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世尊將諸聖衆 往*第六天 說*大集經 佛*勑他方此土 人閒天上一切*魔梵 獰惡*鬼神 悉皆集會 受佛付囑 擁護正法 設有不赴者 *四天門王 飛熱鐵輪 追之令集 旣集會已 無有不順佛勑者 各發弘誓擁護正法 唯有一*魔王 謂世尊曰 瞿曇 我待一切衆生*成佛盡 *衆生界空 無有衆生名字 我乃發*菩提心
天衣懷上堂擧此話云 臨危不變 眞大丈夫 諸仁者 作麽生着得一轉語 與黃面瞿曇出氣 尋常神通妙用 智慧辯才 到此摠使不着 盡閻浮大地人 無不愛佛 到者裏 何者是佛 何者是魔 還有人辨得麽 良久云 欲識魔麽 開眼見明 欲識佛麽 合眼見暗 魔之與佛 以拄杖一時穿却鼻孔
雲門杲擧此話 連擧天衣懷上堂 師云 天衣老漢恁麽批判 直是奇特 雖然如是 未免*話作兩橛 若向何者是佛 何者是魔處 便休去 不妨使人疑着 却云 欲識魔麽 開眼見明 欲識佛麽 合眼見暗 *郞當不少 又云魔之與佛 以拄杖一時穿却鼻孔 *雪上加霜 *妙喜却爲黃面老子 代一轉語 待*遮魔王道 衆生界空 無有衆生名字 我乃發菩提心 只向他道 幾乎錯喚你作魔王 此語有兩負門 若人點檢得出 許你具*衲僧眼
*寒嵓升*普說擧此話 連擧天衣懷上堂 師云 後來大慧老人*拈云 天衣老漢伊麽批判 至具衲僧眼 大慧伊麽說話 你諸人還會得麽 我有一箇譬喩 如人有些子腥膻之物 引得千萬箇蟻子來 其人正無如奈何 忽有一人 素持不殺戒 看見乃云 我又不敢敎你使湯潑也 兄弟若會得寒嵓伊麽譬喩 便會得大慧云幾乎錯喚你作魔王 若會得幾乎錯喚你作魔王 便會得他魔王道 待衆生界空 無有衆生名字 我乃發菩提心 若伊麽會得 便見卽今現前一衆 同在第六天 與人*非人等 各發弘誓護持正法 是則如是 忽有箇漢出來 被他*劈口摑云 *老老大大 却來者裏 說*脫空也 恠他不得
*空叟和尙擧此話 連擧天衣懷妙喜拈 師云 妙喜老漢與麽批判 亦甚奇特 雖然如是 寧免話作兩橛 若向幾乎錯喚你作魔王處 便休去 不妨令人疑着 却云此語有兩負門 郞當不少 又云若人撿點得出許你具衲僧眼 雪上加霜 古聖郞當處 被天衣懷*捉敗 天衣郞當處 被妙喜捉敗 妙喜郞當處 被*育王不犯干戈 只就窠子裏捉敗 今日莫有捉敗育王底麽 若有 未具衲僧正眼 若無 各自歸堂開眼瞌睡
●第二三則; 此話出聯燈會要一
●第六天; 卽他化自在天 乃欲界諸天中最上之天 略名他化天 欲界六天之第六 故稱爲第六天 此天假他所化之樂事以成己樂 故稱他化自在天 梵名婆舍跋提 此天爲欲界之主 與色界之主摩醯首羅天 皆爲害正法之魔王 卽四魔中之天魔也 佛成道時 來試障害者 亦此天魔也 或言第六天上 別有魔之宮殿 魔王住之 非他化天王也 [智度論五 同九 佛祖統紀二]
●大集經; 具名大方等大集經 佛在欲色二界中間 廣集十方之佛菩薩 說大乘之法 謂之大集經 前後諸師 各譯一部分 無全本 高麗藏本收諸師譯本爲一部 有六十卷
●勑; 同敕
●魔梵; 指六欲天之主天魔 與娑婆世界之主梵天王 天魔又稱天子魔 住於他化自在天(卽欲界最上之第六天) 此天魔能妨礙人之勝善 憎嫉賢聖法 作種種擾亂事 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 梵天王又稱大梵天 住於色界初禪天之第三天 此天以自主獨存 謂己爲衆生之父 乃自然而有 無人能造者 後世一切衆生皆爲其化生 [大智度論十]
●鬼神; 鬼爲六趣之一 神爲八部之通稱 有威云鬼 有能云神 ▲翻譯名義集二 鄭玄云 聖人之精氣謂之神 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尸子云 天神曰靈 地神曰祇 人神曰鬼 鬼者歸也 故古人以死人爲歸人 婆沙云 鬼者畏也 謂虛怯多畏 又威也 能令他畏其威也 又希求名鬼 謂彼餓鬼 恒從他人 希求飮食 以活性命 光明疏云 神者能也 大力者 能移山塡海 小力者 能隱顯變化 肇師云 神受善惡雜報 見形勝人劣天 身輕微難見 淨名疏云 皆鬼道也 正理論說 鬼有三種 一無財鬼 亦無福德 不得食故 二少財鬼 少得淨妙飮食故 三多財鬼 多得淨妙飮食故 ▲長阿含經二十 佛告比丘 一切人民所居舍宅 皆有鬼神 無有空者 …… 凡諸鬼神 皆隨所依 卽以爲名 依人名人 依村名村 …… 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 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 皆有鬼神依止 無有空者 一切男子女人 初始生時 皆有逐神 隨逐擁護 若其死時 彼守護鬼 攝其精氣 其人則死
