전체 글 16753

전등록 권3 제31조 도신대사(道信大師) 02

一日告衆曰 吾武德中遊廬山 登絕頂望破頭山 見紫雲如蓋下有白氣橫分六道 汝等會否 衆皆默然 忍曰 莫是和尙他後橫出一枝佛法否 師曰善 後貞觀癸卯歲 太宗嚮師道味欲瞻風彩 詔赴京師 上表遜謝前後三返 竟以疾辭 第四度命使曰 如果不起卽取首來 使至山諭旨 師乃引頸就刃神色儼然 使異之迴以狀聞 帝彌加歎慕 就賜珍繒以遂其志 迄高宗永徽辛亥歲閏九月四日 忽垂誡門人曰 一切諸法悉皆解脫 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 言訖安坐而逝壽七十有二 塔于本山 明年四月八日塔戶無故自開 儀相如生 爾後門人不敢復閉 代宗謚大醫禪師慈雲之塔 自圓寂至皇宋景德元年甲辰 凡三百五十六載〈當云三百五十四載〉 ●廬山; 位於江西九江 北倚長江 東接鄱陽湖 又稱匡山 南鄣山 南康山 匡廬 廬阜 輔山 靖廬山 相傳黃帝曾遊止於此 故又稱三天子都 三天子鄣 又傳殷商(或周代)之際 有匡俗者 於山中結廬隱棲修仙道 後羽化而去 僅存空廬..

전등록 2023.01.28

전등록 권3 제31조 도신대사(道信大師) 01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師者 姓司馬氏世居河內 後徙於蘄州之廣濟縣 師生而超異 幼慕空宗諸解脫門宛如宿習 旣嗣祖風攝心無寐 脇不至席者僅六十年 隋大業十三載 領徒衆抵吉州 値群盜圍城七旬不解 萬衆惶怖 師愍之敎令念摩訶般若 時賊衆望雉堞間 若有神兵 乃相謂曰 城內必有異人 不可攻矣 稍稍引去 唐武德甲申歲 師却返蘄春住破頭山 學侶雲臻 一日往黃梅縣路逢一小兒 骨相奇秀異乎常童 師問曰 子何姓 答曰姓卽有不是常姓 師曰 是何姓 答曰 是佛性 師曰 汝無姓耶 答曰 性空故 師默識其法器 卽俾侍者至其家 於父母所乞令出家 父母以宿緣故殊無難色 遂捨爲弟子 名曰弘忍〈舊本無名曰弘忍四字 今此添入 若不言名 以至付法傳衣者 是何人耶 兼後有忍曰二字 亦自不明耳〉 以至付法傳衣 偈曰 華種有生性 因地華生生 大緣與信合 當生生不生 遂以學徒委之 ●蘄州; 位於湖北省黃州府揚子江邊 隣接於安徽省江西省 此州..

전등록 2023.01.28

전등록 권3 제30조 승찬대사(僧璨大師) 02

師又曰 昔可大師付吾法 後往鄴都行化三十年方終 今吾得汝何滯此乎 卽適羅浮山優游二載 却旋舊址逾月 士民奔趨大設檀供 師爲四衆廣宣心要訖 於法會大樹下合掌立終 卽隋煬帝大業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也 唐玄宗謚鑑智禪師覺寂之塔 至皇宋景德元年甲辰歲 凡四百載矣 初唐河南尹李常 素仰祖風深得玄旨 天寶乙酉歲 遇荷澤神會問曰 三祖大師葬在何處 或聞入羅浮不迴 或說終於山谷 未知孰是 會曰 璨大師自羅浮歸山谷 得月餘方示滅 今舒州見有三祖墓 常未之信也 會謫爲舒州別駕 因詢問山谷寺衆僧曰 聞寺後有三祖墓是否 時上坐慧觀對曰 有之 常欣然與寮佐同往瞻禮 又啓壙取眞儀闍維之 得五色舍利三百粒 以百粒出己俸建塔焉 百粒寄荷澤神會 以徵前言 百粒隨身 後於洛中私第設齋以慶之 時有西域三藏犍那等在會中 常問三藏 天竺禪門祖師多少 犍那答曰 自迦葉至般若多羅 有二十七祖 若敍師子尊者傍出達磨達四世 二十二人 總..

