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문염송집주(30권) 332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61칙

【一三六一】*報慈因僧問 情生智隔 想變體殊 情未生時如何 師云 隔 僧曰 只如情未生時 隔个什麽 師云 *稍子 你未遇人在 天衣懷頌 古人一隔 衲僧命脉 欲識一貫 兩箇五百 海印信頌 燒却連雲棧閣 打破似鐵*散關 若非韓信 大難大難 君不見 大鵬展翼盖十洲 投䆫之物空啾啾 令人却憶維摩老 天上人間莫可儔 淨嚴遂頌 江南舡海南舶 把柂張帆知節拍 隨波逐浪幾時休 撒手到家頭已白 智德頌 隔 靑天無雲轟霹靂 叢林衲子如稻麻 不知幾个仙陁客 無爲子頌 情未生時隔 金毛多失色 狐狸門外走縱橫 笑殺叢林老禪客 瑯瑘覺云 報慈不妨入泥入水 據衲僧門下 遠之遠矣 ●第一三六一則; 此話出五燈會元十三龍牙遁禪師法嗣潭州報慈藏嶼匡化禪師章 諸禪錄皆作報慈藏嶼 ●報慈; 非是法眼文益法嗣 龍牙居遁法嗣報慈藏嶼 ●稍子; 諸禪錄作梢郞子 或作稍郞子 指小人 癡呆不明事理者 ●散關; 散 閑散的 如散官 散職..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60칙

【一三六○】金陵*報慈*玄覺導師 聞鳩子鳴 乃問僧 是什麽聲 云 *鵓鳩聲 師云 欲得不招無間業 莫謗如來正法輪 崇勝珙頌 鵓鳩之聲纔一伸 莫謗如來正法輪 顔回德行窮居巷 夫子文章*厄在陳 厄在陳 夜行誰是不疑人 但得陽和不擇地 自然*海角亦逢春 東禪齊拈 上座道是鳩子聲 便成謗法 什麽處是謗處 若道不是 還得麽 上座且道 玄覺意作麽生 ●第一三六○則; 此話出聯燈會要二十七 ●報慈; 江蘇金陵報慈院 ●玄覺; 五代法眼宗僧行言 泉州(今屬福建)晉江人 嗣淸涼文益 南唐主于金陵(今江蘇南京)建報慈院 命師住持 大闡禪道 署號玄覺導師 [傳燈錄二十五 十國春秋三十三] ●鵓鳩; 周祈名義考十曰 五鳩之外如鴿而灰色者曰鵓鳩 天晴則呼其牝 雨則逐之常聞其鳴 又曰鳴鳩 ●厄在陳; 祖庭事苑五 九曲珠 世傳孔子厄於陳 穿九曲珠 遇桑間女子授之以訣云 密爾思之 思之密爾 孔子遂曉 乃以絲繫螘 引之..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9칙

【一三五九】金陵*淸涼*泰欽法燈禪師 開堂謂衆曰 山僧本欲跧捿嵓竇 又緣淸凉老人 有不了底公案 今日出來 爲他分析 時有僧問 如何是不了底公案 師便打云 祖禰不了 殃及兒孫 僧云 過在什麽處 師云 過在我殃及你 大愚芝拈 爲衆竭力 禍出私門 雲峰悅拈 這漢一期與奪 也似光前絶後 及乎拶着 又却龍頭蛇尾 如今莫有爲淸凉作主底麽 天童覺拈 這僧若是箇漢 出來便與掀倒禪床 不唯自己有出身之路 亦免見祖禰不了殃及兒孫 ●第一三五九則; 此話出宏智廣錄三擧話文 ▲聯燈會要二十七淸涼泰欽 開堂日 示衆云 某甲本欲居山藏拙養病過時 柰緣先師有未了底公案 出來與他了却 時有僧出問 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 師便打云 祖禰不了 殃及兒孫 僧云 過在甚麼處 師云 過在我 殃及儞 李國主問 先師有甚未了底公案 師云 見分析次 ●淸涼; 江蘇金陵(南京)淸涼院 ●泰欽; (?-974) 宋代法眼宗僧 魏府(今河北..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8칙

