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華經云 *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 不得成佛道
保寧勇頌 *三際斷時凡聖盡 十身圓處*刹塵周 無私應物隨高下 抹過*僧祗*大劫修
大慧杲頌 燕坐道場經十劫 一一從頭俱漏洩 世閒多小*守株人 掉棒擬打天邊月
竹庵珪頌 種穀不生豆苗 *蒸沙豈能成飯 大通智勝如來 一箇*擔板底漢
*百丈廣語 僧擧此話問 此意如何 師云 劫者滯也 亦云住也 住一善 滯於*十善 西國云佛 此土云覺 自己鑑覺滯着於善 善根人無佛性 故云佛法不現前 不得成佛道 觸惡住惡 名衆生覺 觸善住善 名聲聞覺 不住善惡二邊 不依住 將爲是者 名二乘覺 亦名*辟支佛覺 旣不住善惡二邊 亦不作不依住知解 名菩薩覺 旣不依住 亦不作無依住知解 始得名爲佛覺 如云 佛不住佛 名眞*福田
臨濟廣語 僧擧此話問 此意如何 乞師指示 師云 大通者 是自己於處處 通達萬法無性無相 名爲大通 智勝者 於一切處不疑 不得一法 名爲智勝 佛者 心淸淨光明 透徹*法界 得名爲佛 十劫坐道場者 *十波羅蜜是 佛法不現前者 佛本不生 法本不滅 云何更有現前 不得成佛道者 佛不應更作佛 古人云 佛常在世閒而不染世法
僧問*崇慧禪師 如何是大通智勝佛 師云 曠大劫來 未曾擁滯 不是大通智勝佛 是什麽 曰 爲什麽佛法不現前 師曰 只爲汝不會 所以成不現前 汝若會去 亦無佛道可成
*曹山本寂擧此語云 言劫者滯也 謂之*十成 亦曰斷滲漏也 秪是*十道頭絶矣 不忘大果 故云守住耽著 名爲*取次*承當 不分貴賤
智門祚因僧問 如何是大通智勝佛 云 言無再響 僧云 如何是十劫坐*道塲 云 禍不單行 僧云 如何是佛法不現前 云 金屑雖貴 僧云 如何是不得成佛道 云 眼裏著不得
智海逸上堂擧此話 乃拈拄杖卓一下云 者个豈不是佛法 又卓一下云 在者裏 安得不現前 佛法旣現前 還得成道麽 良久云 成道不成道 金椎打不破 堪笑靈雲*繚倒 剛道*迷逢達磨 喝一喝 復卓一下
●第四○則; 此話 妙法蓮華經三化城喩品文
●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 七卷或八卷 略稱妙法華經 法華經 漢譯妙法蓮華經有六種 現存者三種 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十卷二十七品(286) 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八卷二十八品(406) 隋闍那崛多與達磨笈多譯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七品(601)
●大通智勝佛; 卽出現於過去三千塵點劫以前 演說法華經之佛名 按法華經三化城喩品 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一佛 名爲大通智勝如來 此佛未出家前有十六王子 於父王成道後 十六王子亦出家爲沙彌 聽聞大通智勝佛宣講妙法蓮華經而信受奉行 後亦各昇法座廣說此經
●道場; ①又作菩提道場 菩提場 指中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之金剛座上佛陀成道之處 ▲注維摩詰經四 復次佛所坐處 於中成道 故名道場 ②指修行佛道之區域 不論堂宇之有無 凡修行佛道之所在 均稱道場 ▲釋氏要覽上 肇云 閑宴修道之處 謂之道場 隋煬帝勅遍改僧居名道場 ③又得道之行法 謂爲道場 ▲維摩經菩薩品 直心是道場 …… 三十七品是道場 ④又爲法座之異名 慈悲道場 水陸道場等是也
●三際 指前際(過去) 今際(現在) 後際(未來)
●刹塵; 無數國土之謂 或比喩數量極多
●僧祗; 同僧祇 阿僧祇之略 爲印度數目之一 無量數或極大數之意 又作阿僧伽 阿僧企耶 阿僧 華言不可算計 或無量數 無央數 於印度六十種數目單位中 阿僧祗爲第五十二數 [新華嚴經四十五阿僧祇品 俱舍論十二分別世間品 大智度論四] ▲智度論五十一 僧祇 秦言數 阿 秦言無