전등록 2023.01.27

전등록 권3 제30조 승찬대사(僧璨大師) 01

第三十祖僧璨大師者 不知何許人也 初以白衣謁二祖 旣受度傳法 隱于舒州之皖公山 屬後周武帝破滅佛法 師往來太湖縣司空山 居無常處積十餘載 時人無能知者 至隋開皇十二年壬子歲 有沙彌道信 年始十四 來禮師曰 願和尙慈悲乞與解脫法門 師曰 誰縛汝 曰無人縛 師曰 何更求解脫乎 信於言下大悟服勞九載 後於吉州受戒侍奉尤謹 師屢試以玄微 知其緣熟乃付衣法 偈曰 華種雖因地 從地種華生 若無人下種 華地盡無生 ●舒州; 安徽省安慶府懷寧縣的古稱 唐武德四年(621)稱舒州 天寶(742 -755)初 稱同安郡 至德(756-757)初 稱盛唐郡 後再稱舒州 舒州有金陵寶誌隱棲處 三祖僧璨所住晥公山山谷寺 白雲守端的白雲山海會寺 投子大同與投子義靑所住投子山等 [大明一統志十四 大淸一通志七十六] ●後周武帝; (543-578) 姓宇文氏 名邕 鮮卑人 宇文泰第四子 建德元年(572)親政 銳意..

전등록 2023.01.27

전등록 권3 혜만선사(慧滿禪師)

相州隆化寺慧滿禪師 滎陽人也 姓張氏 始於本寺遇僧那禪師開示 志存儉約唯蓄二鍼 冬則乞補夏乃捨之 自言一生心無怯怖身無蚤虱睡而不夢 常行乞食住無再宿 所至伽藍則破柴製履 貞觀十六年於洛陽會善寺側 宿古墓中遇大雪 旦入寺見曇曠法師 曠怪所從來 師曰 法有來耶 曠遣尋來處 四邊雪積五尺許 曠曰 不可測也 尋聞有括錄事 諸僧逃隱 師持鉢周行聚落無所滯礙 隨得隨散索爾虛閑 有請宿齋者 師曰 天下無僧方受斯請也 又嘗示人曰 諸佛說心令知心 相是虛妄 今乃重加心相 深違佛意 又增論議殊乖大理 故常齎楞伽經四卷 以爲心要 如說而行 蓋遵歷世之遺付也 後於陶冶中無疾坐化 壽七十許 ●相州; 卽鄴都 今河南省安陽 ●宿齋; 古代指擧行祭祀等禮儀前的齋戒 ●陶冶; 制作陶器和冶煉金屬 상주(相州) 융화사(隆化寺) 혜만선사(慧滿禪師). 형양(滎陽) 사람이며 성은 장씨(張氏)다. 처음(始) 본사(..

전등록 2023.01.27

전등록 권3 향거사(向居士)

向居士 幽棲林野木食㵎飮 北齊天保初 聞二祖盛化乃致書通好曰 影由形起響逐聲來 弄影勞形不識形爲影本 揚聲止響不知聲是響根 除煩惱而趣涅槃 喻去形而覓影 離衆生而求佛果 喻默聲而尋響 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別 無名作名 因其名則是非生矣 無理作理 因其理則爭論起矣 幻化非眞誰是誰非 虛妄無實何空何有 將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 未及造謁聊申此意 伏望答之〈弄影當作棄影 唯恐當時筆誤耳 蓋第三十卷鎭國大師答皇太子問心要云 若求眞去妄 猶棄影勞形 若體妄卽眞 似處陰休影 此用莊子之說 勞形謂走而避影也〉 二祖大師命筆迴示曰 備觀來意皆如實 眞幽之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謂瓦礫 豁然自覺是眞珠 無明智慧等無異 當知萬法卽皆如 愍此二見之徒輩 申辭措筆作斯書 觀身與佛不差別 何須更覓彼無餘 居士捧披祖偈乃伸禮覲 密承印記 ●木食; 謂住山中修苦行者 絶食五穀 唯噉果實 ●通好; 彼此友好往來 ●揚聲止響; 比..

