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應化賢聖
【六二】 維摩會上 三十二菩薩 各說不二法門 末後文殊云 我於一切法 無言無說 無示無識 離諸問答 是爲菩薩*入不二法門 却問*維摩詰 我等各自說已 仁者當說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默然 文殊歎云 乃至無有語言文字 是菩薩眞入不二法門
雪竇顯頌 咄這維摩老 悲生空懊惱 臥疾*毗耶離 全身大枯槁 *七佛祖師來 一室且頻掃 請問不二門 當時便*靠倒 不靠倒 *金毛師子無處討
大洪恩頌 毗耶城裏競頭走 謾謂南星眞北斗 還如*蚌鷸兩相持 須臾盡落漁人手
薦福逸頌 毗耶城裏維摩詰 知他畢竟徹不徹 金毛師子未到時 一室去除先漏洩 及乎廻問不二門 推出一團*無孔鐵 *剛被文殊下一楔 千年萬載成凹凸
雲居元頌 文殊白維摩黑 捉賊從來須是賊 可憐*八萬四千人 直至如今尋不得
天童覺頌 *曼殊問疾老維摩 不二門開看作家 *珉表粹中誰賞鑑 忘前失後莫咨嗟 區區*抱璞兮楚庭臏士 璨璨報珠兮*隋城斷虵 休點破絶疵瑕 俗氣渾無却較些
承天懷頌 辯才無礙老維摩 *五竺*三賢不奈何 一見曼殊甘杜口 平生器宇頓銷磨 阿阿阿 碁逢敵手難*饒行 琴會知音調轉高
長靈卓頌 洞門常啓客來稀 碧草叢邊野蕨肥 可笑*流年空*老大 慙無一德報恩知
介庵朋擧維摩默然 着語云 錯 文殊讃善 着語云 錯 因成頌 是錯何曾錯 大哉良不惡 鐵牛半夜闢重關 驚起麒麟折雙角 錯錯 瞿曇正令 *夫子*木鐸
知非子頌 不問有言無言 世尊開我迷雲 擧手揚鞭影現 良馬千里駿奔 毗耶顯玄拂迹 眞入不二法門
*保福展拈 文殊也似*掩耳偸鈴 *力盡烏江 維摩一默 未出*化門 又云 大小維摩 被文殊一坐 直至如今起不得
雪竇顯拈 維摩道什麽 復云 勘破了也 又僧問 如何是維摩一默 師云 寒山訪拾得 僧云 伊麽則入不二之門也 師云 噓 復成頌云 維摩大士去何從 千古令人望莫窮 不二法門休更問 夜來明月上高峯
瑯瑘覺拈 文殊伊麽讃嘆 也是*杓卜聽虛聲 維摩默然 你等諸人 切不得*鑚龜打瓦
圜悟勤擧 文殊問維摩云 我等各自說已 云何是仁者所說不二法門 師云 這一轉語 叢林話會不少 有道默然 有道良久 有道據坐 有道不對 要且摸?不着 直得其聲如雷 普驚群動 自古及今 前聖後聖所說法門 只向維摩片時之閒 一時顯現 且道 正當伊麽時 作箇什麽 得見維摩
●第六二則; 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曰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 問文殊師利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 如我意者 於一切法無言無說 無示無識 離諸問答 是爲入不二法門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 我等各自說已 仁者當說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默然無言 文殊師利歎曰 善哉善哉 乃至無有文字語言 是眞入不二法門
●入不二法門; 碧巖錄第八十四則云 蓋爲三十二人以言遣言 文殊以無言遣言 一時掃蕩總不要 是爲入不二法門 殊不知靈龜曳尾 拂迹成痕 又如掃箒掃塵相似 塵雖去 箒迹猶存 末後依前餘蹤跡
●維摩詰; <梵> vimalakīrti 梵語毘摩羅詰利帝 又作毘摩羅詰 維摩詰 華言無垢稱 淨名 滅垢鳴 爲佛陀之在家弟子 乃中印度毘舍離城之長者 [維摩經義疏一 注維摩詰經一 玄應音義八] ▲拈頌說話 維摩詰 此云無垢稱 亦云淨名 黃蘗云 淨者性也 名者相也 性相不二 故號淨名
●毗耶離; <梵> vaiśālī <巴> vesālī 又作毘舍離 鞞舍離 維耶 維耶離 新云吠舍釐 國名 譯曰廣嚴 中印度也 維摩大士住此國 又佛滅一百年 七百賢聖爲第二結集之處 此國內之種族曰離車 亦曰跋闍子 後爲阿闍世王所倂 ▲維摩經略疏一 毘耶離城 亦云毘耶離國 此是六大城中一大城 十六大國中一大國 毘耶離 或云毘舍離 或云鞞舍離 此云廣博嚴淨 亦云好稻 復云好成
●七佛祖師; 祖庭事苑二 七佛祖師 指文殊也 按處胎經(菩薩處胎經七)文殊偈云 計我成佛身 此刹爲最小 座中有疑故 於胎有變化 我身如微塵 今在它國土 三十二相明 在在無不現 昔爲能仁師 今乃爲弟子 佛道極曠大 淸淨無增減 我欲現佛身 二尊不竝立 此界旣受教 我刹見佛身
●靠倒; 違背 推倒 說文 靠 相違也 段玉裁注 今俗謂相依曰靠 古人謂相背曰靠
●金毛師子無處討; 金毛師子 此指文殊 碧巖錄第八十四則云 還見維摩老麼 盡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皆變作金毛獅子 也摸索不著 ▲五燈會元九無著文喜 但見五色雲中 文殊乘金毛師子往來
