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永嘉證道歌云 江月照松風吹 永夜淸宵何所爲 *佛性*戒珠*心地印 霧露雲霞體上衣
法眞一頌 林閒無事衲蒙頭 永夜淸宵萬務休 江月明明自相照 松風不斷冷颼颼此師錄 但擧上二句
*開先暹上堂擧上二句云 還有知恩底衲僧麽 若未會 開先重爲注脚 如今秋月皎皎 㵎風蕭蕭 還成得箇什麽邊事 所以道佛性戒珠至體上衣 乃拈起拄杖云 雲收霧卷 杲日當軒 萬像赫然 作麽生是你諸人覿面一句 良久云 好事不如無
智海逸上堂擧此話云 諸禪德 還會麽 江月照 寒山*撫掌拾得笑 松風吹 *三十三人擕手歸 永夜淸宵何所爲 *慙爾懲世師 巍巍何巍巍 佛性戒珠心地印 乃拈起拄杖云 山河大地不是心地印 拄杖子不是心地印 霧露雲霞體上衣 衣是體體是衣 霧露雲霞是衣 體在甚處 霧露雲霞是體 衣在甚處 何處得一片來 所以道 *日出嵓猶暗 雲生谷裏昏 其中長者子 箇箇盡無裩
承天宗擧江月照至何所爲 復擧*藥山閑坐則爲因緣 師云 閑坐則爲 這裏有箇入處 許你把定乾坤 佛性戒珠心地印 師拈起拄杖云 不是心地印 霧露雲霞體上衣 師云 乾坤廓淨 霧露什麽處得來 你諸人作麽生着箇眼睛 與*石佛相見 其或未知 拄杖子便乃兩手分付 擲下拄杖
海印信上堂擧此話云 山僧卽不然 再擧上二句 師云 漁翁引釣歸深浦 驚起沙鷗四散飛
黃龍心上堂擧此話云 只如雲霞消散後 體在什麽處 良久云 雪寒歸堂向火
*寶峯英示衆擧此話云 先聖可謂傷鹽傷醋 山僧卽不然 復擧上二句 係云 牧童嶺上一聲笛 驚起群鴉遶樹飛
黃龍淸上堂云 江月照松風吹 永夜淸宵更是誰 霧露雲霞遮不得 个中猶道不如歸 復何歸 荷葉團團團似鏡 菱角尖尖尖似錐
大慧杲上堂擧此話云 者箇阿師 好與三十棒 且道 過在什麽處 不合偸*常住物納衣鉢下
●永嘉證道歌; 一卷 又作永嘉眞覺禪師證道歌 證道歌 唐永嘉玄覺(665–713)撰 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 全文有二四七句 共一八一四字(一作二六七句 一八一七字) 爲古體詩之體裁 或四句或六句一解 只分五十一解 揭示其悟境之要旨 撰述年代推定爲神龍五年(705)頃 本書以流麗之文體敘述禪宗眞髓 乃禪文學之絶唱 故廣受禪門喜愛 注釋書有 宋彦琪知訥的證道歌注各一種 元永盛的證道歌注頌
●佛性戒珠; 宋彦琪的證道歌注云 般若是一法 佛說種種名 或謂之佛性 或謂之戒珠 或謂之心地 或謂之心印 皆一法也 隨其功用各得異名 能覺知故名曰佛性 瑩淨無垢名曰戒珠 能生諸法名曰心地 號令群品名之曰印也 雖有三名而無三法
●戒珠; 比喩戒律如明珠之潔白無瑕 可莊嚴人身 故當精進勤修淨戒 護己懷中之明珠 ▲梵網經下 戒如明日月 亦如瓔珞珠
●心地印; 卽心印 ▲永嘉證道歌 三身四智體中圓 八解六通心地印
●開先暹; 開先善暹 宋代雲門宗僧 臨江(江西樟樹)人 嗣德山慧遠 雲門下三世 住廬山開先凡十八年 後示滅于本山 [續燈錄三 五燈會元十五]
●撫掌; 拍掌 撫 拍 輕擊
●三十三人; 指三十三祖師
●慙爾懲世師; 明覺語錄五 自誨 麟龍不爲瑞 草木生光輝 三尺一丈六 且同携手歸 慚爾懲世師 巍巍何巍巍
●日出嵓猶暗下; 寒山詩云 六極常嬰困 九維徒自論 有才遺草澤 無藝閉蓬門 日上巖猶闇 煙消谷尙昏 其中長者子 箇箇總無裩
●藥山閑坐則爲; 傳燈錄十四藥山惟儼 一日師坐次 石頭覩之問曰 汝在遮裏作麼 曰一切不爲 石頭曰 恁麼卽閑坐也 曰 若閑坐卽爲也 石頭曰 汝道不爲 且不爲箇什麼 曰 千聖亦不識 石頭以偈讚曰 從來共住不知名 任運相將只麼行 自古上賢猶不識 造次凡流豈可明
●石佛; 指承天傳宗自身
●寶峯英; 寶峯洪英 嗣黃龍慧南 見上第二則泐潭英
●常住物; 指常備供僧伽受用之物 又作常住僧物 常住 常什 如伽藍房舍等 供給四方僧伽受用之資具卽是 若據爲私有 或買賣之 則犯大罪 常住錢卽指寺院公有之金錢 按四分律行事鈔上一 僧物可分四種 一常住常住物 指廚庫寺舍等 二十方常住物 指供僧之常食等 三現前現前物 指現前之僧物 四十方現前物 指亡僧之遺品 前二種爲四方僧物 後二種卽指現前之僧物 [大方等大集經四十四 四分律五十]
'선문염송집주(5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24칙 (0) | 2021.10.02 |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23칙(한글) (0) | 2021.10.02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22칙(한글) (0) | 2021.10.01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22칙(한문) (0) | 2021.10.01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21칙 (0) | 2021.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