전등록 2023.01.26

전등록 권3 승나선사(僧那禪師)

僧那禪師 姓馬氏 少而神俊通究墳典 年二十一講禮易於東海 聽者如市 暨南徂相部學衆隨至 會二祖說法 與同志十人投祖出家 自爾手不執筆永捐世典 唯一衣一鉢一坐一食奉頭陀行 旣久侍於祖後謂門人慧滿曰 祖師心印非專苦行 但助道耳 若契本心發隨意眞光之用 則苦行如握土成金 若唯務苦行 而不明本心 爲憎愛所縛 則苦行如黑月夜履于險道 汝欲明本心者 當審諦推察 遇色遇聲 未起覺觀時心何所之 是無耶是有耶 旣不墮有無處所 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 而無一塵許間隔 未嘗有一刹那頃斷續之相 故我初祖兼付楞伽經四卷 謂我師二祖曰 吾觀震旦唯有此經可以印心 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又二祖凡說法竟 乃曰 此經四世之後變成名相 深可悲哉 我今付汝宜善護持 非人愼勿傳之 付囑已師乃遊方 莫知其終 ●神俊; 亦作神儁 形容人才智卓越超群 ●墳典; 三皇之書曰墳 五帝之書曰典 [禪林寶訓音義] ▲緇門警訓註中 墳典 墳 三皇書 ..

전등록 2023.01.26

전등록 권3 제29조 혜가대사(慧可大師) 02

大師付衣法已 又曰 汝受吾敎宜處深山 未可行化當有國難 璨曰 師旣預知 願垂示誨 師曰 非吾知也 斯乃達磨傳般若多羅懸記云 心中雖吉外頭凶是也 吾校年代正在于茲 當諦思前言勿罹世難 然吾亦有宿累 今要酬之 善去善行俟時傳付 大師付囑已 卽於鄴都隨宜說法 一音演暢四衆歸依 如是積三十四載 遂韜光混跡變易儀相 或入諸酒肆 或過於屠門 或習街談 或隨廝役 人問之曰 師是道人何故如是 師曰 我自調心何關汝事 又於筦城縣匡救寺三門下 談無上道聽者林會 時有辯和法師者 於寺中講涅槃經 學徒聞師闡法稍稍引去 辯和不勝其憤 興謗于邑宰翟仲侃 仲侃惑其邪說 加師以非法 師怡然委順 識眞者謂之償債 時年一百七歲 卽隋文帝開皇十三年癸丑歲三月十六日也〈皓月供奉 問長沙岑和尙 古德云 了卽業障本來空 未了應須償宿債 只如師子尊者二祖大師 爲什麽得償債去 長沙云 大德不識本來空 彼云 如何是本來空 長沙云 業障..

전등록 2023.01.26

전등록 권3 제29조 혜가대사(慧可大師) 01

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師者武牢人也 姓姬氏 父寂未有子時 嘗自念言 我家崇善豈無令子 禱之旣久 一夕感異光照室 其母因而懷妊 及長遂以照室之瑞 名之曰光 自幼志氣不群 博涉詩書尤精玄理 而不事家産好遊山水 後覽佛書超然自得 卽抵洛陽龍門香山 依寶靜禪師出家受具於永穆寺 浮游講肆 遍學大小乘義 年三十二却返香山 終日宴坐又經八載 於寂默中倏見一神人 謂曰 將欲受果何滯此耶 大道匪遙 汝其南矣 光知神助因改名神光 翌日覺頭痛如刺 其師欲治之 空中有聲曰 此乃換骨非常痛也 光遂以見神事白於師 師視其頂骨卽如五峯秀出矣 乃曰 汝相吉祥當有所證 神令汝南者 斯則少林達磨大士必汝之師也 光受敎造于少室 其得法傳衣事跡 達磨章具之矣 自少林託化西歸 大師繼闡玄風博求法嗣 至北齊天平二年〈當作天保二年乃辛未歲也 天平東魏年號二年乙卯也〉 有一居士年踰四十不言名氏 聿來設禮而問師曰 弟子身纏風恙 請和尙懺罪 ..

전등록 2023.01.25

전등록 권3 제28조 보리달마(菩提達磨) 08

有期城太守揚衒之早慕佛乘 問師曰 西天五印師承爲祖 其道如何 師曰 明佛心宗行解相應 名之曰祖 又問 此外如何 師曰 須明他心知其今古 不厭有無於法無取 不賢不愚無迷無悟 若能是解故稱爲祖 又曰 弟子歸心三寶亦有年矣 而智慧昏蒙尙迷眞理 適聽師言罔知攸措 願師慈悲開示宗旨 師知懇到 卽說偈曰 亦不覩惡而生嫌 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捨智而近愚 亦不拋迷而就悟 達大道兮過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與凡聖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 衒之聞偈悲喜交幷曰 願師久住世間化導群有 師曰 吾卽逝矣不可久留 根性萬差多逢患難 衒之曰 未審何人 弟子爲師除得 師曰 吾以傳佛祕密利益迷途 害彼自安必無此理 衒之曰 師若不言 何表通變觀照之力 師不獲已乃爲讖曰 江槎分玉浪 管炬開金鎖 五口相共行 九十無彼我 衒之聞語 莫究其端 默記于懷禮辭而去 師之所讖 雖當時不測 而後皆符驗 時魏氏奉釋禪俊如林 光統律師流支三藏者乃僧中之..

