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문염송집주(5권)

선문염송집 권5 제176칙(한문)

태화당 2021. 10. 11. 07:53

一七六*終南山*惟政禪師 因*唐文宗皇帝嗜蛤蜊 一日御饌中 有劈不張者 帝以爲異 卽焚香禱之 乃開 俄變爲菩薩形 *梵相具足 召師問焉 師曰 *臣聞 *應以此身得度者 卽現此身而爲說法 帝曰 菩薩身已現 且未聞說法 師曰 陛下覩此 爲常非常耶 爲信非信耶 帝曰 希奇之事 朕深信焉 師曰 陛下已聞說法了也 帝大悅 勑天下寺 各立觀音像

 

知非子頌 現身說法垂慈悲 呈機一句終南師 大唐天子豁然悟 疾雷破蟄眠龍飛

 

第一七六則; 傳燈錄四 終南山惟政禪師 唐 大和(827-835)中 文宗嗜蛤蜊 沿海官吏先時遞進 人亦勞止 一日御饌中 有擘不張者 帝以其異 卽焚香禱之 俄變爲菩薩形 梵相具足 卽貯以金粟檀香合(盒子) 覆以美錦 賜興善寺 令衆僧瞻禮 因問群臣 斯何祥也 或言太一山有惟政禪師 深明佛法博聞彊識 帝卽令召至問其事 師曰 臣聞物無虛應 此乃啓陛下之信心耳 故契經云 應以此身得度者 卽現此身而爲說法 帝曰 菩薩身已現 且未聞說法 師曰 陛下此爲常非常耶 信非信耶 帝曰 希奇之事 朕深信焉 師曰 陛下已聞說法了 時皇情悅豫得未曾有 詔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 以答殊休 因留師於內道場 累辭入山 復詔令住聖壽寺 至武宗卽位 師忽入終南山隱居 人問其故 師曰 吾避仇矣 後終於山舍 年八十七

終南山; 位於陝西長安縣西約二十九公里 東起藍田 西至郿縣 綿亙八百餘里 爲秦嶺山脈之一部分 又稱中南山 太乙山 地肺山 略稱南山 唐代華嚴宗第一祖杜順(法順) 因隱居終南山 世稱終南法順 智儼住南山至相寺 弘揚華嚴宗 世稱至相大師 淨土宗之善導 住於南山悟眞寺念佛修行 世稱終南大師 律宗之道宣 住於南山豐德寺 弘揚四分律宗 其系統卽稱南山律宗 [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 開元釋敎錄八 長安志九 同十二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第六十五]

惟政; (757-843) 唐代僧 亦曰恒政 平原(今屬山東)周氏 就本州延性寺詮澄出家 登戒已 問道於嵩山普寂(嗣神秀) 決了無疑 卓錫太乙山 學人聞風螘集 大和五年(831) 文宗得觀音像 召政問答稱旨 敕天下寺院立觀音像 以答殊休 詔令住聖壽寺 後辭入終南山 [宋高僧傳十一 傳燈錄四 六學僧傳七]

唐文宗; (809-840 在位826-840) 卽李昂 穆宗次子 在位十四年 太和元年(827)誕節 詔祕書監白居易 引安國寺大師義林 上淸宮道士楊弘元 於麟德殿談論三敎 五年 詔天下寺院皆立觀音聖像 開成三年(868) 澄觀寂 特輟朝三日 重臣縞素 奉全身塔於終南山 [佛法金湯編七 舊唐書十七 佛祖統紀四十二]

梵相; 梵云梵摩 婆羅賀摩 跋濫摩 此云寂靜 淸淨 離欲 梵相卽淸淨的形相

臣聞; 大宋僧史略下云 至南齊時 法獻玄暢二人 分爲僧正 對帝言論 稱名而不坐 後因中興寺僧鐘啓 答稱貧道 帝嫌之 問王儉曰 先輩沙門與帝王共語何稱 正殿還坐不 儉對曰 漢魏佛法未興 不見紀傳 自僞國稍盛 皆稱貧道 亦聞預坐 及晉初亦然 中代有庾桓玄等 皆欲使沙門盡禮 朝議紛紜 事皆休寢 宋之中朝 亦令致禮 尋且不行 自爾迄今 多預坐而稱貧道 帝曰 暢獻二僧 道業如此 尙自稱名 況復餘者 令揖拜則太甚 稱名亦無嫌 由是沙門皆稱名於帝王 獻暢爲始也 近朝今代 道薄人乖 稱謂表章 稱臣頓首 夫頓首者拜也 稱臣卑之極也 尋其所起 不出唐時 隋大興善寺翻經沙門法經等 進衆經目錄 猶未稱臣 止云衆沙門法經等謹白皇帝大檀越 後周釋曇積 諫沙汰表 亦唯稱名 白皇帝大檀越 後稱貧道 若後周釋任道林 對武帝詔曰 又稱臣 詳其時 林形服已變 猶佛圖澄法孫王明廣同也 如作僧道林 必不稱臣也 唐西明寺沙門玄則 上禪林妙記後序中 但稱僧等二字 …… 由是知之 唐之三葉 猶未稱臣也 肅宗上元元年(750) 三月八日 降御札 遣中使劉楚江 請曹谿六祖所傳衣入內 幷詔弟子令韜 韜表辭年老 遣弟子明象 上表稱臣 見于史傳 自此始也 或曰 法琳上表 論道居僧上云 臣年迫乘榆 始遇太平之世 …… 據此說 則法琳稱臣 又在初也

應以此身得度者;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曰 應以佛身得度者 觀世音菩薩卽現佛身而爲說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 卽現辟支佛身而爲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 卽現聲聞身而爲說法(云云)

 

선문염송집주 5책 1질로 발간되었습니다 (daum.net)

'선문염송집주(5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5 제177칙  (0) 2021.10.12
선문염송집 권5 제176칙(한글)  (0) 2021.10.11
선문염송집 권5 제175칙  (0) 2021.10.11
선문염송집 권5 제174칙  (0) 2021.10.11
선문염송집 권5 제173칙  (0) 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