전체 글 16753

전등록 권4 유칙선사(惟則禪師)

前慧忠禪師兩世旁出法嗣 天台山佛窟巖惟則禪師者京兆人也 姓長孫氏 初謁牛頭忠禪師大悟玄旨 後隱於天台瀑布之西巖 唐元和中法席漸盛 始自目其巖爲佛窟焉 一日示衆云 天地無物也 我無物也 然未甞無物 斯則聖人如影百年如夢 孰爲生死哉 至人以是獨照 能爲萬物之主 吾知之矣 汝等知之乎 有僧問 如何是那羅延箭 師云 中的也 忽一日告門人曰 汝當自勉 吾何言哉 後二日夜安坐示滅 壽八十 臘五十有八 ●天台山; 位於浙江臺州府(天台縣)佛霞嶺山脈東北端 又稱天梯山 或稱臺嶽 以山形如八葉覆蓮 有八支八溪及上臺 中臺 下臺等 似三星之臺宿 故稱天台 ●京兆; 陝西長安 又指京師 ●示衆; 於禪林中 禪師爲門弟大衆等開示宗要 稱爲示衆 又作垂語 垂示 六祖壇經定慧品 師示衆云 善知識 我此法門以定慧爲本 諸經錄中有關示衆一詞 以本經所載爲最早 ●那羅延; Nārāyana 天上力士之名 或梵天王之異名..

전등록 2023.02.04

전등록 권4 회통선사(會通禪師)

前杭州鳥窠道林禪師法嗣 杭州招賢寺會通禪師本郡人也 姓吳氏 本名元卿 形相端嚴幼而聰敏 唐德宗時爲六宮使 王族咸美之 春時見昭陽宮華卉敷榮 翫而久之 倏聞空中有聲曰 虛幻之相開謝不停能壞善根 仁者安可嗜之 師省念稚齒崇善極生厭患 帝一日遊宮問曰 卿何不樂 對曰 臣幼不食葷羶志願從釋 曰朕視卿若昆仲 但富貴欲出于人表者不違卿 唯出家不可 旣浹旬帝覩其容顇 詔王賓相之 奏曰 此人當紹隆三寶 帝謂師曰 如卿願 任選日遠近奏來 師荷德致謝 尋得鄕信言母患乞歸寧省 帝厚其所賜 勅有司津遣師 至家未幾 會韜光法師勉之 謁鳥窠爲檀越 與結庵創寺寺成 啓曰 弟子七歲蔬食 十一受五戒 今年二十有二爲出家故休官 願和尙授與僧相 曰今時爲僧鮮 有精苦者行多浮濫 師曰 本淨非琢磨 元明不隨照 曰汝若了淨智妙圓體自空寂 卽眞出家何假外相 汝當爲在家菩薩戒施俱修如謝靈運之儔也 師曰然 理雖如此於事何益 儻垂攝受則..

전등록 2023.02.04

전등록 권4 조과(鳥窠) 도림선사(道林禪師)

前杭州徑山道欽禪師法嗣 杭州鳥窠道林禪師 本郡富陽人也 姓潘氏 母朱氏夢日光入口 因而有娠 及誕異香滿室 遂名香光焉 九歲出家 二十一於荊州果願寺受戒 後詣長安西明寺復禮法師 學華嚴經起信論 復禮示以眞妄頌俾修禪那 師問曰 初云何觀 云何用心 復禮久而無言 師三禮而退 屬唐代宗詔徑山國一禪師至闕 師乃謁之遂得正法 及南歸先是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 時道俗共爲法會 師振錫而入 有靈隱寺韜光法師問曰 此之法會何以作聲 師曰 無聲誰知是會 後見秦望山 有長松枝葉繁茂盤屈如蓋 遂棲止其上 故時人謂之鳥窠禪師 復有鵲巢于其側自然馴狎 人亦目爲鵲巢和尙 有侍者會通 忽一日欲辭去 師問曰 汝今何往 對曰 會通爲法出家 以和尙不垂慈誨 今往諸方學佛法去 師曰 若是佛法 吾此間亦有少許 曰如何是和尙佛法 師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 會通遂領悟玄旨 元和中白居易出守茲郡 因入山禮謁 乃問師曰 禪師住處甚危險 師曰..

전등록 2023.02.03

전등록 권4 도흠선사(道欽禪師)

前潤州鶴林寺玄素禪師法嗣 杭州徑山道欽禪師者 蘇州崑山人也 姓朱氏 初服膺儒敎 年二十八玄素禪師遇之 因謂之曰 觀子神氣溫粹眞法寶也 師感悟因求爲弟子 素躬與落髮 乃戒之曰 汝乘流而行 逢徑則止 師遂南行抵臨安 見東北一山 因訪於樵子 曰此徑山也 乃駐錫焉 有僧問 如何是道 師云 山上有鯉魚 水底有蓬塵 馬祖令人送書到 書中作一圓相 師發緘於圓相中作一畫却封迴〈忠國師聞乃云 欽師猶被馬師惑〉 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汝問不當 曰如何得當 師曰 待吾滅後卽向汝說 馬祖令門人智藏來問 十二時中以何爲境 師曰 待汝迴去時有信 藏曰 如今便迴去 師曰 傳語却須問取曹谿 唐大曆三年 代宗詔至闕下親加瞻禮 一日師在內庭見帝起立 帝曰 師何以起 師曰 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貧道 帝悅 謂忠國師曰 欲錫欽師一名 忠欣然奉詔 乃賜號國一焉 後辭歸本山 於貞元八年十二月示疾說法而逝 壽七十有九 勅諡曰..

