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九】*南嶽*懷讓禪師 初叅六祖 祖問 甚處來 曰 *嵩山來 祖曰 是什麽物伊麽來 曰 *說似一物卽不中 祖曰 還假修證不 曰 修證卽不無 汚染卽不得 祖曰 秪此不汚染 是諸佛之所護念 汝旣如是 吾亦如是
大洪恩頌 是什麽物伊麽來 此中何假拂塵埃 瞪目看時還不見 謾將明鏡掛高臺
又頌 說似一物卽不中 *風從虎兮雲從龍 此事由來非草草 休言無法是眞宗
雲居元頌 玉在泥中蓮出水 汚染不能絶方比 大家如是若承當 洞庭一夜秋風起
海印信頌 倒騎鐵馬出煩籠 撥轉*天關振古風 寶殿瓊樓曾不顧 入鄽應爲誘*童蒙
保寧勇頌 *戴角披毛伊麽來 䥫圍山岳盡衝開 閻浮踏殺人無數 *驀鼻深穿拽不迴
*佛國白頌 *崇頂來時伊麽來 不中一物早塵埃 便於南嶽*磨甎片 照得追風馬子迴
法眞一頌 什麽堂堂伊麽來 當機覿面不*迃迴 經行坐臥非他物 自是時人眼不開
*歙州英頌 䥫牛不喫欄邊草 *丱角牧童相告報 放去高坡臥白雲 任渠七顚與八倒 *阿呵呵會也麽 *債有頭寃有主 拾得要打寒山老
又頌曰 吾祖家風豈涉途 失宗隨照用心麁 一言爲報知音者 近日*南能姓不盧
天童覺小叅擧此話 至什麽物伊麽來 讓經八年 方下語云 說似一物卽不中 至汚染卽不得 師云 從來不相似 何處更着得汚染來 然而擬向卽觸 蹉跎卽背 且道 正伊麽時作麽生 還會麽 *頭長三尺知是誰 相對無言獨足立
*靈源淸云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唯證乃知 餘莫能測 所以六祖問讓和尙 至吾亦如是 茲盖獨標淸淨法身 以建敎外別傳之宗 而揀云*報化非眞佛 亦非說法者 然非無報化大功大用 謂若解通報化 而不頓見法身 則滯汚染緣 乖護念旨 理必警省耳
●第一一九則; 傳燈錄五 南嶽懷讓禪師者 姓杜氏 金州人也 至垂拱三年(六八七) 方十五歲 辭親往荊州玉泉寺 依弘景律師出家 通天二年(六九七)受戒 後習毗尼藏 一日自歎曰 夫出家者 爲無爲法 天上人間無有勝者 時同學坦然 知師志氣高邁 勸師同謁嵩山安禪師 安啓發之 乃直詣曹谿禮六祖 六祖問 什麼處來 師云 嵩山安和尙處來 祖云 什麼物與麼來 師無語 遂經八載 忽然有省 乃白祖云 某甲有箇會處 祖云 作麼生 師云 說似一物卽不中 祖云 還假修證也無 師云 修證卽不無 污染卽不得 祖云 只此不污染 是諸佛之護念 汝旣如是 吾亦如是 ▲傳燈錄四 嵩嶽慧安國師 有坦然懷讓二人來參 問曰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何不問自己意 曰 如何是自己意 師曰 當觀密作用 曰 如何是密作用 師以目開合示之 然言下知歸 更不他適 讓機緣不逗 辭往曹谿
●南嶽; 卽衡山 又作衡嶽 五嶽之一 位於湖南衡山縣西北十五公里處 湘江環繞於其南東北三面 按唐代開元十八年(730) 李邕所撰麓山寺碑記 法崇至此開山 於西晉泰始四年(268)草創麓山寺 陳代太建二年(570) 慧思入南嶽講般若經典中論等 稱爲般若道場 故慧思又稱南嶽大師 唐代先天二年(713) 懷讓入南嶽 住於般若寺觀音臺三十年 唐代天寶元年(742) 希遷入衡山 於石上結庵 人稱石頭和尙 山中建有諸多寺廟 如法崇之麓山寺(後改名萬壽寺) 承遠之勝業寺(祝聖寺) 慧思之故地(福嚴寺) 馬祖道一從懷讓得法之故地(傳法院 卽磨鏡臺) 石頭希遷之故地(南臺寺) 慧思之三生塔院等 [續高僧傳十七 柳河東集六]
●懷讓; (六七七-七四四) 唐代僧 金州安康(陝西漢陰)人 俗姓杜 十五歲出家 一度習律 後參曹溪 爲六祖慧能之高足 留侍十五年 六祖示寂 始於唐玄宗先天二年(七一三) 住於湖南南嶽般若寺觀音臺 大闡禪宗 開南嶽一系 世稱南嶽懷讓 其法系相對於靑原行思之法系(靑原下) 而稱南嶽下 同爲南宗禪之二大法流 弟子馬祖道一繼其法流 其後成五家七宗之系派 於天寶三年八月十一日 圓寂於衡嶽(南嶽) 世壽六十八 敬宗時 追諡大慧禪師 見宋高僧傳九 傳燈錄五 五燈會元三
