전등록 374

전등록 권5 제33조 혜능대사(慧能大師) 03

明年二月八日忽謂衆曰 吾不願此居要歸舊隱 時印宗與緇白千餘人 送師歸寶林寺 韶州刺史韋據請於大梵寺轉妙法輪 幷受無相心地戒 門人紀錄目爲壇經盛行於世 然返曹谿雨大法雨 學者不下千數 中宗神龍元年降詔云 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 萬機之暇每究一乘 二師竝推讓云 南方有能禪師 密受忍大師衣法 可就彼問 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 願師慈念速赴上京 師上表辭疾 願終林麓 薛簡曰 京城禪德皆云 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 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 未審師所說法如何 師曰 道由心悟 豈在坐也 經云 若見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 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若無生滅是如來淸淨禪 諸法空寂是如來淸淨坐 究竟無證豈況坐耶 簡曰 弟子之迴 主上必問 願和尙慈悲指示心要 師曰 道無明暗 明暗是代謝之義 明明無盡亦是有盡 簡曰 明喻智慧 暗況煩惱 修道之人儻不以智慧照破煩惱 無始生死憑何出離 師曰 若以智慧照煩惱者 此是二乘小兒..

전등록 2023.02.10

전등록 권5 제33조 혜능대사(慧能大師) 02

師一日忽自念曰 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 明日遂行至昌樂縣西山石室間 遇智遠禪師 師遂請益 遠曰 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 吾聞西域菩提達磨 傳心印于黃梅 汝當往彼參決 師辭去直造黃梅之東禪 卽唐咸亨二年也 忍大師一見默而識之 後傳衣法令隱于懷集四會之間 至儀鳳元年丙子正月八日 屆南海遇印宗法師於法性寺講涅槃經 師寓止廊廡間 暮夜風颺刹幡 聞二僧對論 一云幡動 一云風動 往復酬答未曾契理 師曰 可容俗流輒預高論否 直以風幡非動動自心耳 印宗竊聆此語竦然異之 翌日邀師入室 徵風幡之義 師具以理告 印宗不覺起立云 行者定非常人 師爲是誰 師更無所隱直敍得法因由 於是印宗執弟子之禮請受禪要 乃告四衆曰 印宗具足凡夫 今遇肉身菩薩卽指坐下盧居士云 卽此是也 因請出所傳信衣悉令瞻禮 至正月十五日 會諸名德爲之剃髮 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師受滿分戒 其戒壇卽宋朝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 三藏記云 後當有肉身菩..

전등록 2023.02.10

전등록 권5 제33조 혜능대사(慧能大師) 01

景德傳燈錄卷第五 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 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法嗣四十三人 西印度堀多三藏 韶州法海禪師 吉州志誠禪師 匾檐山曉了禪師 河北智隍禪師 洪州法達禪師 壽州智通禪師 江西志徹禪師 信州智常禪師 廣州志道禪師 廣州法性寺印宗和尙 吉州靑原山行思禪師 南嶽懷讓禪師 溫州永嘉玄覺禪師 司空山本淨禪師 婺州玄策禪師 曹谿令韜禪師 西京光宅寺慧忠禪師 西京荷澤寺神會禪師〈已上一十九人見錄〉 韶州祇陀禪師 撫州淨安禪師 嵩山尋禪師 羅浮山定眞禪師 南嶽堅固禪師 制空山道進禪師 善快禪師 韶山緣素禪師 宗一禪師 會稽秦望山善現禪師 南嶽梵行禪師 幷州自在禪師 西京咸空禪師 峽山泰祥禪師 光州法淨禪師 淸涼山辯才禪師 廣州吳頭陀 道英禪師 智本禪師 廣州淸苑法眞禪師 玄楷禪師 曇璀禪師 韶州刺史韋據 義興孫菩薩〈已上二十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者 俗姓盧氏 其先范陽人 父行瑫武德..