●四天門王; 謂四天王也 爲帝釋之外將 又作 四大天王 四王 卽東方持國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 此四天王居須彌山四方之半腹 其所居云四天王天 是六欲天之第一 常守護佛法 護持四天下 令諸惡鬼神不得侵害衆生 故稱護世 又稱護國 [長阿含十二大會經 增一阿含經九 金光明最勝王經六四天王護國品]
●魔王; 天魔中之王 卽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 其名爲波旬 常率眷屬障礙修持佛道者 ▲玄應音義八 梵言魔羅 此云煞者 是其位處 第六天主也 論中釋斷慧命故名爲魔 又常行放逸 而自害身故名魔 言波旬者訛也 正言波卑夜 是其名也 此云惡者 常有惡意 成就惡法 成就惡慧 故名波旬 經中作魔波旬者 存二音也
●成佛; 菩薩於多劫中滿足因行 而成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謂爲成佛 又作作佛 得佛 成道 得道 成正覺 成菩提 證菩提 現等覺 得佛果
●衆生界; 佛界之對稱 十界中 除佛界之外 總稱其他九界爲衆生界 卽地獄界 餓鬼界 畜生界 阿修羅界 人界 天界 聲聞界 緣覺界 菩薩界 又指衆生生存之世界
●菩提; <梵> bodhi 舊譯爲道 新譯爲覺 道者通義 覺者覺悟之義 然所通所覺之境 有事理之二法 理者涅槃 斷煩惱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 是通三乘之菩提也 事者一切有爲之諸法 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 是唯佛之菩提也 佛之菩提 通於此二者 故謂之大菩提 [智度論四 注維摩經四]
●話作兩橛; 謂前後話語自相矛盾
●郞當; 精神鬆懈不振 俗稱不整治
●雪上加霜; 比喩事之重複而無必要 與頭上安頭錯上加錯同義
●妙喜; 宗杲禪師之別號
●遮; 代詞 這亦作遮 禪錄多作遮
●衲僧眼; 指禪僧特有的智慧眼
●寒嵓升; 同寒巖升 寒巖慧升(1098-1176) 宋代楊岐派僧 亦作道升 字寒巖 建安(福建建甌)吳氏 事母至孝 母歿 至長樂出家 見育王佛智端裕得法 還里結庵於大王峰下 曰寒巖 李敦帥閩 延住支提山 遷承天 黃龍 泐潭 寺新毁 師來修復 棟宇煥然 後以年高辭還建安 史丞相帥福 請住鼓山 [五燈會元二十 補續高僧傳十一 續燈正統五]
●普說; 禪家之說法也 禪師上法堂升法座 爲大衆說法 稱爲普說 ▲百丈叢林淸規證義記(十卷 淸 儀潤說義)五 普說起止之儀 與小參彷彿 小參唯住持說 語須直截 類於上堂 普說語有多種不同 住持說者 或遇告香 或夏前告香 或中夏 或特爲某事 或因請開示 或爲求決疑 或爲行者說 或警策於學者 或激揚於古道 故文長義足 名普說也 抑或命人人各說 隨其語言 而勘辯之
●拈云; 擧說公案幷加以評議
●非人; 對於人而謂 天龍八部及夜叉惡鬼之冥衆 總爲非人 ▲法華經提婆品 天龍八部 人與非人
●劈口; 對著口 劈 正對着
●老老大大; 對年老者的譏刺語 隱含偌大年紀 猶不明悟之義
●脫空; 虛脫空虛 謂內心無實 向外誇張也
●空叟; 宋代楊岐派僧宗印 號空叟 西蜀(四川西部)人 依鄮縣育王佛照德光(嗣大慧宗杲)薦旨 繼其法席 遷湖山崇光保壽 有空叟宗印語要一卷 [五燈會元二十 增集續傳燈錄一]
●捉敗; 挫敗 受挫
●育王; 指空叟宗印自身 曾住鄮縣育王
선문염송집주
불교신문 광고 2022년 3월 발행. 150부. 5책 1질. 총 4,842쪽, 12.5pt. 4․6배판. 하드. 양장. 정가 60만 ...
blog.naver.com
'선문염송집주(5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24칙 (0) | 2021.09.06 |
---|---|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23칙(한글) (0) | 2021.09.06 |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22칙 (0) | 2021.09.05 |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21칙 (0) | 2021.09.05 |
선문염송집 권1 제20칙 (0) | 2021.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