●蚌鷸兩相持; 祖庭事苑五 蚌鷸 趙伐燕 蘇代說趙曰 臣適遇小水蚌出暴 而鷸啄其肉 蚌合夾其喙 鷸曰 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 必見蚌晡 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 必見死鷸 兩不捨 漁父併擒之(以上出戰國策策燕二) 燕趙相支 秦爲漁父矣
●無孔鐵; 無孔鐵椎 同無孔鐵槌 原指無柄之鐵槌 禪林中用以比喩欲引導衆生 卻缺乏引導之方法 猶如無孔不得加柄之鐵槌 全無著手處 或比喩拘泥於言敎而失去開悟之機緣
●剛; 相當于只
●八萬四千; 乃數量極多之形容詞 略作八萬 煩惱種類極多 喩稱八萬四千煩惱 八萬四千塵勞 佛所說之敎法及其意義至爲繁複 故亦總稱八萬四千法門(八萬法門) 八萬四千法藏(八萬法藏) 八萬四千法蘊(八萬法蘊) [往生要集上]
●曼殊; 曼殊室利 文殊也 文殊三名之一 梵語曼殊室利 華言妙吉祥 謂具不可思議微妙功德 最勝吉祥 故名妙吉祥 見上第六則文殊
●珉表粹中誰賞鑑; 從容錄三第四十八則曰 燕珉次玉者 今涿郡靠水石也 亦名奪玉石 維摩外雖似訥 其不言之辯 精粹其中 言其石隱玉也
●忘前失後莫咨嗟; 從容錄三第四十八則曰 此箇忘前失後 正是三祖信心銘 言語道斷 非去來今也
●抱璞; 從容錄三第四十八則曰 韓子 卞和於荊山崐岡谷得璞 獻楚厲王 王曰 石也 遣刖一足 及武王卽位又獻之 又刖一足 至文王立 和抱璞哭於荊山之下 王召問 和曰 不怨刖足 而怨眞玉以爲凡石 忠事以爲慢事 王使剖石乃眞玉也 文王歎曰 哀哉二先君 易刖人足 難剖於石 今果是璧乃國寶也
●隋城斷虵; 從容錄三第四十八則曰 史記 隨侯祝元暢 因之齊 見一斷蛇將死 遂以水洗摩之 傅之神樂而去 忽一夜中庭現光 意謂有賊 遂按劍視之 乃見一蛇啣珠在地而往 知蛇感報也
●五竺; 五天竺 中古時期 印度全域分劃爲東西南北中五區 稱爲五天竺 又稱五印度 略稱五天 五竺 五印
●三賢; 指修善根以制伏煩惱 使心調和之三種修行階位 可分小乘之五停心 別相念住 總相念住 與大乘之十住 十行 十回向三位 [四敎義五 菩薩瓔珞本業經疏下 華嚴經探玄記五 華嚴五敎章三]
●饒; 讓也
●流年; 歲月 光陰
●老大; 對年老者的譏刺語 隱含偌大年紀 猶不明悟之義
●夫子; 此指孔子 孔子的尊稱
●夫子木鐸; 祖庭事苑六 木鐸 論語(八佾) 天將以夫子爲木鐸 說者曰 木鐸 施政教時所振也 言天將命孔子制作法度 以號令於天下
●木鐸; 慧琳音義四 寶鐸 徒各反 鄭注周禮云 鐸 大鈴也 孔注論語云 木鐸 金鈴木舌以宣文教也 經言寶鐸者 宣揚法音
●保福展; 保福從展 見下第九七○則
●掩耳偸鈴; 掩著兩耳去偸鈴 比喩虛妄自欺 禪家用作斥責語 與掩耳偸香同義
●力盡烏江; 烏江 流於安徽省和縣 揚子江支流 史記七云 於是項王 乃欲東渡烏江 烏江亭長檥船待 謂項王曰 江東雖小 地方千里 衆數十萬人 亦足王也 願大王急渡 今獨臣有船 漢軍至 無以渡 項王笑曰 天之亡我 我何渡爲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無一人還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 籍獨不愧於心乎 …… 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馬童面之 指王翳曰 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邑萬戶 吾爲若德 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頭 餘騎相蹂踐爭項王 相殺者數十人
●化門; 敎化的法門 建化門 第二義門
●杓卜聽虛聲; 占卜的結果虛而無信 爲人占卜者的話 不可凭信 杓卜 古時風俗 用抛杓來占卜 祖庭事苑六 風俗拋杓以卜吉凶者 謂之杓卜
●鑚龜打瓦; 同鑽龜打瓦 鑽龜與打瓦 皆爲古代求吉凶占卜之方法 禪家以喩思量卜度 ▲從容錄一第十則 莊子云 宋元君夢人被髮曰 予自宰路之淵 予爲淸江使河伯之所 漁者余且得予 覺占之 神龜也 漁者果有余且 網得白龜 其圓五尺 君欲活之 卜之曰 殺龜以卜吉 乃刳龜 七十二鑽而無遺筴
'선문염송집주(5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62칙(주석 한글) (0) | 2021.09.16 |
---|---|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62칙(본문 한글) (0) | 2021.09.16 |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61칙(한글) (0) | 2021.09.15 |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61칙(한문) (0) | 2021.09.15 |
선문염송집 권2 제60칙 (0) | 2021.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