전등록 2023.02.09

전등록 권4 보당사(保唐寺) 무주선사(無住禪師)

益州無相禪師法嗣忍大師〈第四世〉 益州保唐寺無住禪師 初得法於無相大師 乃居南陽白崖山 專務宴寂經累歲 學者漸至勤請不已 自此垂誨 雖廣演言敎而唯以無念爲宗 唐相國杜鴻漸出撫坤維 聞師名思一瞻禮 大曆元年九月 遣使到山延請 時節度使崔寧 亦命諸寺僧徒遠出迎引 十月一日至空慧寺 時杜公與戎帥 召三學碩德俱會寺中致禮訖 公問曰 頃聞師嘗駐錫於此 而後何往耶 曰無住性好疎野多泊山間 自賀蘭五臺周遊勝境 聞先師居貴封大慈寺說最上乘 遂遠來摳衣忝預函丈 後棲遲白崖已逾多載 今幸相公見召 敢不從命 公曰 弟子聞金和尙說無憶無念莫妄三句法門是否 曰然 公曰 此三句是一是三 曰無憶名戒 無念名定 莫妄名慧 一心不生具戒定慧 非一非三也 公曰 後句妄字莫是從心之忘乎 曰從女者是也 公曰 有據否 曰法句經云 若起精進心 是妄非精進 若能心不妄 精進無有涯 公聞疑情盪焉 又問 師還以三句示人否 曰對初心學人..

전등록 2023.02.09

전등록 권4 종남산(終南山) 유정선사(惟政禪師)

前嵩山普寂禪師法嗣忍大師〈第三世〉 終南山惟政禪師 平原人也 姓周氏 受業於本州延和寺詮澄法師 得法於嵩山普寂禪師 旣決了眞詮 卽入太一山中 學者盈室 唐大和中文宗嗜蛤蜊 沿海官吏先時遞進 人亦勞止 一日御饌中有擘不張者 帝以其異卽焚香禱之 俄變爲菩薩形 梵相具足 卽貯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錦 賜興善寺 令衆僧瞻禮 因問群臣 斯何祥也 或言太一山有惟政禪師 深明佛法博聞彊識 帝卽令召至問其事 師曰 臣聞物無虛應 此乃啓陛下之信心耳 故契經云 應以此身得度者 卽現此身而爲說法 帝曰 菩薩身已現 且未聞說法 師曰 陛下覩此爲常非常耶 信非信耶 帝曰 希奇之事朕深信焉 師曰 陛下已聞說法了 時皇情悅豫得未曾有 詔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以答殊休 因留師於內道場 累辭入山 復詔令住聖壽寺 至武宗卽位 師忽入終南山隱居 人問其故 師曰 吾避仇矣 後終於山舍 年八十七 闍維收舍利四十九粒 以會昌三年九月四日..

전등록 2023.02.08

전등록 권4 숭악(嵩嶽) 원규선사(元珪禪師)

嵩嶽元珪禪師 伊闕人也 姓李氏 幼歲出家 唐永淳二年受具戒隷閑居寺 習毘尼無懈 後謁安國師 印以眞宗頓悟玄旨 遂卜廬於嶽之龐塢 一日有異人者 峨冠袴褶而至 從者極多 輕步舒徐稱謁大師 師覩其形貌奇偉非常 乃諭之曰 善來仁者 胡爲而至 彼曰 師寧識我耶 師曰 吾觀佛與衆生等 吾一目之豈分別耶 彼曰 我此嶽神也 能生死於人 師安得一目我哉 師曰 吾本不生汝焉能死 吾視身與空等 視吾與汝等 汝能壞空與汝乎 苟能壞空及壞汝 吾則不生不滅也 汝尙不能如是 又焉能生死吾耶 神稽首曰 我亦聰明正直於餘神 詎知師有廣大之智辯乎 願授以正戒令我度世 師曰 汝旣乞戒卽旣戒也 所以者何 戒外無戒又何戒哉 神曰此理也 我聞茫昧 止求師戒 我身爲門弟子 師卽爲張坐秉鑪正几曰 付汝五戒 若能奉持卽應曰能 不能卽曰否 神曰 謹受敎 師曰 汝能不婬乎 曰亦娶也 師曰 非謂此也 謂無羅欲也 曰能 師曰 汝能不盜乎 曰何..

