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六祖因僧問 *黃梅意旨 什麽人得 祖曰 會佛法人得 僧云 和尙還得不 祖曰 我不得 僧云 和尙爲什麽不得 祖云 我不會佛法分州昭代云 方知密旨難傳
大洪恩頌 信手拈來見自殊 箇中消息沒*功夫 黃梅未許傳斯旨 半夜曾將付老盧
佛印元頌 當日黃梅傳意旨 會佛法人如竹葦 麟龍頭角盡成空 盧老無能較些子
圓悟勤頌 斬釘截*䥫 *大巧若拙 一句單提 不會佛法 儘他葉落花開 不問春寒秋熱 別別 萬古碧潭空界月
悅齋居士頌 佛法會不會 一槌百雜碎 毫末更飛揚 虗空都覆盖
翠嵓芝拈 會得卽*二頭 不會得卽*三首 作麽生便有出身之路
承天宗拈 曹溪大士 紹佛祖位 爲什麽不會佛法 也是掩耳偸鈴漢 殊不知*讓師鼻孔 被六祖穿却了也
*永明壽云 若悟其道 則可以承紹 可以傳衣 如有人問南泉和尙云 黃梅門下有五百人 爲甚盧行者獨得衣鉢 師云 只爲四百九十九人 皆解佛法 只有盧行者一人 不解佛法 只會其道 所以得衣鉢 故先德偈云 有無去來心永息 內外中間都摠無 欲見如來眞住處 但看石羊生得駒 如此妙達之後 道尙不存 豈可更論知解 會不會之妄想乎
黃龍南上堂云 大覺於燃燈佛所 無一法可得 六祖夜半於黃梅 又傳箇什麽 乃有偈曰 得不得傳不傳 歸根得旨復何言 憶昔首山曾漏洩 *新婦騎驢*阿家牽
*香山良上堂擧此話云 夫語是心苗 他若會佛法 應不去人家碓房裏擣米 他若會佛法 應不去竊他衣鉢 夜半三更 潜地渡江 他若會佛法 應不向*大庾嶺頭 *使人拈掇不起 誑謼閭閻 後來死了 埋在土窟裏 *被新羅人斫却頭去 盡是惡業果報 不見道 *天網恢恢 踈而不漏 你道 過在什麽處 良久云 救苦觀世音菩薩
又
自菩提達磨 洎曹溪六代祖師 還得者箇道理也無 乃作此相對之 不見僧問能和尙云 黃梅意旨 至我不會佛法 不見*仁王經云 *我今無說 汝今無聽 是一義二義 又云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 如猨捉影 又云 三世諸佛不知有 忽有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作此相了 以拄杖抹却
五祖演擧此話 又擧僧問*雪峯 和尙見*德山後 得箇什麽道理便休去 峯云 我當時空手去空手迴 師云 大衆 此二尊宿 一人是祖師 一人是禪師 及乎問着 便道我不會佛法 又道我空手去空手迴 你諸人還會伊麽說話也無 若要會他恁麽說話 須是透*祖師關始得 若不透祖師關 輙不得正眼覷着
上方益拈 謾者僧一人則得
曹溪明上堂擧此話云 諸人若學得祖師不會佛法 一生受用不盡 到伊麽田地 方可能事畢矣 然後向孤峯頂上 盤結草庵 目視*雲漢 直饒祖佛出頭來 便痛與三十棒 何謂如此 將此深心奉塵刹 是卽名爲報佛恩
又題黃梅簸糠亭曰 七百高僧 如龍若虎 各出明心妙偈 欲求成佛作祖 盧公碓下潜身 翻笑傍人莽鹵 不知無物無塵 徒爾妄分能所 于時舂罷休閑 皓月流輝似午 衣盂密付便南行 登舟解把*蘭橈舞
雲門杲上堂擧此話 召大衆云 還見祖師麽 若也不見 徑山爲你指出 蕉芭蕉芭 有葉無丫 忽然一陣狂風起 恰似東京*大相國寺裏 三十六院東廊下北角頭 王和尙破袈裟 畢竟如何 歸堂喫茶
育王諶拈 *背手挑燈 泥中洗土 *杜撰衲僧道我知有 只如夜行古路一句 作麽生道 若也道得 許你親見祖師
又一日上堂云 達磨祖師 只言不識 *曺溪祖師 只道不會 而今談禪說性者 匝地普天 成佛作祖者 如麻似粟 爲復是報*効祖師 爲復是埋沒祖師 當機要具超方眼 試向其中定古今
●第一一二則; 此話出六祖壇經
●黃梅; 指五祖弘忍 弘忍是湖北黃梅人 且在黃梅縣東山說法 又黃梅西北二十三公里處有黃梅山 以山中多梅樹而得名
●功夫; 又作工夫 謂參禪也
●䥫; 同鐵 古作䥫
●大巧若拙; 道德經第四十五淸靜章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辯若訥 躁勝寒 靜勝熱 淸靜爲天下正
●二頭; 指玄妙禪法以外的義理
●三首; 指玄妙禪法以外的義理
●讓師; 指懷讓禪師 見下第一一九則
●永明壽; 永明延壽 見上第七四則永明
●新婦騎驢阿家牽; 聯燈會要十一首山省念 僧問 如何是佛 師云 新婦騎驢阿家牽
●阿家; 丈夫的母親 卽阿婆 婆婆 阿 前綴 ▲淸代兪樾春在堂隨筆九 稱其姑曰阿家
●香山良; 香山蘊良 宋代臨濟宗僧 嗣石霜楚圓 臨濟下七世 住明州香山 [五燈會元十二 續傳燈錄七]
●大庾嶺; 爲通往嶺南的五條要道之一 位於江西大庾縣南 廣東南雄縣北 古稱塞上 漢武帝遣庾勝兄弟征伐南越 庾勝據守此嶺 遂稱大庾 又稱庾嶺 臺嶺山
