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문염송집주(5권)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0칙(주석 한문)

태화당 2021. 9. 28. 07:42

第一一; 聯燈會要二 六祖惠能大師 辛州盧氏子 得法之後 晦跡于南海法性寺 偶風颺刹幡 有二僧對論 一云風動 一云幡動 往復曾未契理 師云 不是風動 不是幡動 仁者心動 二僧悚然

慧能;(638-713) 唐代僧 又作惠能 東土禪宗第六祖 號六祖大師 大鑑禪師 祖籍范陽(河北) 俗姓盧 生於南海新興(廣東) 其父早亡 家貧 常採薪汲水以奉寡母 一日負薪至市 聞客讀誦金剛經 心卽開悟 時五祖弘忍住蘄州黃梅之東禪院 法門甚盛 師乃前往拜謁 五祖遂使入碓房舂米 歷八月 一日夜召師入室 潛授衣法 竝遣其連夜南歸 隱於四會懷集之間 儀鳳元年(676)至南海 遇印宗法師於法性寺 受具足戒 翌年 移住於韶陽曹溪寶林寺 弘揚頓悟法門 與神秀於北方所倡之漸悟法門相對 史稱南頓北漸 南能北秀 其弟子法海 將其敎說編成一書 名六祖法寶壇經 盛行於世 後應刺史韋據之請 於大梵寺樹立法幢 未久歸曹溪 弘布大法 道俗歸崇 神龍元年(705) 中宗派遣內侍薛簡召師至京師 師稱疾固辭未往 帝乃敕賜摩衲袈裟及寶鉢等物 竝敕改寶林寺爲中興寺 三年 更賜法泉寺額 師又曾捨宅爲國恩寺 先天元年(712) 命門人於寺內建立報恩塔 翌年七月 歸返國恩寺 八月示寂 壽七十六 師肉身不壞 迄今仍存 歸停曹溪 憲宗時諡號大鑑禪師 遺錄有六祖壇經一卷 金剛經口訣等 其中六祖壇經 初由法海集錄師之語要 後人多所節略 未能見祖意之全貌 元代德異乃探求諸方 得其全文 至元二十八年(1291) 宗寶重新校對三種異本 正其訛誤 詳其節略 增補弟子之請益機緣而印行之 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 師之嗣法弟子四十餘人中 以荷澤神會 南陽慧忠 永嘉玄覺 靑原行思 南嶽懷讓等最著 開後世臨濟曹洞等五家七宗之禪 [六祖壇經 佛祖統紀二十九 宋高僧傳八 傳燈錄五 釋氏稽古略三 傳法正宗記六]

印宗; (627-713) 唐代僧 吳郡(江蘇吳縣)人 唐咸亨元年(670)抵京師 敕居大敬愛寺 懇辭不受 往蘄春參弘忍大師 後於廣州法性寺宣講涅槃經 遇六祖慧能大師 始悟玄理 而以慧能爲傳法師 其採集自梁至唐之諸方賢達者之言 著成心要集行世 先天二年二月示寂於會稽山妙喜寺 壽八十七 [傳燈錄五 宋高僧傳四]

新開作者曾拈却; 新開 院名 指岳州巴陵新開顥鑒禪師 嗣雲門文偃 見下第一二一九則 新開作者曾拈却 次下有巴陵鑒拈

禪和; 禪和子 禪和者之略稱 卽參禪者

玄玄爲獨脚; 香嚴和上獨脚頌云 子啐母子覺無母子俱亡 應緣不錯 同道唱和 妙玄獨 見下第七四則子啐母啄

崑崙; 崑崙山 又作昆侖山 崑山 崑崙 乃神祕性之山嶽 爲傳說中之靈山 相傳 或爲黃河之源 或爲阿耨達池 或爲西王母居處 止觀輔行傳弘決助覽二 俗云崑崙者 謂香山耳

; 同敍敘 敘的俗字

拈却; 却 退 使退

鼻孔撩天; 與鼻孔遼天同義 意謂省悟禪法 超然脫世 撩天沖向天際 飛向天空

天台; 天台山 位於浙江臺州府(天台縣)佛霞嶺山脈東北端 又稱天梯山 或稱臺嶽 以山形如八葉覆蓮 有八支八溪及上臺 中臺 下臺等 似三星之臺宿 故稱天台

鴈蕩泉; 未詳何許人

黃梅踏碓翁; 指六祖慧能 六祖壇經曰 次日 祖潛至碓坊 見能腰石舂米 語曰 求道之人 爲法忘軀 當如是乎

; 對男姓的敬稱

瑞鹿先; 瑞鹿本先(九四二-○○) 宋代法眼宗僧 生鄭氏 溫州永嘉人 年二十五爲沙彌 詣天台國淸寺 受滿分戒 卽造德韶國師 服勤十年 竝嗣其法 住溫州瑞鹿寺 足不歷城邑 手不度財帛 不設臥具 不衣繭絲 卯齋終日 宴坐申旦 大中祥符元年八月望日而寂 閱世六十有七 坐四十有二夏 著竹林集十卷 詩辭千餘首 [傳燈錄二十六 五燈會元十 禪林僧寶傳七]

承天宗; 宋代雲門宗僧 住泉州承天寺 世稱承天宗禪師 嗣雪竇重顯 [聯燈會要二十八 五燈會元十六]