전등록 2023.02.08

전등록 권4 파조타(破竈墮) 화상

嵩嶽破竈墮和尙 不稱名氏 言行叵測隱居嵩嶽 山塢有廟甚靈 殿中唯安一竈 遠近祭祠不輟 烹殺物命甚多 師一日領侍僧入廟 以杖敲竈三下云 咄 此竈 只是泥瓦合成 聖從何來靈從何起 恁麽烹宰物命 又打三下 竈乃傾破墮落〈安國師號爲破竈墮〉 須臾有一人靑衣峨冠 忽然設拜師前 師曰 是什麽人 云我本此廟竈神 久受業報 今日蒙師說無生法 得脫此處生在天中 特來致謝 師曰 是汝本有之性 非吾彊言 神再禮而沒 少選侍僧等問師云 某等諸人久在和尙左右 未蒙師苦口直爲某等 竈神得什麽徑旨便得生天 師曰 我只向伊道 是泥瓦合成 別也無道理爲伊 侍僧等立而無言 師曰會麽 主事云 不會 師曰 本有之性爲什麽不會 侍僧等乃禮拜 師曰 墮也墮也 破也破也 後有義豐禪師 擧白安國師 國師歎曰 此子會盡物我一如 可謂如朗月處空無不見者 難遘伊語脈 豐禪師乃低頭叉手而問云 未審什麽人遘他語脈 國師曰 不知者 又僧問 物物..

전등록 2023.02.07

전등록 권4 인검선사(仁儉禪師)

前嵩嶽慧安國師法嗣 洛京福先寺仁儉禪師 自嵩山罷問放曠郊𢌅 時謂之騰騰和尙 唐天冊萬歲中 天后詔入殿前 仰視天后良久曰 會麽 后曰不會 師曰 老僧持不語戒 言訖而出 翌日進短歌一十九首 天后覽而嘉之厚加賜賚 師皆不受 又令寫歌辭傳布天下 其辭竝敷演眞理以警時俗 唯了元歌一首盛行於世 ●放曠; 一無限時空 廣大無邊 二豪放曠達 不拘禮俗 此指二 낙경(洛京) 복선사(福先寺) 인검선사(仁儉禪師). 숭산(嵩山)으로부터 파문(罷問)하자 교전(郊𢌅; 野外와 市𢌅)에 방광(放曠)했고 당시에 그를 일러 등등화상(騰騰和尙)이라 했다. 당(唐) 천책만세(695-696) 중 천후(天后; 則天武后)가 불러(詔) 전전(殿前)에 들어갔다. 천후를 앙시(仰視)하더니 양구(良久)하고 가로되 아시겠습니까. 천후가 가로되 알지 못합니다. 사왈(師曰) 노승(老僧)은 불어계..

전등록 2023.02.07

전등록 권4 전식선사(全植禪師)

淮南都梁山全植禪師 光州人也 姓芮氏 初結庵居止 太守衛文卿命本州長壽寺開法聚徒 文卿問曰 將來佛法隆替若何 師曰 眞實之物無古無今亦無軌躅 有爲之法四相遷流 法當陻厄 君侯可見 師年九十三而終 唐會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入塔 ●軌躅; 車輪輾過之痕跡 喻法則 規範 ●四相; 指顯示諸法生滅變遷之生住異滅等四相 ●陻厄; 困厄﹐時運不好 ●君侯; 一種尊稱 秦漢時稱列侯而爲丞相者 漢以後 用爲對達官貴人的敬稱 회남(淮南) 도량산(都梁山) 전식선사(全植禪師). 광주(光州) 사람이며 성이 예씨(芮氏)다. 처음에 결암(結庵)하고 거지(居止)했는데 태수(太守) 위문경(衛文卿)이 명령하여 본주(本州) 장수사(長壽寺)에서 개법(開法)하고 취도(聚徒)했다. 문경(文卿)이 문왈(問曰) 장래의 불법의 융체(隆替; 興廢)가 어떻겠습니까(若何). 사왈(師曰) 진실한 물..

