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集諦者 卽*見思惑 又云見修 又云*四住 又云染污無知 又云取相惑 又云*枝末無明 又云*通惑 又云*界內惑 雖名不同 但見思耳 初釋見惑 有八十八使 所謂一*身見 二*邊見 三*見取 四*戒取 五*邪見(已上*利使) 六貪 七瞋 八癡 九慢 十疑(已上*鈍使) 此十使歷*三界四諦下 增減不同 成八十八 謂欲界苦十使具足 集滅各七使 除身見邊見戒取 道諦八使 除身見邊見 四諦下合爲三十二 上二界四諦下 餘皆如欲界 只於每諦下除瞋使 故一界各有二十八 二界合爲五十六 幷前三十二 合爲八十八使也 二明思惑者 有八十一品 謂三界分爲九地 欲界合爲一地 *四禪四定爲八 共爲九地 欲界一地中 有九品貪瞋癡慢 言九品者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上八地各有九品 除瞋使 故成八十一也 上來見思不同 總是藏敎實有集諦
●集諦; 四諦之一 貪瞋等煩惱 及善惡之諸業也 此二者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報 故名集諦 △智度論四十八 是苦因愛等諸煩惱 是集諦
●見思惑; 台家所立三惑之一 指迷於三世之道理(見惑) 與迷於現在之事象(思惑) 兩者並稱見思惑 因能招感三界生死之果報 故屬界內惑 又以其通於聲聞緣覺菩薩三者所斷之惑 故又稱通惑 此惑可用空觀來加以斷除 [止觀輔行傳弘決六]
●四住; 四住地之簡稱 卽三界內的見思煩惱 一見一切住地 是將三界的見惑 彙集爲一地 故名見一切 二欲愛住地 是欲界的思惑 三色愛住地 是色界的思惑 四有愛住地 是無色界的思惑
●枝末無明; 卽從根本無明中 生起更爲粗顯之種種煩惱 又作枝末不覺 [起信論疏筆削記三]
●通惑; 見上註見思惑
●界內惑; 三界內之惑 見上註見思惑
●身見; 見下註利使
●邊見; 見下註利使
●見取; 見取見 見下註利使
●戒取; 戒禁取見 見下註利使
●邪見; 見下註利使
●利使; 卽五利使 又作五見 五染汚見 五僻見 指在根本煩惱中之五種惡見 一薩迦耶見 譯作有身見 僞身見 壞身見 身見 此乃有部之說 經部則釋爲虛僞 而唯識宗作移轉解 卽自執有我之存在 稱爲我見 而以爲此屬於我 則稱我所見 二邊執見 又作邊見 爲偏執於極端一邊之見解 如謂我死後仍常住不滅 此稱爲常見(有見) 謂我死後則斷絶 此稱爲斷見(無見) 三邪見 爲否定因果道理之見解 四見取見 卽執著錯誤之見解以爲眞實者 五戒禁取見 又作戒取見 戒盜見 卽視不正確之戒律禁制等 爲可達涅槃之戒行 此種執著卽稱爲戒禁取見 [大毘婆沙論四十六 俱舍論十九 成實論十] ○使者煩惱之異名 迷於理之惑曰利使 迷於事之惑曰鈍使
●鈍使; 使者煩惱之異名 迷於理之惑曰利使 迷於事之惑曰鈍使
●三界; 三藏法數七 三界[出華嚴孔目] 一欲界 欲有四種 一者情欲 二者色欲 三者食欲 四者婬欲 下極阿鼻地獄 上至第六他化天 男女相參 多諸染欲 故名欲界 二色界 色卽色質 謂雖離欲界穢惡之色 而有淸淨之色 始從初禪梵天 終至阿迦膩吒天 凡有一十八天 竝無女形 亦無欲染 皆是化生 尙有色質 故名色界 三無色界 謂但有心識 而無色質也 始從空處 終至非非想處 凡有四天 但有受想行識四心 而無形質 故名無色界
●四禪四定; 四敎儀備釋上 此四禪亦名四定 諸文或云四禪八定 或云四禪四定 四在八數 而重列者 對下散地故俱稱定 對上四定乃稱四禪 義兩屬故也 △止觀輔行傳弘決九 言四禪八定者 四在八數重兼列者 若色無色二界相對 則色界名禪無色名定 若總以上界望於下欲 則上二界俱名定地下欲爲散
'천태사교의'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천태사교의(天台四敎儀) 45 (0) | 2020.10.11 |
---|---|
천태사교의(天台四敎儀) 44 (0) | 2020.10.11 |
천태사교의(天台四敎儀) 42 (0) | 2020.10.11 |
천태사교의(天台四敎儀) 41 (0) | 2020.10.11 |
천태사교의(天台四敎儀) 40 (0) | 20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