; 搖的簡字

晴暉; 指晴天的陽光 形容很美好的樣子

資壽揵; 揵 疑捷

騾兒; 兒 助詞 祖庭事苑一 騾 盧戈切 驢父馬母也

圓通秀; 圓通法秀 嗣天衣義懷 雲門下五世 賜號圓通 見上第五五則保寧秀

雪峯圓; 道圓 宋代黃龍派僧 南雄(今屬廣東)人 少遊方 聞慧南居黃檗積翠庵 往依之 遂大徹 出住大庾雲封寺 [續傳燈錄十六 補續高僧傳八 普燈錄四]

傍若; 傍若無人的略稱

法昌遇; 法昌倚遇(1005-1081) 宋代雲門宗僧 漳州(今屬福建)林氏 自幼依郡之崇福得度 有大志 受具遊方 名著叢席 參南嶽谷泉 返潭州北禪 參智賢 喜其機語捷健 乃傾心師事甚久 晩至西山棲息三年 後住洪州法昌老屋數間 刀耕火種 安樂於道 [聯燈會要二十八 宗統編年二十六 續傳燈錄五]

黑花; 花 形狀象花的東西 如浪花 雪花 燈花 又有花紋的 眼色錯染的 如花舫 花布

渾家; 全家 渾 全 混合

巴陵; 巴陵新開院顥鑒禪師 嗣雲門文偃 見下第一二一九則

老作; 老作家之略

王三; 謂王氏三男 指平常人 如稱張三李四

觱篥; 古代支那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管樂器

波斯; 指波斯人 見上第二則波斯

迦羅眼; 迦羅 爍迦羅 又作灼羯羅 斫迦羅 斫迦婆羅 此翻爲金剛 堅固 輪鐵等意 爍迦羅眼 謂金剛眼 堅固眼 卽明定正邪 辨別得失之眼 [慧琳音義四十二 玄應音義二十三]

佛印淸; 佛印智淸 宋代黃龍派僧 泉州(福建厦門)同安葉氏子 嗣雲居元祐 黃龍慧南下二世 初出世蘄州五祖 次住東京大相國寺智海禪院 元符庚辰(1100) 賜佛印禪師號 [五燈全書三十九]

六門; 空谷集三第三十七則云 六門六戶六國六出 皆六根之異號也

首楞; 首楞嚴 慧琳音義二十六云 首楞嚴者於一切事究竟堅固也 楞嚴經集註 又大論云 首楞嚴者 秦言相分別 知諸三昧行相多少深淺 譬如大將知諸兵力多少

; 底本作噁 怒貌 非義 故改作啞

華頂; 天台山有華頂峯

雪峯存; 雪峯義存 見下第七八

孚上座; 嗣雪峯義存 見下第一一三

保福; 保福從展 嗣雪峯義存 見下第九七

作賊人心虗; 已作賊人者 其心空虛不安

巴陵鑒; 巴陵顥鑒 嗣雲門文偃 見下第一二一九則

淸涼益; 淸涼文益 見下第一二八七則

着甚來由; 着 著的俗字 成也

涯業; 家財産業

一貫; 貫 量詞 古代的銅錢用繩穿 一千箇爲一貫

安身立命; 又作安心立命 卽安立身命之意 亦卽盡人事行道 竝隨順天命而安住其心 不爲一切外物所動

孤露; 孤單無所蔭庇 露 羸也

究竟; 一事理道法至極高深之處 終極永恒的眞理 二畢竟 此指一

得則得; 得 適合 適當 正好

權時; 暫時 權 暫且也

指歸;; 主旨 意向

關捩子; 又作關棙子 關 關要 棙 鍵 鈕 原爲門鎖 門閂 機軸等意 轉義爲關鍵 在禪宗 轉指參悟奧祕之要訣 子 後綴

定當; 辨識 判明

亂統; 胡亂法統 統 法 綱領

羚羊掛角; 又作羚羊挂角 比喩大悟之人泯絶迷執之蹤跡 猶如羚羊眠時 角掛樹枝 脚不觸地 完全不留痕跡 比喩沒蹤跡 無罣礙之情形

; 相當于只 僅

渠儂; 他 第三人稱代詞 禪錄用例多指本來面目 眞如法身 渠 代詞 表示第三人稱 相當于他 儂 代詞 表示第一人稱 相當于我 表示第二人稱 相當于你

; 人員的數額 物的數量 又量詞 多用于武將

古德有言; 傳燈錄六江西道一 僧問 和尙爲什麼說卽心卽佛 師云 爲止小兒啼 僧云 啼止時如何 師云 非心非佛 僧云 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 師云 向伊道不是物 僧云 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師云 且敎伊體會大道

走殺; 殺 所八切 用在謂語後面 表示程度深 如醉殺 貧殺 想殺

法雲; 指上方日益自身

廣州; 廣東省西江流域 梁武帝時達磨大師初來上陸地 天寶(742-756)初名南海郡 乾元(758-760)初稱廣州

放行; 禪家接化中下根機 慈悲爲懷 施以言句敎說 是方便法門 與把斷把住把定(禪家本色手段)相對

把定; 與把斷把住同義 謂截斷言句敎說知識情解 是禪家本分施設 與放行(禪家方便施設)相對

顯寧; 指育王介諶自身 初住顯寧寺

鈍置; 意爲折磨 作弄 折騰 祖庭事苑一 鈍置 下當作躓 音致 礙不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