전등록 2023.02.07

전등록 권4 도수선사(道樹禪師)

壽州道樹禪師 唐州人也 姓聞氏 幼探經籍 年將五十因遇高僧誘諭 遂誓出家 禮本部明月山慧文爲師 師恥乎年長求法淹遲 勵志遊方無所不至 後歸東洛遇秀禪師 言下知微晩成法器 乃卜壽州三峯山結茅而居 常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譚詭異 於言笑外化作佛形及菩薩羅漢天仙等形 或放神光 或呈聲響 師之學徒覩之皆不能測 如此涉十年 後寂無形影 師告衆曰 野人作多色伎倆眩惑於人 只消老僧不見不聞 伊伎倆有窮 吾不見不聞無盡 唐寶曆元年示疾而終 壽九十二 明年正月建塔 ●唐州; 泛指今河南唐河縣 ●誘諭; 亦作誘喻 誘導敎喻 ●淹遲; 緩慢 遲緩 延緩 ●勵志; 奮發志氣 集中精力 ●東洛; 指洛陽 漢唐時以洛陽爲東都 故稱 ●壽州; 隋朝設立 在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境內 ●天仙; 一天上的神仙 二仙女 三美女 此指一 ●伎倆; 能巧多藝也 [禪林寶訓音義] ●老僧; 一指年老的和尙 二指老僧自稱 此指二 수주(壽..

전등록 2023.02.07

전등록 권4 항마장(降魔藏) 선사

兗州降魔藏禪師趙郡人也 姓王氏 父爲亳掾 師七歲出家 時屬野多妖鬼魅惑於人 師孤形制伏曾無少畏 故得降魔名焉 卽依廣福院明讚禪師出家服勤 受法後遇北宗盛化便誓摳衣 秀師問曰 汝名降魔 此無山精木怪 汝翻作魔耶 師曰 有佛有魔 秀曰 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議境界 師曰 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 秀懸記之曰 汝與少皡之墟有緣 師尋入泰山 數稔學者雲集 一日告門人曰 吾今老朽物極有歸 言訖而逝 壽九十一 ●兗州; 是尙書中禹貢所描述的九州之一 ●摳衣; 本義爲提起衣服行禮 表示謹愼恭敬 轉義爲師事侍奉之義 ●山精木怪; 山精 民間傳說中的一種怪物 木怪 舊指樹木變成的妖怪 ●少皡; 亦作少昊 名摯 華夏人文始祖 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稱號 黃帝的長子 母爲嫘祖(一說女節) [百度百科] ●泰山; 又作東嶽 岱山 太山 位於山東泰安 中國五嶽之一 연주(兗州) 항마장(降魔藏) 선사는 조군(趙郡) 사람이..

전등록 2023.02.06

전등록 권4 지봉선사(智封禪師)

河中府中條山智封禪師 姓吳氏 初習唯識論滯於名相 爲知識所詰乃發憤罷講 遊行登武當山 見秀禪師疑心頓釋 思養聖胎乃辭去 居于蒲津安峯山 不下十年木食㵎飮 屬州牧衛文昇請歸城內 建新安國院居之 緇素歸依憧憧不絕 使君問曰 某今日後如何 師曰 日從濛汜出 照樹全無影 使君初不能諭 拱揖而退 少選開曉釋然自得 師來往中條山二十餘年 得其道者不可勝紀 滅後門人於州城北建塔焉 ●河中府; 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鎭 唐開元八年(720) 開蒲州升爲府 因位於黃河中流而得名河中府 [百度百科] ●唯識論; 有二本 一爲成唯識論之異稱 十卷 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 護法等菩薩造 唐玄奘譯 本論乃於注解世親菩薩之唯識三十頌的十大論師著作中 以護法之釋爲主 取捨其他九論師之釋 糅合而編纂成一新論著 一爲唯識二十論之略名 有三譯 一後魏瞿曇般若流支(又作菩提流支)譯 一卷 單題曰唯識論 或題曰楞伽經唯識論 二陳眞..

