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문염송집주(5권)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100칙(한문)

태화당 2021. 9. 25. 07:12

○○】達磨大師 因*慧可問 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師云 諸佛法印 匪從人得 可曰 我心未寧 乞師與安 師云 將心來 與汝安 可曰 覔心了不可得 師云 與汝安心竟

 

雲居元頌 *立雪忘勞斷臂求 覔心無處始心休 後來安坐*平懷者 粉骨亡身未足酬

智海逸頌 斷臂難於立雪難 覔心無處始心安 誰知萬頃蘆花境 一一漁翁把釣竿

曹溪明頌 小室當年冷坐時 了無一物可傳持 *神光斷臂無筋力 更覔安心也是癡

又頌 立雪齊腰累小林 請師方便更安心 自從飮着他家毒 翻使平人被*陸沈

承天懷頌 覔心無處許心安 不但謾人亦自謾 堪憶*同安曾解道 *無心猶隔一重關

佛眼遠頌 若有絲毫付與人 可師何得更全身 人間天上迷逢處 八兩元來是半斤

雲門杲頌 覔心無處更何安 嚼碎通紅鐵一團 縱使眼開張意氣 爭如不受老胡謾

竹庵珪頌 二祖當年立小林 滿庭積雪到腰深 叉手當胷無一事 不求不覔不安心

無盡居士頌 覔心不得已安心 *屠肆婬坊嗣小林 爭奈子孫嫌直截 諸方*五味苦叅尋

*芭蕉淸*金剛與泥人揩背

蔣山泉拈 且將錯就錯

上方岳上堂云 夫求法者 不以身爲身 不以命爲命 精勤於斯 方成道矣 不見菩提達磨 遠離西國 届于唐土 九年向小林面壁 覔一个人眼中滴血 尙不能得 衆謂之壁觀婆羅門 *不日之間 有座主 名曰神光 愽覽群書 善談玄理 常自歎曰 *孔老之敎 *禮術風䂓 *莊易之書 未盡其妙 近聞達磨大師 至人不遠 當造玄境 諸兄弟 看他因緣成就 了自然之理 到彼 晨夕叅侍 匪倦疲耶 達磨常日端然 殊無返顧 一日自己思惟 昔日求道 *敲骨出髓 積雪過膝 達磨不覺迴首 乃發問 汝立雪中 當求何事 自斷其臂 奉于師前 雖然如此 達磨猶未可伊 復將言辭 責曰 諸佛最初求道 爲法忘形 汝今斷臂吾前 亦未可在 達磨良久 喚伊近前 以慈言慰諭 汝旣如是 吾冝易汝名爲慧可 才得*法號 便解發問 諸佛妙道 可得聞乎 諸兄弟 達磨到這裏 精神定動 *老婆心便向他道 諸佛法印 匪從人得 是他不覺 低頭禮謝 復問大師 慧可心未安 請大師安心 與汝安心竟 於斯便傳衣付法 紹繼*祖燈 奇恠 諸兄弟 看他古聖得事處 也不容易 雖然如此 汝等諸人 還知道 被者黑面漢過來 欺我唐土兒孫 誑惑此間衆生麽 直至如今 妄想顚倒 求玄求妙 當時只向小林九年冷坐底 多少奇特 不妨敎人疑着 及乎被二祖立雪斷臂了 便向者裏 *把不定 *撒屎撒尿 說眞如解脫菩提涅槃 我且問你諸兄弟 到者裏 合作麽生 還各自羞慙麽 伊麽時 稍有一箇靈利衲僧出來 驀面唾 拈拄杖 捍將歸西天去 敎他到處慚惶 也道我唐土有人 只爲汝等諸人*不喞? 後各各中他毒藥 直至如今受屈

東林揔上堂擧此話云 *嵩嶽*凌空 不虧寸土 滄溟*巨浸 豈乏*纎波 何藉墜露添流 輕塵*足嶽然後 爲高深者哉 徒使*穿耳之客 暗自點頭 *華夏兒孫 *遭失利 不可道無與渠出氣者

廣靈祖上堂擧此話云 諸仁者 且道 有心可安 無心可安 若言有心 二祖自云覔心了不可得 若言無心 達磨道與汝安心竟 然二祖如蟲禦木 達磨偶以成文 後代兒孫 承虗接響 說有說無 是故若言其有 無狀無形 若言其無 聖以之靈 認着頭上安頭 不認斬頭覔活 若卽此 心不自心 若離此 非同木石 莫是離却有無情見 卽是眞心麽 且眞是對妄立名 又莫是在有無之閒麽 經云 心不在內不在外 不在中閒及內外 且道 在那裏 良久云 雲峯千古秀 花木四時新

