 丹霞淳 天童覺是 頌無評 評自圓悟始 悟之後 萬松林泉繼之 悟評雪竇 松評天童 林泉評丹霞與投子 是 後人合之 目爲四家頌古 禪者倚爲指南 予以爲道本離言言莫之及 古尊宿爲物作則 臨機拈出 如石火電光 苟非眼辨手親 早是白雲萬里 所以頌之者 猶寫鳥跡于空中 數魚蹤于底 但髣髴於想像之間而 又從而評之哉(云云)

格外; 超越通常的分別理念與知識見解

汾陽; 善昭(947-1024) 宋代臨濟宗僧 太原(山西)人 俗姓兪 首山省念法嗣 臨濟下五世 住汾州(今山西汾陽)太子院 見下第一三三四則善昭

圓悟; 克勤(1063-1135) 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 賜號圓悟 四川崇寧人 俗姓駱 嗣五祖法演 臨濟下十世 見下第一四二則克勤

古人之公案只增其臭氣耳; 永覺元賢禪師廣錄(三十卷 嗣法道霈重編)三十 古人公案 俱從不思議中流出 纔涉思惟 便隔千山 今人率用意卜度 師友講習 如少林筆記 及煢絶四家頌古註等書 一言半句 是邪涎 遭其惑亂 則永塞悟門 況又作頌作拈 如廁屋而塗丹雘 只增其臭耳 今眞有志參禪者 必須坐斷此等惡知惡習 單單向無縫罅處鑽硏 憤然如遇著箇死對頭 直須滅此而後朝食 若能如是用心 則寶所在近 決不相賺

玉帛鐘鼓人間之禮樂; 虛堂和尙語錄(十卷 宋 參學妙源編)一 師云 禮非玉帛而不表 樂非鐘鼓而不傳

代語也 代云 代曰 禪家垂說之時 代替他人下語 可分二種 一師家自代學人下語 師家垂語後 每令學人下語 若衆中所言不契 則師家自下語代衆 可通別語 然別語一般多指於二人對話之情形 第三者基於局外人之立場代爲敍述之語 故異於代語 惟禪林中 常將代語與別語竝稱爲代別 禪宗諸語錄中 雲門語錄代語最多 蓋宗門之代語別語 以雲門爲始 二師家自代古人下語 師家擧古則 遇古人無語之處時 乃代之下語

; 別語也 別云 別曰 卽指禪僧於他人對話問答中 就他人旣已回答者 另加自己之見識來回答之言語 又通常與代語 竝稱爲代別

禪和; 禪和子 禪和者之略稱 卽參禪者

其道無根永固榮茂; 祖庭事苑二 唐聖教序記(唐太宗製大唐三藏聖敎序 高宗作述聖記)云 名無翼而長飛 道無根而永固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七 述聖記云 是以名無翼而長飛 道無根而永固 道名流慶 歷遂古(遂 久也 往也)而鎭常 赴感應身 經塵劫而不朽

眞覺國師; 高麗時代 全羅道松廣寺所出十六國師之一 十六位國師者 一普照國師知訥(1158-1210) 二眞覺國師慧諶(1178-1234) 三淸眞國師夢如(?-1252) 四眞明國師混元(1191-1271) 五圓悟國師天英(1215-1286) 六圓鑑國師沖止(1226-1292) 七慈靜國師 八慈覺國師 九湛堂國師 十慧鑑國師萬恆(1249-1319) 十一慈圓國師 十二慧覺國師 十三覺眞國師復丘(1270 -1355) 十四淨慧國師 十五弘眞國師 十六高峰國師法藏(1350-1428)