전등록 2023.01.25

전등록 권3 제28조 보리달마(菩提達磨) 07

後孝明帝聞師異跡 遣使齎詔徵前後三至 師不下少林 帝彌加欽尙 就賜摩衲袈裟二領 金鉢銀水甁繒帛等 師牢讓三返 帝意彌堅 師乃受之 自爾緇白之衆倍加信向 迄九年已欲西返天竺 乃命門人曰 時將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時門人道副對曰 如我所見 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爲道用 師曰 汝得吾皮 尼總持曰 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閦佛國 一見更不再見 師曰 汝得吾肉 道育曰 四大本空五陰非有 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 師曰 汝得吾骨 最後慧可禮拜後依位而立 師曰 汝得吾髓 乃顧慧可而告之曰 昔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大士 展轉囑累而至於我 我今付汝 汝當護持 幷授汝袈裟以爲法信 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可曰 請師指陳 師曰 內傳法印以契證心 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後代澆薄疑慮競生 云吾西天之人 言汝此方之子 憑何得法以何證之 汝今受此衣法 却後難生但出此衣幷吾法偈 用以表明其化無礙 至吾滅後二百年 衣止不傳法周沙界 明道者多 行道..

전등록 2023.01.24

전등록 권3 제28조 보리달마(菩提達磨) 06

時有僧神光者 曠達之士也 久居伊洛 博覽群書善談玄理 每歎曰 孔老之敎禮術風規 莊易之書未盡妙理 近聞 達磨大士住止少林 至人不遙 當造玄境 乃往彼晨夕參承 師常端坐面牆 莫聞誨勵 光自惟曰 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 布髮掩泥投崖飼虎 古尙若此 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 光堅立不動 遲明積雪過膝 師憫而問曰 汝久立雪中 當求何事 光悲淚曰 惟願和尙慈悲 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師曰 諸佛無上妙道 曠劫精勤 難行能行非忍而忍 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 欲冀眞乘徒勞勤苦 光聞師誨勵 潛取利刀自斷左臂 置于師前 師知是法器 乃曰 諸佛最初求道爲法忘形 汝今斷臂吾前 求亦可在 師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光曰 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師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光曰 我心未寧 乞師與安 師曰 將心來與汝安 曰覓心了不可得 師曰 我與汝安心竟 ●伊洛; 亦作伊雒 伊水與洛水 兩水匯流 多連稱 亦指伊洛流域 [百度百..

전등록 2023.01.24

전등록 권3 제28조 보리달마(菩提達磨) 05

師汎重溟凡三周寒暑達于南海 實梁普通八年丁未歲九月二十一日也 廣州刺史蕭昂具主禮迎接 表聞武帝 帝覽奏遣使齎詔迎請 十月一日至金陵〈嵩禪師以梁僧寶唱續法記爲據作正宗記言 達磨以梁武普通元年庚子歲至此土 其年乃後魏明帝正光元年也 若如此則與後入滅啓壙等年皆相合 若據此稱 普通八年丁未歲九月二十一日至南海 十月一日至金陵則甚誤也 蓋普通八年三月已改爲大通元年 則九月不應尙稱普通八年也 南海者今廣州也 去金陵數千里 刺史奏聞而武帝詔迎 豈可十日之間便至金陵耶 又按南史蕭昂本傳 不言昂爲廣州刺史 但王茂傳末有廣州長史蕭昂 然不知何年在任 今止可云 ○達于南海實梁普通元年 廣州刺史具主禮迎接 表聞武帝 帝覽奏遣使齎詔迎請 十月一日至金陵〉 帝問曰 朕卽位已來 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 有何功德 師曰 竝無功德 帝曰 何以無功德 師曰 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帝曰 如何是眞功德 答曰 ..