●使人拈掇不起; 蒙山道明禪師 因趂盧行者 至大庾嶺 行者見師至 卽擲衣鉢於石上云 此衣表信 可力爭耶 任君將去 師遂擧之 如山不動 見下第一一七則
●被新羅人斫却頭去; 祖庭事苑六 張行滿 寶林傳 六祖大師將欲入滅 乃謂衆曰 吾沒後 當有人竊取吾首 聽吾記云 頭上養親 口裏須餐 遇滿之難 楊柳爲官 門人慮之 預以鐵葉 固護師頸 至開元間 夜半聞塔中拽鐵聲 衆驚起 見一孝子從塔中出 尋見師頸有傷 具以事聞有司 縣令楊侃 刺史柳無添 於石角村捕得之 因劾問 乃謂吏曰 姓張氏 名行滿 汝州梁縣人 受洪州開元寺新羅僧金大悲錢二十千 欲取祖師首歸海東供養 柳守聞之 因知祖讖之驗 遂赦張氏 而加敬焉
●天網恢恢 踈而不漏; 道德經第七十三天網章 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
●仁王經; 有二本 舊本爲羅什譯 題曰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二卷 又稱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仁王般若經 仁王經 新本爲不空譯 題曰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亦二卷 略稱仁王護國經 新譯仁王經 仁王指當時十六大國之國王也 佛對諸王各護其國使之安穩 故爲說般若波羅蜜多深法之經文也 謂受持講說此經 則七難不起 災害不生 萬民豐樂 故古來公私皆爲禳災祈福讀誦之 皆收於大正藏第八冊
●我今無說下;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上云 我今無說 汝今無聽 無說無聽是卽名爲一義二義
●向上一路; 以下四句 盤山寶積禪師語 見傳燈錄七 向上一路者 與向上一著同義 指言絶意斷之正眞大道 是千聖不傳之妙道 乃釋迦所不說 達摩所不傳底
●祖師西來意; 初祖達磨自西天來此土傳禪法 究竟意思如何 究此意思者 卽究佛祖之心印也
●雪峯; 雪峯義存 嗣德山宣鑑 見下第七八○則
●德山; 德山宣鑑 嗣龍潭崇信 見下第六六四則
●祖師關; 入於祖師位之關門 ▲無門關 參禪須透祖師關 妙悟要窮心路絶 祖關不透 心路不絶 盡是依草附木精靈
●雲漢; 一銀河 天河 二高天 天
●蘭橈; 船橈的美稱
●大相國寺; 位於河南開封市中心 本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始建立 時稱建國寺 至唐睿宗改爲相國寺 宋至道二年(996)重建 改名大相國寺 成爲當時汴京第一大寺
●背手挑燈; 與覆手相對 又把雙臂放在背後 或捆在背後 ▲喩世明言七 背手爲雲覆手雨 ▲白兔記 背手抽金箭 番(用同翻)身挽角弓
●杜撰; 原指在詩文或其他著作中 妄作論述而毫無根據之情形 其語由來下列諸說 一漢代之田何精通易學 遷居杜陵 世稱杜田生 然或謂其易學實無師承之處 故世人多以杜田 或杜園 譏之 後訛稱爲杜撰 二據傳 道家五千餘卷之書中 除道德經二卷外 其餘均爲唐末文人杜光庭所撰述 多屬虛誕之說 故後人多稱僅憑臆造而無所本之說爲杜撰 三宋代文人杜黙作詩時 常不合律 時人遂以行事不合法式者 謂之杜撰
●杜撰衲僧; 指未眞實明了佛法之禪徒 又作杜撰禪和 杜禪和 禪和卽指禪僧禪徒 又於禪林中 對不能了解眞實佛法之和尙 或硏習禪法多年而無法領受佛法眞義者 稱爲杜撰長老 又對不涉典章不傍稽古 動輒發表高論之人 稱爲杜撰家 杜家
●曺; 同曹 曺的俗字
●効; 效的俗字
'선문염송집주(5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2칙(주석 한글) (0) | 2021.09.29 |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2칙(본문 한글) (0) | 2021.09.29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1칙 (0) | 2021.09.28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0칙(주석2 한글) (0) | 2021.09.28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0칙(주석1 한글) (0) | 2021.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