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문염송집주(5권)

선문염송집 권4 제131칙(한문)

태화당 2021. 10. 4. 07:18

一三一忠國師一本云鹽官因僧問 如何是本身*盧舍那 師云 與我**淨缾 僧將淨甁到 師云 却安舊處着 僧復問 如何是本身盧舍那 師云 *古佛過去久矣雲門云無朕迹

 

大覺璉頌 有咨盧舍決疑心 缾子持來莫辨音 送了依前求一句 *涅槃山後杳難尋

天童覺頌 *鳥之行空 魚之在水 江湖相忘 雲天得志 *擬心一絲 對面千里 知恩報恩 人閒幾幾

法眞一頌 南陽老作示*迷津 眹迹全無一點塵 僧過淨甁安舊處 不知元是舍那身

上方益頌 兩手分明過淨甁 不知身已在*隍城 直饒便具*金剛眼 *也較潙山半月程

心聞賁頌 帶雪含霜半倚籬 橫斜影裏露仙姿 前村昨夜春來了 竹屋老僧猶未知

雪竇顯擧此話 連擧雲門拈 師云 直得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爭得無 還會麽 雲在嶺頭閑*不徹 水流㵎下*大忙生

法眞一擧此話 連擧雲門雪竇拈 師云 雪竇伊麽道 且道 那箇親那箇踈 試定當看

大潙喆拈 山僧不然 忽有人問 但云 大衆 歸堂去 若人向大潙門下薦得 古釋迦不先 新彌勒不後 且道 轉身一句作麽生 良久云 明年更有新條在 惱亂春風卒未休

佛眼遠上堂擧此話云 此一則法門 若非證入 莫曉*宗猷 若縱*心猿 終成解會 尋常盡道 甚處不是盧舍那 更不識了再問 豈不是過去久矣 又道 國師自受用三昧 再三若問盧舍那 自是古佛過去久矣 又云 如何是本身盧舍那 良久處好會取 若不委知 遂*落草向你道 與我過淨甁來 如斯解會 但縱心猨 不見國師云 *得之於心 *伊蘭作栴檀之樹 失之於旨 甘露乃*蒺蔾之園 要知麽 大陽門下日日三秋 明月堂前時時九夏 大衆 如何是盧舍那 歸堂喫茶去

竹庵珪擧此話云 啼得血流無用處 不如緘口過殘春

 

第一三一則; 此話出明覺禪師語錄三擧話文 傳燈錄七鹽官齊安 僧問 如何是本身盧舍那佛 師云 與我將那箇銅缾來 僧卽取淨缾來 師云 送本處安置 其僧送缾本處了 來再徵前語 師云 古佛也過去久矣

盧舍那; 毘盧舍那 又作毘盧遮那 佛眞身之尊稱也 見上第二則毗盧

過淨缾; 過 給予 通雅 予亦謂之過 辰州人謂以物予人曰過

淨缾; 同淨甁 缾 同甁 梵語軍遲 又作捃稚迦 此云甁 有淨觸二甁 淨甁之水 以洗淨手 觸甁之水 以洗觸手 亦稱澡甁 釋氏要覽上 淨甁 梵語軍遲 此云甁 常貯水 隨身用 南海寄歸內法傳一 凡水分淨觸 甁有二枚 淨者咸用瓦瓷 觸者任兼銅鐵 淨擬非時飮用 觸乃便利所須 淨則淨手方持 必須安著淨處 觸乃觸手隨執 可於觸處置之 唯斯淨甁 及新淨器所盛之水 非時合飮

古佛; 此指盧舍那佛

涅槃山; 佛典中 常以山比喩涅槃 又以河比喩生死 而有生死河涅槃山之稱

鳥之行空下; 絶老人天奇直註天童覺和尙頌古(二卷 明 本瑞直註)上 鳥之行空 魚之在水 江湖相忘 雲天得志鳥得志於空而不知空 魚得志於水而不知水 人之日承佛力而不知佛

擬心; 猶豫 遲疑 思慮

迷津; 迷妄之渡頭 卽指三界六道衆生之境界

隍城; 祖庭事苑四 隍城 上湖光切 城地也 有水曰池 無水曰隍

金剛眼; 見上第一一則迦羅眼

也較潙山半月程; 較 差也 拈頌說話云 直饒云云者 潙山踢倒淨甁 則雖然知得國師落處 不知踼倒也 潙山語錄 百丈是夜召師入室 囑云 吾化緣在此 潙山勝境 汝當居之 嗣續吾宗 廣度後學 華林聞之云 某甲忝居上首 典座何得住持 百丈云 若能對衆下得一語出格 當與住持 卽指淨甁問云 不得喚作淨甁 汝喚作甚麽 華林云 不可喚作木?也 百丈乃問師 師踢倒淨甁 便出去

不徹; 一相當于不停不盡 二相當于不及 此指一

大忙生; 同太忙生 生助詞

宗猷; 禪法 猷 道也

心猿; 以心之散動 譬於猿猴 故曰心猿 遺敎經(佛垂般涅槃略說敎誡經 一卷 後秦 鳩摩羅什譯) 此五根者 心爲其主 是故汝等當好制心 心之可畏 甚於毒蛇 惡獸怨賊 大火越逸 未足喩也 動轉輕躁 但觀於蜜不見深坑 譬如狂象無鈎 猿猴得樹 騰躍跳躑 難可禁制 當急挫之無令放逸 縱此心者喪人善事 制之一處無事不辦 是故比丘 當勤精進折伏其心 涅槃經二十九 衆生心性猶如獼猴 獼猴之性捨一取一 衆生心性亦復如是 取著色聲香味觸法 無暫住時 聯燈會要三十 僧亡名息心銘 識馬易奔 心猿難制

落草; 爲出草之對稱 草 比喩世間俗衆 謂降低身分地位 禪林中之敎化方法 敎化者在凡愚衆生中 降低自己身分 隨凡愚汚濁之現實 而行化導 稱爲落草 又稱向下門 又曰入草 又墮落於卑下境地之人 則稱落草漢 乃輕蔑之語 落草談則指落於第二義之談 或指隨順現世情況 而苦口婆心敎化一般人之說

得之於心; 祖庭事苑一 靑蘿夤緣 語出忠國師碑 乃草堂沙門飛錫撰 其間數語 叢林率多擧唱 如靑蘿夤緣 直上寒松之頂 白雲淡泞 出沒大虛之中 萬法本閑而人自鬧 論頓也 不留朕迹 語漸也 返常合道 得之於心 伊蘭作栴檀之樹 失之於旨 甘露乃蒺藜之園 白雲志高 靑松節峻 唯帝之師 親傳法印 解深貌古 言嶮理順 不有定門 將何演頓 此皆草堂飛錫之語 今叢林說者 往往指作國師之言 蓋由看尋之疏率 又豈能明雪竇之旨哉

伊蘭; <> eraṇḍa 慧琳音義二十五 伊蘭 具足應云伊那拔羅 此云極臭木也

蒺蔾; 又作蒺藜 爾雅 茨 蒺藜 郭璞注 布地蔓生 細葉 子有三角 刺人 六韜第四篇虎韜 狹路微徑 張鐵蒺藜 芒高四寸廣八寸 一千二百具 敗步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