白雲演上堂擧此話 請師安心 師云 白雲當時若見 好與二十棒 何故 他人覷見 將謂兩箇說安心法 畢竟如何 菩薩龍王行雨潤 遮身向上數重雲

雲門杲普說云 記得二祖問達磨 與汝安心竟 二祖當時 便休歇去 又三祖問二祖曰 弟子身纒風恙 請師懺罪 二祖曰 將罪來 與汝懺 三祖良久云 內外中間覔罪了不可得 二祖曰 與汝懺罪竟 三祖當時便休歇去 者兩則語 叢林擧唱者如麻似粟 錯會者如稻似穀 若不作心性會 便作玄妙會 不作玄妙會 便作理事會 不作理事會 便作直截會 不作直截會 便作奇特會 不作奇特會 便向擊石火閃電光處會 不向擊石火閃電光處會 便颺在無事甲裏 不颺在無事甲裏 便喚作古人兩則公案 向三條椽下六尺單前 *眉合眼 坐在*黑山鬼窟裏 思量卜度 若作者*一絡索道理 欲明此事 大似*鄭州出曹門 *且喜沒交涉 旣不許伊麽 又如何理會 雲門已是面皮厚三寸 分明爲諸人說破 第一不得錯會我說底 達磨從西天 將得*無文印子來 把二祖面門 一印印破 二祖得此印 不移易一絲頭 把三祖面門 印破云云

介庵朋上堂擧 二祖云覔心了不可得 萬里一身輕似葉 達磨云爲汝安心竟 功名千古重如山 然雖如是 若望衲僧門下 料掉沒交涉 且道 衲僧門下有甚長處 要知麽 聽取一頌 覔心不得如蜂蠆 爲汝安心毒似虵 打破祖師舊*窠窟 丈夫自合有生涯

 

第一○○; 此話出傳燈錄三

慧可; (487-593) 又作惠可 亦作僧可 東土禪宗二祖 南北朝之僧 河南洛陽人 俗姓姬 初名神光 幼時於洛陽龍門香山 依寶靜出家 於永穆寺受具足戒 早年周遊聽講 精硏孔老之學與玄理 北魏正光元年(520) 參達磨祖師於嵩山少林寺 從學六年 達磨乃傳大法竝衣鉢 師於北齊天保三年(552) 傳法僧璨 其後赴河南鄴都 演說楞伽經意 凡三十餘年 韜光晦跡 人莫能識 後於筦城縣匡救寺三門下 談無上道 聽者林會 時有辯和法師者 於寺中講涅槃經 學徒聞師闡法 稍稍引去 辯和不勝其憤 興謗于邑宰翟仲侃 仲侃惑其邪說 加師以非法 師怡然委順 時年一百七歲 卽隋文帝開皇十三(一說十二)年癸丑歲三月十六日也 唐德宗諡大祖禪師 [傳燈錄三 寶林傳八 傳法正宗記六]

法印; 妙法之印璽也 妙法眞實 不動不變 故稱爲印 又妙法如王印通達無礙 謂之印 又爲證明佛之正法者 故曰印 又爲諸佛諸祖互相印可 心心相傳之法 故曰法印 法華義疏(十二卷 隋 吉藏撰)六 通言印者 印定諸法不可移改 又釋以文爲印 將文定理 謂理與此文應者乃爲實理 故名法印 證道歌彦琪註 古人云 諸佛法門遞相印可 一印印定 起畢同時 更無前後 故云印

立雪忘勞斷臂求; 見下上方岳上堂語

平懷; 平常心 對于萬事萬物等同視之

神光; 二祖慧可早年之名

陸沈; 莊子則陽 方且與世違 而心不屑與之俱 是陸沈者也 注云 人中隱者 譬無水而沈 則陸沈正言隱者

同安; 同安常察 見下第一一七五則

無心猶隔一重關; 聯燈會要三十 同安察禪師十玄談 心印 問君心印作何顔 心印何人敢授傳 歷劫坦然無異色 呼爲心印早虗言 須知體自虗空性 將喩紅爐火裏蓮 勿謂無心云是道 無心猶隔一重關

屠肆; 屠宰場(屠殺場 肉市)

五味; 五味禪 五味交雜之禪 一味禪之對稱 圭峰宗密於禪源諸詮集都序上之一中 分別一切禪爲五種 一外道禪 二凡夫禪 三小乘禪 四大乘禪 五最上乘禪 又稱如來淸淨禪 傳燈錄十三圭峰宗密 又眞性卽不垢不淨 凡聖無差 禪則有淺有深 階級殊等 謂帶異計 欣上厭下而修者 是外道禪 正信因果亦以欣厭而修者 是凡夫禪 悟我空偏眞之理而修者 是小乘禪 悟我法二空所顯眞理而修者 是大乘禪 若頓悟自心 本來淸淨元無煩惱 無漏智性本自具足 此心卽佛畢竟無異 依此而修者 是最上乘禪 亦名如來淸淨禪 亦名一行三昧 亦名眞如三昧 此是一切三昧根本 若能念念修習 自然漸得百千三昧 達磨門下展轉相傳者 是此禪也 達磨未到 古來諸家所解 皆是前四禪八定 諸高僧修之皆得功用 南嶽天台令依三諦之理 修三止三觀 敎義雖最圓妙 然其趣入門戶次第 亦只是前之諸禪行相