●嵩山; 卽嵩嶽 見上第一○○則嵩嶽
●說似; 似 介詞 相當于與 向
●風從虎兮雲從龍; 周易文言傳 第一乾卦文言 九五 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 何謂也 子曰 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 水流濕 火就燥 雲從龍 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覩 本乎天者親上 本乎地者親下 則各從其類也
●天關; 一猶天門 二指地勢險要的關隘
●童蒙; 幼稚愚昧
●戴角披毛; 又作披毛戴角 一意謂墮爲畜生 二喩參禪者應像畜類 一樣任其天性 而不受言敎知解 及分別心之羈絆
●驀鼻; 驀 當 正對著
●佛國白; 佛國惟白 北宋末雲門宗僧 靜江(今廣西桂林)人 俗姓冉 敕諡佛國禪師 法雲寺法秀(雲門下五世)之法嗣 住汴京法雲寺 此寺與慧林寺智海寺 共爲當時汴京之三大禪宗叢林 由於此三大叢林之提倡 禪宗宗風乃大盛於世 師在當時常入皇宮宣揚禪法 甚受哲宗與徽宗之推崇 建中靖國元年(1101)八月 撰建中靖國續燈錄三十卷 進呈皇帝 帝爲之撰序文 竝敕許入藏 晩年移居明州(浙江鄞縣東)天童寺 示寂於此寺 著有續燈錄三十卷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八卷 [普燈錄五 佛祖歷代通載十九 釋氏稽古略四]
●崇頂; 崇嶽山頂
●磨甎片; 懷讓禪師因馬祖多習坐禪 一日將塼於庵前磨 祖問 磨塼作什麽 師曰 磨作鏡 祖曰 磨塼豈得作鏡 師曰 磨塼旣不成鏡 坐禪豈得成佛 祖曰 如何卽是 師曰 比牛駕車 車若不行 打牛卽是 打車卽是 見下第一二一則
●迃; 同迂
●歙州英; 未詳何許人
●丱角; 又作丫角 指古時兒童束髮成兩角的樣子
●阿呵呵; 禪錄中常用的嘆詞 呵 虎何切 笑聲
●債有頭寃有主; 謂負債有其事由 寃屈或怨恨有其主因 寃 通怨
●南能; 南宗慧能 慧能住於韶陽曹溪寶林寺 弘揚頓悟法門 與神秀於北方所倡之漸悟法門相對 史稱南頓北漸 南能北秀
●頭長三尺; 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一卷 日本 慧印校) 僧却問 如何是沙門行 師曰 頭長三尺 頸短二寸
●頭長三尺知是誰; 本是雪竇重顯語 見下第四一六則
●靈源淸; 靈源惟淸 嗣晦堂祖心 黃龍慧南下二世 見上第四七則黃龍淸
●報化非眞佛 亦非說法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 天親菩薩造 元魏 菩提流支譯)上 論曰 以是義故 釋迦牟尼佛 非佛亦非說法 此義云何 偈言 應化非眞佛 亦非說法者 說法不二取 無說離言相
'선문염송집주(5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20칙 (0) | 2021.10.01 |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9칙 (한글) (0) | 2021.10.01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8칙 (0) | 2021.09.30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7칙 (0) | 2021.09.30 |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16칙 (0) | 2021.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