전등록 2023.01.23

전등록 권3 제28조 보리달마(菩提達磨) 04

時宗勝旣被斥逐 退藏深山 念曰 我今百歲八十爲非 二十年來方歸佛道 性雖愚昧行絕瑕疵 不能禦難生何如死 言訖卽自投崖 俄有一神人以手捧承 置于巖石之上安然無損 宗勝曰 我忝沙門當與正法爲主 不能抑絕王非 是以捐身自責 何神祐助一至於斯 願垂一語以保餘年 於是神人乃說偈曰 師壽於百歲 八十而造非 爲近至尊故 熏修而入道 雖具少智慧 而多有彼我 所見諸賢等 未嘗生珍敬 二十年功德 其心未恬靜 聰明輕慢故 而獲至於此 得王不敬者 當感果如是 自今不疎怠 不久成奇智 諸聖悉存心 如來亦復爾 宗勝聞偈欣然 卽於巖間宴坐 時異見王復問波羅提曰 仁者智辯當師何人 答曰 我所出家 卽娑羅寺烏沙婆三藏爲授業師 其出世師者卽大王叔菩提達磨是也 王聞師名驚駭久之 曰 鄙薄忝嗣王位 而趣邪背正忘我尊叔 遽勅近臣特加迎請 師卽隨使而至 爲王懺悔往非 王聞規誡泣謝于師 又詔宗勝歸國 大臣奏曰 宗勝被謫投崖 今已亡..

전등록 2023.01.23

전등록 권3 제28조 보리달마(菩提達磨) 03

後値異見王輕毀三寶 每云 我之祖宗皆信佛道 陷于邪見 壽年不永運祚亦促 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 善惡報應 皆因多智之者 妄搆其說 至於國內耆舊爲前王所奉者 悉從廢黜 師知已 歎彼德薄當何救之 又念無相宗中二首領 其一波羅提者 與王有緣將證其果 其二宗勝者 非不博辯而無宿因 時六宗徒衆亦各念言 佛法有難師何自安 師遙知衆意卽彈指應之 六衆聞之云 此是我師達磨信響 我等宜須速行以副慈命 言已至師所禮拜問訊 師曰 今一葉翳虛孰能剪拂 宗勝曰 我雖淺薄敢憚其行 師曰 汝雖辯慧而道力未全 宗勝自念 我師恐我見王作大佛事 名譽顯達映奪尊威 縱彼福慧爲王 我是沙門受佛敎旨 豈難敵也 言訖潛去至王所 廣說法要及世界苦樂人天善惡等事 王與之往返徵詰無不詣理 王曰 汝今所解其法何在 宗勝曰 如王治化當合其道 王所有道何在 王曰 我所有道將除邪法 汝所有法將伏何人 師不起于坐懸知宗勝義墮 遽告波羅提曰 宗勝不稟..

전등록 2023.01.22

전등록 권3 제28조 보리달마(菩提達磨) 02

時有二師 一名佛大先 一名佛大勝多 本與師同學佛陀跋陀小乘禪觀 佛大先旣遇般若多羅尊者 捨小趣大與師竝化 時號二甘露門矣 而佛大勝多更分途而爲六宗 第一有相宗 第二無相宗 第三定慧宗 第四戒行宗 第五無得宗 第六寂靜宗 各封己解別展化源 聚落崢嶸徒衆甚盛 大師喟然而歎曰 彼之一師已陷牛迹 況復支離繁盛而分六宗 我若不除永纏邪見 言已 微現神力至第一有相宗所 問曰 一切諸法何名實相 彼衆中有一尊長薩婆羅 答曰 於諸相中不互諸相 是名實相 師曰 一切諸相而不互者 若名實相當何定耶 彼曰 於諸相中實無有定 若定諸相何名爲實 師曰 諸相不定便名實相 汝今不定當何得之 彼曰 我言不定不說諸相 當說諸相其義亦然 師曰 汝言不定當爲實相 定不定故卽非實相 彼曰 定旣不定卽非實相 知我非故不定不變 師曰 汝今不變何名實相 已變已往其義亦然 彼曰 不變當在 在不在故 故變實相以定其義 師曰 實相不變 變..

전등록 2023.01.22

전등록 권3 제28조 보리달마(菩提達磨) 01

景德傳燈錄卷第三 中華五祖幷旁出尊宿共二十五人 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 道育禪師〈菩提達磨旁出三人〉 道副禪師 尼總持〈已上三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師 僧那禪師〈慧可大師旁出七世共一十七人〉 向居士 相州慧滿禪師〈已上三人見錄〉 峴山神定禪師 寶月禪師 華閑居士 大士化公 和公 廖居士 曇邃〈華閑居士出〉 延陵慧簡〈曇邃出二人〉 彭城慧瑳 定林寺慧綱 六合大覺〈慧綱出〉 高郵曇影〈大覺出〉 泰山明練〈曇影出〉 揚州靜泰〈明練出已上一十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三十祖僧璨大師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師〈旁出七十六人見第四卷〉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師〈旁出一百七人見第五卷〉 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者 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 姓刹帝利 本名菩提多羅 後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 至本國受王供養 知師密迹 因試令與二兄辨所施寶珠 發明心要 旣而尊者謂曰 汝於諸法已得通量 夫達磨者通大之義也 宜名達磨 因改號..