慧諶; (1178-1234) 高麗眞覺國師 諱慧諶 字永乙 自號無衣子 俗姓崔氏 名寔 羅州和順縣人也 考諱琬 鄕貢進士 母裵氏 父早薨 從母乞出家 母不許 勉令業儒 然常念經持呪 喜毁斥淫巫妖祠 承安六年辛酉(1201) 擧司馬試 中之 是年入大學 聞母病 遂還鄕侍疾 明年母卽世 時普照國師 在曹溪山 新開修禪社 道化方盛 師徑造參禮 請營齋薦母 因乞剃度 國師許之 先是國師夢雪竇重顯禪師入院 心異之 明日 師來參 由是益奇焉 師嘗居蜈山 坐一磐石 晝夜常習定 每至五更 唱偈甚厲略聞十許里 略不失時 聞者以此候旦 又居智異山金臺庵 宴坐臺上 雪積沒頂 猶兀坐 如枯株不動 其刻苦如此 戊辰(1208) 普照國師欲命師嗣席 卽退安圭峰 師固辭 遂去智異山 絶迹滅影者數載 大安庚午(1210) 國師入寂 門徒聞于上 承勑繼住 師不獲已 入院開堂 高宗卽位 制授禪師 又加大禪師 其不經選席 直登緇秩 自師始也 貞祐己卯(1219) 詔住斷俗寺 累辭不允 明年入院 然以本社爲常棲之所 甲午(1234)六月二十六日 召門人囑事 謂麻谷曰 老漢今日痛忙 谷茫然 師微笑 跏趺而化 明日茶毗於月燈寺之北峯 拾靈骨 還本山 上聞之震悼 贈諡眞覺國師 享壽五十七 臘三十有二 見眞覺國師碑銘 東師列傳一普照國師傳 嗣法沙門無衣子惠湛

冠絶; 冠 超出衆人 位居第一 絶 才技特異 獨一無二

韓國佛敎全書; 東國大學校佛敎文化硏究院所編的韓國佛敎叢書 西紀一九七九年一月初刊第一冊後 以至于一九九六年 總刊十二冊

光前絶後; 亦曰絶後光前 前後無類比之義 後生無如是賢者 故曰絶後 其賢德光於前世 故曰光前 碧巖錄第十四則種電鈔 光前絶後 文選沈休文 齊安陸昭王碑文云 應期誕德絶後光前 善曰 晉起居注曰 安帝詔云 元功聖德起前絶後 世當更無如此賢者 故云絶後 其賢德光於祖考 故云光前也

龜鑑; 龜 龜甲 古代用作占卜 遂爲占卜之稱 鑑 鏡也 照也

曹溪山; 位於今全羅南道松光面住岩面一帶地域

修禪社; 指今全羅南道順天市松光面曹溪山松廣寺

淸眞國師; 諱夢如(?-1252) 高麗時代 全羅道松廣寺所出十六國師中第三位 見上

商㩁; 商量硏討 㩁 硏討

緬惟; 廣韻(五卷 北宋 陳彭年等編纂) 緬 遠也 玉篇(六朝時代字典 顧野王纂) 緬 思皃也

乍入; 乍 初也 才也

緇門; 緇 黑 僧衣色黑 故稱僧侶爲緇流或緇徒 緇門者 緇流之門 指佛門而言 見佛法金湯編重刻序 緇門崇行錄 緇門警訓(十卷 明 如巹續集)一 古云 彼旣丈夫我亦爾 不應自輕而退屈 若不如此 徒在緇門

先師; 指一愚禪師 法諱法徹 堂號一愚 慶州李氏 檀紀四二五一年戊午歲(1918)四月三十日 生于慶尙南道進永 四三二二年己巳歲(1989)五月二日 示寂于釜山龜浦草廬 世壽七十有二 僧臘四十餘 師曾於梁山通度寺講禪門拈頌集 又於順天松廣寺講臨濟語錄

向上; 指由下至上 從末至本 反之 從上至下 從本到末 稱爲向下 禪宗以自迷境直入悟境 上求菩提之工夫 稱爲向上門 反之 自悟境順應而入迷境 示現自在之化他妙用 稱爲向下門 於禪宗典籍中 此類用語散見於各處 如形容至極之大道 稱爲向上一路 探求佛道之至極奧理 稱爲向上極則事 向上關棙子 向上事 鎚鍊學人之第一義諦 稱爲向上鉗鎚 能藉以直入諸佛究極境界之大力量大機用 稱爲向上一機 堪能徹底體得諸佛境界之人 稱爲向上人 向上機 極悟之至極語句 稱爲向上一句 極悟之至極宗旨 稱爲向上宗乘