전등록 2023.02.06

전등록 권4 거방선사(巨方禪師)

前北宗神秀禪師法嗣〈忍大師第二世法嗣〉 五臺山巨方禪師安陸人也 姓曹氏 幼稟業於明福院朗禪師 初講經論後參禪 會及造北宗 秀師問曰 白雲散處如何 師曰不昧 秀又問 到此間後如何 師曰 正見一枝生五葉 秀默許之 入室侍對庶幾無爽 尋至上黨寒嶺居焉 數歲之間衆盈千數 後於五臺山闡化 涉二十餘載入滅 年八十一 以唐開元十五年九月三日 奉全身入塔 ●五臺山; 位於山西五臺縣東北 與峨眉山 普陀山 九華山 合稱爲中國佛敎四大靈山 以東西南北中五峰聳立 山頂無林木 壘土如臺 故稱五臺山 又以五巒巍然 拔乎群山 盛夏仍不知炎暑 故別號淸涼山 爲古來文殊菩薩示現之道場 五臺之外 稱臺外 五臺之內稱臺內 以臺懷鎭爲中心 山中寺廟林立 北魏時建有佛寺 北齊時擴建寺院二百餘所 唐開元(713-741)以後 佛敎發展處于極盛時期 寺院多達三百餘所 五臺山有顯通寺 塔院寺 文殊寺 羅睺寺等禪寺 歷代禪宗高僧也有..

전등록 2023.02.06

전등록 권4 몽산(蒙山) 도명선사(道明禪師)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者鄱陽人 陳宣帝之裔孫也 國亡落於民間 以其王孫甞受署 因有將軍之號 少於永昌寺出家慕道頗切 往依五祖法會極意硏尋 初無解悟 及聞五祖密付衣法與盧行者 卽率同意數十人 躡迹追逐至大庾嶺 師最先見餘輩未及 盧行者見師奔至 卽擲衣鉢於盤石曰 此衣表信可力爭耶 任君將去 師遂擧之如山不動 踟躇悚慄乃曰 我來求法非爲衣也 願行者 開示於我 祖曰 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麽時 阿那箇是明上坐本來面目 師當下大悟遍體汗流 泣禮數拜 問曰 上來密語密意外 還更別有意旨否 祖曰 我今與汝說者 卽非密也 汝若返照自己面目 密却在汝邊 師曰 某甲雖在黃梅隨衆 實未省自己面目 今蒙指授入處 如人飮水冷暖自知 今行者卽是某甲師也 祖曰 汝若如是 則是吾與汝同師黃梅 善自護持 師又問 某甲向後宜往何所 祖曰 逢袁可止 遇蒙卽居 師禮謝遽迴至嶺下 謂衆人曰 向陟崔嵬遠望杳無蹤迹 當別道尋之 皆以爲然 師旣..

전등록 2023.02.06

전등록 권4 숭악(嵩嶽; 嵩山) 혜안국사(慧安國師)

嵩嶽慧安國師〈耶舍三藏誌云 九女出人倫 八女絕婚姻 朽床添六脚 心祖衆中尊〉 荊州枝江人也 姓衛氏 隋文帝開皇十七年 括天下私度僧尼 勘師 云本無名 遂遁于山谷 大業中大發丁夫開通濟渠 饑殍相枕 師乞食以救之 獲濟者甚衆 煬帝徵師不赴 潛入太和山 暨帝幸江都海內擾攘 乃杖錫登衡嶽寺行頭陀行 唐貞觀中至黃梅 謁忍祖遂得心要 麟德元年遊終南山石壁因止焉 高宗嘗召師不奉詔 遍歷名迹至嵩少云 是吾終焉之地也 自爾禪者輻湊 有坦然懷讓二人來參 問曰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何不問自己意 曰如何是自己意 師曰 當觀密作用 曰如何是密作用 師以目開合示之 然言下知歸更不他適 讓機緣不逗辭往曹谿 武后徵至輦下待以師禮 與神秀禪師同加欽重 后嘗問師甲子 對曰不記 后曰 何不記耶 師曰 生死之身其若循環 環無起盡焉用記爲 況此心流注中間無間 見漚起滅者乃妄想耳 從初識至動相 滅時亦只如此 何年月而可記乎 ..

전등록 202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