전등록 2023.01.21

전등록 권2 제27조 반야다라(般若多羅)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者 東印度人也 旣得法已 行化至南印度 彼王名香至 崇奉佛乘尊重供養度越倫等 又施無價寶珠 時王有三子 其季開士也 尊者欲試其所得 乃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 此珠圓明有能及此否 第一子目淨多羅 第二子功德多羅 皆曰 此珠七寶中尊固無踰也 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 第三子菩提多羅曰 此是世寶未足爲上 於諸寶中法寶爲上 此是世光未足爲上 於諸光中智光爲上 此是世明未足爲上 於諸明中心明爲上 此珠光明不能自照 要假智光光辯於此 旣辯此已卽知是珠 旣知是珠卽明其寶 若明其寶寶不自寶 若辯其珠珠不自珠 珠不自珠者 要假智珠而辯世珠 寶不自寶者 要假智寶以明法寶 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卽現 衆生有道心寶亦然 尊者歎其辯慧 乃復問曰 於諸物中何物無相 曰 於諸物中不起無相 又問 於諸物中何物最高 曰於諸物中人我最高 又問 於諸物中何物最大 曰於諸物中法性最大 尊者知是法嗣 以時尙未至且默而混之 及..

전등록 2023.01.21

전등록 권2 제26조 불여밀다(不如密多)

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者 南印度得勝王之太子也 旣受度得法至東印度 彼王名堅固 奉外道師長爪梵志 暨尊者將至 王與梵志同覩白氣貫于上下 王曰 斯何瑞也 梵志預知尊者入境 恐王遷善乃曰 此是魔來之兆耳 何瑞之有 卽鳩諸徒衆議曰 不如蜜多將入都城 誰能挫之 弟子曰 我等各有呪術 可以動天地入水火 何患哉 尊者至先見宮牆有黑氣 乃曰 小難耳 直詣王所 王曰 師來何爲 尊者曰 將度衆生 曰以何法度 尊者曰 各以其類度之 時梵志聞言不勝其怒 卽以幻法化大山於尊者頂上 尊者指之忽在彼衆頭上 梵志等怖懼投尊者 尊者愍其愚惑 再指之化山隨滅 乃爲王演說法要俾趣眞乘 又謂王曰此國當有聖人而繼於我 是時有婆羅門子 年二十許 幼失父母 不知名氏 或自言瓔珞 故人謂之瓔珞童子 遊行閭里匃求度日 若常不輕之類 人問汝何行急 卽答云 汝何行慢 或問何姓 乃曰 與汝同姓 莫知其故 後王與尊者同車而出 見瓔珞童子稽首於前..

전등록 2023.01.21

전등록 권2 제25조 바사사다(婆舍斯多)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者 罽賓國人也 姓婆羅門 父寂行 母常安樂 初母夢得神劍 因而有孕 旣誕拳左手 遇師子尊者 顯發宿因密受心印 後適南天至中印度 彼國王名迦勝 設禮供養 時有外道號無我尊 先爲王禮重 嫉祖之至欲與論義 幸而勝之以固其事 乃於王前謂祖曰 我解默論不假言說 祖曰 孰知勝負 曰不爭勝負但取其義 祖曰 汝以何爲義 曰無心爲義 祖曰 汝旣無心安得義乎 曰我說無心當名非義 祖曰 汝說無心當名非義 我說非心當義非名 曰當義非名誰能辨義 祖曰 汝名非義此名何名 曰爲辨非義是名無名 祖曰 名旣非名義亦非義 辨者是誰 當辨何物 如是往返五十九翻 外道杜口信伏 于時祖忽然面北合掌長吁曰 我師師子尊者 今日遇難斯可傷焉 卽辭王南邁達于南天潛隱山谷 時彼國王名天德 迎請供養 王有二子 一凶暴而色力充盛 一柔和而長嬰疾苦 祖乃爲陳因果 王卽頓釋所疑 又有呪術師忌祖之道 乃潛置毒藥于飮食中 祖知而食..

전등록 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