鉗鎚; 鐵鉗和鐵鎚 本是鐵匠工具 喩指禪師啓發接引學人的施設 與鉗錘鉗鍵同義

向上一竅; 碧巖錄第三十六則曰 更須知有全提時節向上一竅 同種電鈔曰 莊子齊物注曰 竅者 關竅至要之義 今意須知至全提時 有向上至要處也

頭白齒黃; 表示老貌

; 代詞 相當于這

; 此 這之意 如箇裏 箇人等 是流行於唐代以後之俗語 此外 亦作爲量詞之用 而置於數詞 指示代名詞之後 如三箇 四箇 或作强調語之用 如碧巖錄第一則 道箇佛字 拖泥帶水 道箇禪字 滿面慚惶

打頭; 起初 開頭 最初之義 圓悟錄(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二十卷 宋 紹隆等編)十五 所謂打頭不遇作家 到老只成骨董

會有; 會 相當于恰 正値 如會逢其適

居士; 梵云迦羅越 伽羅越 此云長者 家主 家長 指印度四姓中吠舍種之富豪 或在家有道之士 經律典籍中 常稱吠舍種之富豪爲居士 佛敎中之居士 常與古來所稱之長者混同 如慧遠之維摩義記一末 居士有二 一廣積資産 居財之士名爲居士 二在家修道 居家道士名爲居士 後者卽爲佛敎中之居士 如印度之維摩賢護等常修佛道之在家菩薩 及支那梁代傅大士 北魏劉謙之 唐代李通玄等 能通佛道之在家者 今則泛指在家修道之男子爲居士 亦有稱女在家修道之女子爲居士者 在支那居士一詞原出於禮記玉藻篇 於韓非子一書中 亦謂有任矞華仕等居士 皆指頗有道藝而不求仕宦之處士 其後 支那與韓國日本多不依經律所說之本意 而泛稱有道之處士爲居士 見首楞嚴經義疏註一 法華經演義七之一 祖庭事苑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六 十誦律六 維摩經文疏九

李哲敎; 丁亥生(1947) 現在京佛子 前東國大學校圖書館司書

光盤; CD

立刻; 卽刻 立 卽刻

餘目; 目 條目

張數; 張 量詞

拈頌說話; 三十卷 高麗覺雲撰 禪門拈頌拈頌說話會本編者註曰 李能和云 覺雲有二人焉 一爲眞覺國師之弟子名覺雲 一爲幻菴國師弟子亦名覺雲 號龜谷 皆高麗人 而年代懸隔 世人皆以後者 爲撰說話之覺雲 然不無疑端焉 又云 拈頌說話中所引者 多無衣子之言 非親承敎誨者 莫能如是 則覺雲之爲眞覺弟子也明矣(朝鮮佛敎通史下編529-530) 又本書 字宙翁跋文曰 海東眞覺大士 獵取諸錄對傳燈 而集成拈頌五六卷 傳於覺雲 雲奉命於修禪社 入院三年 涉世忘然 而掩觀七日 粲然明著 故俯爲後昆 寫斯記時 筆端五色舍利 落如雨點云云 據此跋文 說話之作者 慧諶之直弟子覺雲明矣

魚魯之謬; 不分曉魚與魯的誤謬 慧琳音義(一切經音義 百卷 唐 慧琳撰)序 罕分魚魯之謬 多傳豕亥之誤

舍九; 舍 同捨

; 與秪祇用同 只也

明眼; 明眼人 能具判別道理的眼目人

'선문염송집주(5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1칙(한문)  (0) 2021.08.29
선문염송집 서(한글)  (0) 2021.08.28
선문염송집 서(한문)  (0) 2021.08.28
선문염송집주 목차  (0) 2021.08.28
선문염송집주서(한글)  (0) 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