【一三五八】潭州雲盖山*繼鵬禪師 示衆云 高不在絶頂 富不在*福嚴 樂不在天堂 苦不在地獄 良久云 相識滿天下 知心能幾人 雲門杲擧此話云 徑山卽不然 高在絶頂 富在福嚴 樂在天堂 苦在地獄 誰知席帽下 元是昔愁人 〈此錄云道吾〉 空叟和尙上堂擧此話 連擧大慧拈 師云 二大老 一人釘樁搖櫓 一人把纜放舡 保壽卽不然 也無高也無低 也無富也無貧 天堂地獄苦樂皆均 要明今日事 昧却本來人 ●第一三五八則; 此話出五燈會元十五 ●繼鵬; 宋代雲門宗僧 謁雙泉雅 充侍者 示以芭蕉拄杖話 經久省悟 智門光祚爲之印可 後住潭州雲蓋山海會寺 [續傳燈錄二 五燈會元十五] ●福嚴; 百福嚴飾 【一三五八】 담주 운개산 계붕선사(*繼鵬禪師)가 시중하여 이르되 높음이 절정(絶頂)에 있지 않고 부가 복엄(*福嚴)에 있지 않고 낙이 천당에 있지 않고 고가 지옥에 있지 않다. 양구하고 가로..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7칙

【一三五七】雪竇示衆云 見一則瞎汝眼 知一則瞖汝眼 瞖生則天上人間 瞎却則三頭六臂 或若辨得 許爾十字縱橫 圓通秀擧此話云 旣是瞖生 爲什麽天上人間 旣是瞎却 爲什麽三頭六臂 山僧則不然 瞖生則長連床上 伸脚打睡 都莫以道爲懷 瞎却則*朝走三千 暮行八百 且道 還有得失也無 良久云 可知禮也 ●第一三五七則; 此話出明覺禪師語錄二 ●朝走三千 暮行八百; 謂朝走三千里 夜走八百里 【一三五七】 설두(雪竇)가 시중하여 이르되 일(一)을 보면 곧 너의 눈이 멀고(瞎) 일(一)을 알면 너의 눈이 가린다(瞖). 의(瞖)가 생하면 곧 천상인간(天上人間)이며 할각(瞎却)하면 곧 삼두육비(三頭六臂)다. 혹 만약 변득(辨得)한다면 너에게 십자로 종횡함을 허락한다. 원통수(圓通秀)가 차화를 들고 이르되 이미 이 의(瞖)가 생했거늘 무엇 때문에 천상인간(天上人間..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6칙

【一三五六】雪竇垂語云 *威音王已前 無師自悟 是第二句 還我第一句來 自代云 掃土而盡 寶林本擧此話云 好諸仁者 宗師一言半句 誠謂耀古騰今 雖然如是 抑逼於人 他且會將無作有 山僧這裏也有 秪是罕遇奇人 今日不惜眉毛 與你諸人頌出 *雙林第一句 尋常不吐露 爲你不仙陁 不免爲君擧 良久云 擧卽擧了也 且道 什麽人委悉 若也未會 切不得錯下名言 ●第一三五六則; 此話出明覺禪師語錄四 ●威音王已前 無師自悟; 聯燈會要三永嘉眞覺 本郡戴氏子 少習經論 深造閫域 因看維摩經 發明心地 偶玄策禪師相訪 與師劇談 出言暗合諸祖 策驚云 仁者得法師誰耶 師云 我聽方等經論 各有師承 後於維摩經 悟佛心宗 未有證明者 策云 威音王已前卽得 威音王已後 無師自悟 盡是天然外道 師云 願仁者 爲我證據 策云 我言輕 曹溪有六祖大師 四方雲集 並是受法者 率師同往曹溪(云云). ●雙林; 指寶林本自..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5칙