芭蕉淸; 芭蕉慧淸 新羅國僧 得法於五代後梁潙仰宗南塔光涌(嗣仰山慧寂) 出世郢州芭蕉山 [傳燈錄十二 聯燈會要十一] 上已出

金剛; 此指天名 持金剛杵之力士 謂之金剛 執金剛之略名 寺院中之四天王像 俗稱爲四大金剛 行宗記二上 金剛者 卽侍從力士 手持金剛杵 因以爲名

不日之間; 數日之內 不遠之日

孔老; 孔子與老子

禮術風䂓; 禮 禮節 術 學術 風 風習 䂓 法規 䂓 同規 正字通 䂓 規本字

莊易; 莊子與周易

敲骨出髓積雪過膝; 傳燈錄三 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 光(神光)自惟曰 昔人求道 敲骨取髓 刺血濟饑 布髮掩泥 投崖飼虎 古尙若此 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 光堅立不動 遲明 積雪過膝

法號; 又作戒名 法諱 法名 出家受戒時所受於師之名 又僧死後之諡號

老婆心; 老婆者 稱慈悲之語 取親切叮嚀之義

祖燈; 列祖之法燈 謂歷代祖師師資相承 如燈火之相續不斷

把不定; 控制不住 多謂師家控制不住自己 欲爲學人指示悟道門徑

撒屎撒尿; 喩指禪師之說法 屎尿 指棒喝言句等

不喞?; 指不伶俐 暗昧不慧之鈍漢

嵩嶽; 又稱崇嶽 崇山 嵩山 嵩高山 崇高山 外方山 位於河南登封縣北五六公里之處 又作中嶽 與東嶽泰山(山東) 西嶽華山(陝西) 南嶽衡山(湖南) 北嶽恆山(山西) 合稱五嶽 全山以太室少室二山爲中心 東爲太室山 西爲少室山 其他另有大小三十餘峰 唐代則天武后特稱爲神嶽 少室山北麓之少林寺 禪宗初祖達磨 於此面壁九年 而遠近馳名

凌空; 凌 攀登 升

巨浸; 浸 湖澤 澤之總名也

; 同纖

足嶽; 足 子句切 廣韻 足 足添物也 集韻 足 益也

穿耳之客; 指異國人 特指菩提達磨 於叢林中 轉指聞法悟道之伶俐衲僧 祖庭事苑六 穿耳客 謂達摩祖師也 然穿耳非佛制 稱之 蓋表梵人之相

華夏; 中國古稱華夏 初指中原地區 後包擧全部領土 簡稱華 左傳 定公十年(500) 裔不謀華 夷不亂華 孔穎達疏 中國有禮儀之大 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 故謂之華 華夏一也

; 皆也

三條椽下; 三條椽下七尺單前 僧堂之床 每人之座位橫占三尺許 其頭上之椽有三條 因指禪床曰三條椽下 於其下坐禪者 稱爲三條椽下客 又禪堂貼己名單之坐床 謂之單位 又其床前之板謂之單 闊八寸 據周尺故爲一尺 謂之單板一尺 而床闊六尺 加以單板一尺則爲七尺 謂之七尺單前 若除單板則爲六尺 謂之六尺單前

; 閉的俗字

黑山; 按俱舍論十一 南贍部洲之北 三處地方各有三重黑山 其地闇黑 爲惡鬼棲止之處 於禪林中 轉喩執著情識與分別 猶如陷於黑山之暗穴 無法動彈

一絡索; 絡 纏絲 索 繩索 一乃繩索纏成一團 或語言糾葛不淸之意 二又作一落索 文章之一段一節 稱爲一絡索 此指日

鄭州出曹門; 又稱鄭州望曹門 指相距甚遠之貌 鄭州卽河南省之省都 曹門卽廣東省谷江縣之曹溪 故相距太遠 萬法歸心錄(三卷 淸 超溟著)上 大似鄭州望曹門 遠之遠矣

且喜沒交涉; 意謂與禪法毫無關系 根本不符合禪法 是禪家習用批評語 種電鈔一乾以爲一往隨順許之辭 一往隨喜前人之語而後否定之也

無文印子; 沒有文字的印章 喩指不立文字 心心相印的禪法

窠窟; 於禪林中 喩指執着拘泥之義 窠 鳥類穴居處 又泛指動物栖息之所 窟 土室 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