●大劫; 謂成住壞空等四劫 稱爲一大劫 乃一期世界之始末 ▲瑜伽師地論二 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 二十中劫壞已空 二十中劫成 二十中劫成已住 如是八十中劫 假立爲一大劫數
●守株; 守株待兎 見下第一二五則守株待兎
●蒸沙豈能成飯; 譬物之不可成也 楞嚴經六 是故阿難 若不斷婬修禪定者 如蒸沙石欲其成飯 經百千劫秖名熱沙
●擔板底漢; 見下第一四九則擔板漢
●百丈; 百丈懷海 嗣馬祖道一 見下第一七七則
●十善; 不犯十惡 則謂之十善 一不殺生 二不偸盜 三不邪婬 四不妄語 五不兩舌 六不惡口 七不綺語 八不貪欲 九不瞋恚 十不邪見
●辟支佛; <梵> pratyeka-buddha 又作辟支迦 貝支迦 辟支 此云緣覺 獨覺 爲二乘之一 亦爲三乘之一 ▲法華經句解(一卷 宋 聞達解) 辟支佛 此云緣覺 觀十二緣得入道故 亦云獨覺 出無佛世不因師匠觀物變易 獨能覺了
●福田; 謂可生福德之田 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 卽可得福德 猶如農人耕田 能有收穫 故以田爲喩 則佛僧父母悲苦者 卽稱爲福田 [正法念處經十五 優婆塞戒經三供養三寶品 大智度論十二]
●法界; 一意識(六識之一)所認知的一切對象的統稱 二全部世界 一切事物 三萬事萬物的本源和本性 此指三
●十波羅蜜; 又作十度 三藏法數二十九 十波羅蜜[出華嚴經] 一檀那波羅蜜 梵語檀那 華言布施 二尸羅波羅蜜 梵語尸羅 華言淸凉 謂離熱惱得淸凉故 亦云防止 三羼提波羅蜜 梵語羼提 華言忍辱 四毗梨耶波羅蜜 梵語毗梨耶 華言精進 五禪那波羅蜜 梵語禪那 華言靜慮 六般若波羅蜜 梵語般若 華言智慧 七方便波羅蜜 方卽方法 便卽便宜 八願波羅蜜 願卽誓願 志求滿足也 九力波羅蜜 力卽力用 謂行滿功成 萬境無動 能善辦衆事也 十智波羅蜜 智卽智慧 謂決斷無惑 證法怡神 善入佛慧 明了無碍也
●崇慧; (?-779) 唐代僧 彭州(今屬四川)陳氏 牛頭智威法嗣 牛頭法融下五世 唐乾元(758-759)初 往舒州天柱山創寺 永泰元年(765) 勅賜號天柱寺 大歷十四年 七月二十二日歸寂 [傳燈錄四]
●曹山本寂; 見下第八七七則
●十成; 十分成就之略
●十道頭; 頭 助詞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十卷 唐 般若共牟尼室利譯)六 復有十道 是解脫道 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不貪不瞋不邪見 是名爲十
●取次; 次 通恣 放縱也 取次 草率 容易 漫浪之義
●承當; 承受機緣 領悟禪法
●道塲; 同道場 塲 同場
●繚倒; 當作潦倒 老衰之貌 潦 老之貌也
●迷逢達磨; 迷妄者相逢初祖菩提達磨 多指領悟禪旨 ▲傳燈錄十六雪峰義存 問 我眼本正 因師故邪時如何 師曰 迷逢達磨 曰 我眼何在 師曰 得不從師
선문염송집주
불교신문 광고 2022년 3월 발행. 150부. 5책 1질. 총 4,842쪽, 12.5pt. 4․6배판. 하드. 양장. 정가 60만 ...
blog.naver.com
'선문염송집주(5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41칙 (0) | 2021.09.10 |
---|---|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40칙(한글) (0) | 2021.09.10 |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39칙 (0) | 2021.09.09 |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38칙 (0) | 2021.09.09 |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37칙 (0) | 2021.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