【一三五五】雪竇示衆云 諸人要知眞實相爲麽 但以上無攀仰 下絶己躬 自然常光現前 个个壁立千仞 雲峯悅拈 雪竇與麽爲人 入地獄如箭射 心聞賁上堂擧此話云 雪竇與麽道 敎*小兒*順朱 卽得 忽遇張顚出來 把頭髻*蘸墨 打个丿乀 定是討精魂不見 萬年又且如何 濃將紅粉傅了面 滿把眞珠蓋却頭 不識佳人眞面目 空敎人唱*小梁州 ●第一三五五則; 此話出明覺禪師語錄一 ●小兒順朱; 拈頌說話曰 小兒順朱者 小兒學書法 未離䂓模也 ●順朱; 卽描紅 兒童初學毛筆字時 在一種印有紅色楷字的習字紙上摹寫 喩模仿 又作述朱 朱 朱墨 將先人之言敎行履 以朱墨記錄於簿本 順朱 謂模仿先人之言敎而行 ●蘸墨; 拈頌說話曰 蘸墨者 和墨也 ●小梁州; 拈頌說話曰 小梁州者 曲名也 【一三五五】 설두(雪竇)가, 시중하여 이르되 제인이 진실로 상위(相爲)함을 알고자 하느냐. 단지 위로는 반앙(攀仰)이..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4칙

【一三五四】雪竇因僧問 如何是佛 師云 四衆圍遶 又問 如何是涅槃 師云 雙林樹下 復云 便是釘觜鐵舌漢 也卒話會不及 白雲昺頌 狂狗逐塊 瞎驢趂隊 秖許我知 不許你會 又拈 鷺鷥立雪非同色 明月蘆花不似他 ●第一三五四則; 此話出明覺禪師語錄二 【一三五四】 설두(雪竇)가, 중이 묻되 무엇이 이 부처입니까 함으로 인해 스님이 이르되 사중(四衆)이 위요(圍遶)한다. 또 묻되 무엇이 이 열반입니까. 스님이 이르되 쌍림수하(雙林樹下)다. 다시 이르되 곧 이 정취철설한(釘觜鐵舌漢)일지라도 또한 마침내 화회(話會)가 미치지 못한다. 백운병(白雲昺)이 송하되 광구(狂狗)는 흙덩이를 쫓고 할려(瞎驢)는 대오(隊伍)를 쫓는다. 다만 내가 아는(知) 것은 허락하지만 네가 아는(會) 것은 허락하지 않는다. 또 염하되 해오라기가 눈에 서니 같은 색..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3칙

【一三五三】雪竇示衆云 *義出豐年 儉生不孝 於衲僧門下 是放行 是把住 若人道得 老僧分半院與伊住 圜悟勤擧此話云 雪竇病多諳藥性 經効始傳人 箇中或有知豐知儉 知放行知把住底 亦何必分半院與伊住 燒香發願 只圖他早有箇院子住 使嘗些滋味 且免得*窮厮煎餓厮炒 ●第一三五三則; 此話出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二擧話文 ●義出豐年; 拈頌說話曰 義出豊年云云者 春秋正義曰 以義敎民後 世必有豊年之瑞 以儉敎民後 世必有不孝之人也 ●窮厮煎餓厮炒; 猶窮廝煎餓廝炒 廝 使也 又相 互相 【一三五三】 설두(雪竇)가 시중해 이르되 의는 풍년에서 나오고(*義出豐年) 검(儉; 흉년. 가난. 검소)은 불효를 낸다. 납승문하에선 이 방행(放行)인가 이 파주(把住)인가. 어떤 사람이 도득(道得)하면 노승이 반원(半院)을 분할하여 그와 함께 거주하겠다. 원오근(圜悟勤)이 차화를..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2칙

【一三五二】明州雪竇山*重顯明覺禪師 因僧問 如何是諸佛本源 師云 千峯寒色 進云 向上還有事也無 師云 雨滴嵓花 蔣山泉頌 千峯寒色 雨滴嵓花 直下會得 眼裏添沙 *獵獵霜天八九月 海門風急鴈行斜 *石佛宗頌 *乳竇門前問本源 當機誰解辨來端 千峯寒色凌霄漢 剔起眉毛子細看 法眞一頌 千峯寒色冷堆靑 雨滴嵓花照眼明 若問个中端的意 休將鶴唳作鸎聲 無爲子頌 千峯寒色事如何 雪上加霜凍滑多 若遇*雛陽吹*暖律 嵓花應不待春和 石佛宗拈 此个公案 諸方紜紜 叢林浩浩 或云對揚底眼 或云付他問頭 要見雪竇猶未可 直是千峯寒色作者猶迷 雨滴嵓花非君境界 烏飛兔走錯會者多 鷓鴣啼在深花 諸人何處摸? ●第一三五二則; 此話出五燈會元十五 ●重顯; (980-1052) 宋代雲門宗僧 遂寧(四川蓬溪縣之西)人 俗姓李 字隱之 以妙齡離俗入道 投益州普安院之仁詵出家 得法於復州北塔之智門光祚禪師 ..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1칙

【一三五一】天平因僧問 如何是天平 師云 *七凹八凸 投子靑頌 今古天平*大險生 七凹八凸少人行 雲邊脫兎知何在 落日飢鷹空自鳴 ●第一三五一則; 傳燈錄二十六天平從漪 問 如何是天平 師曰 八凹九凸 ●七凹八凸; 諸禪錄皆作八凹九凸 甚不平坦之貌 ●大險生; 同太險生 甚險 太 表示程度過分 相當于甚 生 語助辭 相當于然或樣字 【一三五一】 천평(天平)이, 중이 묻되 무엇이 이 천평(天平)입니까 함으로 인해 스님이 이르되 칠요팔철(*七凹八凸)이다. 투자청(投子靑)이 송하되 금고에 천평은 태험생(*大險生)이니/ 칠요팔철(七凹八凸)하여 다니는 사람이 적다/ 운변(雲邊)에 탈출한 토끼(달)가 어느 곳에 있는 줄 아는가/ 낙일(落日)에 주린 송골매가 공연히 스스로 운다. ●第一三五一則; 전등록26 천평종의(天平從漪). 묻되 무엇이 이 천평(天..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50칙

【一三五○】*相州天平山*從漪禪師 行脚時 叅*西院 居常自云 莫道會佛法 覔箇擧話人也無 一日西院遙見 召云 從漪 師擧頭 院云 錯 師行三兩步 院又云 錯 師近前 院云 適來這兩錯 是西院錯 是上座錯 師云 從漪錯 院云 錯 師休去 院云 且在這裏過夏 待共上座商量這兩錯 師當時便行 住後謂衆云 我當初行脚時 被風吹 到思明長老處 連下兩錯 更留我過夏 待共我商量 我不道恁麽時錯 發足南方去時 早知道錯了也 雪竇顯頌 禪家流愛輕薄 滿肚叅來用不着 堪悲堪笑天平老 却謂當初悔行脚 錯錯 西院淸風頓*消鑠 復云 忽有个衲僧出云錯 雪竇錯 何似天平錯 圓悟勤頌 把纜放船 *膠柱調絃 遠水不救近火 短綆那汲深泉 天平老大*忩草 爲兩錯悔行脚 大地茫茫愁殺人 眼裏無筋一世貧 悅齋居士頌 三錯*平分屬兩家 中間一錯互交叉 將心明去都成滯 信手拈來摠不差 首山念拈 據天平作恁麽會解 未夢見西院在..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49칙

【一三四九】石門因僧問 *年窮歲盡時如何 師云 東村王老夜燒錢 介庵朋頌 東村王老夜燒錢 火裏烏龜出*洞天 千眼大悲看不透 衝煙和雨過山前 空叟和尙頌 目前無異路 信手斫方圓 眉毛橫眼上 鼻孔大頭懸 〈此錄 幷擧僧問洞山初和尙 生死海中 以何爲津梁 初云年盡不燒錢〉 ●第一三四九則; 此話出五燈會元十四襄州石門慧徹禪師章 慧徹 五代曹洞宗僧 至襄州(今湖北襄樊)師事石門獻蘊(靑原下六世) 而嗣其法 獻蘊寂 繼其丈席 [傳燈錄二十三 五燈會元十四] ●年窮歲盡; 卽除夜 ●洞天; 一別天地 別世界 二神仙居所 【一三四九】 석문(石門)이, 중이 묻되 연궁세진(*年窮歲盡) 시에 어떻습니까 함으로 인해 스님이 이르되 동촌 왕로가 밤에 돈을 불사른다(東村王老夜燒錢). 개암붕(介庵朋)이 송하되 동촌 왕로가 밤에 돈을 불사르니/ 불 속에서 오귀(龜出)가 동천(*洞天)을..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48칙

【一三四八】石門云 十五日已前諸佛生 十五日已後諸佛滅 十五日已前諸佛生 你不得離我這裏 若離我這裏 我有鈎鈎你 十五日已後諸佛滅 你不得住我這裏 若住我這裏 我有錐錐你 且道 正當十五日 用鈎卽是 用錐卽是 遂有頌云 正當十五日 鈎錐一時息 更擬問如何 回頭日又出 智海淸擧此話云 諸禪德 古聖意作麽生 還會麽 天高地厚 都來秪在掌中 日暖月凉 究竟不離脚下 所以諸佛 於前於後生滅 皆是夢言 古聖有住有離鈎錐 並爲增語 然雖如是 正當十五日 又作麽生 良久云 三足麒麟入海心 空留片月波中出 雲門杲擧此話云 恢張三玄三要 扶竪臨濟正宗 須是恁麽人始得 雖然如是 雲門卽不然 十五日已前 諸佛本不曾生 十五日已後 諸佛本不曾滅 十五日已前 你若離我這裏 我也不用鈎鈎你 一任橫擔拄杖*緊帩草鞋 十五日已後 你若住我這裏 我也不用錐錐你 一任拗折拄杖高掛鉢囊 且道 正當十五日 合作麽生 乃云 十..

선문염송집 권29 제1347칙

【一三四七】襄州石門山*蘊聰慈照大師 因僧問 如何是古佛心 師云 *踏著秤鎚硬似鐵 云 畢竟如何 師云 眀日向你道 雲峯悅頌 踏著秤鎚硬似鐵 矇瞳禪和猶未瞥 三冬嶺上*火雲生 六月長天降大雪 竹庵珪頌 踏著秤鎚硬似鐵 啞子得夢向誰說 眼開依舊枕頭邊 明眼衲僧莫饒舌 仰山偉擧此話云 仰山卽不然 踏著秤鎚難辨別 不是烏龜不是鼈 若人得大用 石人須腦裂 ●第一三四七則; 五燈會元十一谷隱蘊聰 問 如何是古佛心 師曰 踏著秤錘硬似鐵 曰 意旨如何 師曰 明日向汝道 ●蘊聰; (965-1032) 宋代臨濟宗僧 廣東南海人 俗姓張 出家後 參百丈道常 繼之參首山省念 大悟 後歷參湖北洞山守初 大陽山警延 智門師戒等 景德三年(1006) 住襄州谷隱山石門寺 天禧四年(1020) 移住谷隱山太平興國禪寺 徒衆多達千人 竝交結翰林楊文億 中山劉筠等 天聖十年示寂 壽六十八 諡號慈照禪師 李遵勗爲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