전등록 2023.02.03

전등록 권4 숭혜선사(崇慧禪師)

舒州天柱山崇慧禪師者 彭州人也 姓陳氏 唐乾元初往舒州天柱山創寺 永泰元年勅賜號天柱寺 僧問 如何是天柱境 師曰 主薄山高難見日 玉鏡峯前易曉人 問達磨未來此土時 還有佛法也無 師曰 未來時且置 卽今事作麽生 曰某甲不會乞師指示 師曰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良久又曰 闍黎會麽 自己分上作麽生 干他達磨來與未來作麽 他家來大似賣卜漢相似 見汝不會 爲汝錐破卦文 纔生吉凶 在汝分上一切自看 僧問 如何是解卜底人 師曰 汝纔出門時便不中也 問如何是天柱家風 師曰 時有白雲來閉戶 更無風月四山流 問亡僧遷化向什麽處去也 師曰 灊嶽峯高長積翠 舒江明月色光暉 問如何是大通智勝佛 師曰 曠大劫來未曾擁滯 不是大通智勝佛是什麽 曰爲什麽佛法不現前 師曰 只爲汝不會 所以成不現前 汝若會去 亦無佛道可成 問如何是道 師曰 白雲覆靑嶂 蜂鳥步庭華 問從上諸聖有何言說 師曰 汝今見吾有何言說 問宗門中請師擧唱..

전등록 2023.02.02

전등록 권4 현소선사(玄素禪師)

潤州鶴林玄素禪師者 潤州延陵人也 姓馬氏 唐如意年中受業於江寧長壽寺 晩參智威禪師遂悟眞宗 後居京口鶴林寺 甞一日有屠者禮謁 願就所居辨供 師欣然而往 衆皆訝之 師曰 佛性平等賢愚一致 但可度者吾卽度之 復何差別之有 或有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 會卽不會 疑卽不疑 師又曰 不會不疑底 不疑不會底 又有僧扣門 師問 是什麽人 曰是僧 師曰 非但是僧 佛來亦不著 曰佛來爲什麽不著 師曰 無汝止泊處 天寶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中夜無疾而滅 壽八十五 建塔於黃鶴山 勅謚大律禪師大和寶航之塔 ●西來意; 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從西方來東土 傳授的禪法意旨 是祖師西來意的省稱 윤주(潤州) 학림(鶴林) 현소선사(玄素禪師)란 자는 윤주 연릉(延陵) 사람이며 성은 마씨(馬氏)다. 당 여의년(如意年; 692) 중에 강녕(江寧) 장수사(長壽寺)에서 수업(受業)했고 만년에 지위선사(智威禪..

전등록 2023.02.02

전등록 권4 현정선사(玄挺禪師)

前智威禪師下三世旁出法嗣 宣州安國寺玄挺禪師者 不知何許人也 甞一日有長安講華嚴經僧來 問五祖云 眞性緣起其義云何 祖默然 時師侍立次乃謂曰 大德 正興一念問時 是眞性中緣起 其僧言下大悟 又或問南宗自何而立 師曰 心宗非南北 ●宣州; 今屬安徽省宣城縣 ●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又稱雜華經 有三種 (一)六十華嚴 凡六十卷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 又稱舊華嚴 晉經 總成七處八會三十四品 據出三藏記集九 華嚴經探玄記一等所擧 華嚴經之梵本 原有十萬偈 由東晉支法領從于闐國攜入三萬六千偈 自安帝義熙十四年(418)三月 由佛馱跋陀羅譯成六十卷 稱爲六十華嚴 此卽第一譯 然六十華嚴中之入法界品尙有缺文 直至唐永隆元年(680) 始補譯之 (二)八十華嚴 凡八十卷 唐代實叉難陀譯 又稱新華嚴 唐經 總成七處九會三十九品 爲六十華嚴之異譯 八十華嚴之梵本 乃實叉難陀應武則天之請 從于闐國攜入中華 ..

전등록 2023.02.02

전등록 권4 담최선사(曇璀禪師)

前法融禪師下三世旁出法嗣 金陵鍾山曇璀禪師者 吳郡人也 姓顧氏 初謁牛頭融大師 大師目而奇之 乃告之曰 色聲爲無生之鴆毒 受想是至人之坑阱 子知之乎 師默而審之大悟玄旨 尋晦迹鍾山多歷年所 茅庵瓦缶以終老焉 唐天授三年二月六日 恬然入定七日而滅 壽六十二 ●鴆毒; 禪林寶訓音義 鴆毒 鳥名 其形如鷄 其色紫綠 頸長八寸 以蛇蝮爲食 其毛羽歷於飮食之間 食則殺人也 ●至人; 至極之人 指無心道人 ▲法華經玄贊要集七 言至人者 卽至極之人 名爲至人 四果及十地菩薩 但名聖人 唯我世尊 名至人也 ▲禪林寶訓音義 至人 行到之人 又聖人也 ●瓦缶; 小口大腹的瓦器 금릉(金陵) 종산(鍾山) 담최선사(曇璀禪師)란 자는 오군(吳郡) 사람이며 성은 고씨(顧氏)다. 처음 우두법융(牛頭法融) 대사를 참알하자 대사가 보고서(目) 그를 기이하게 여겼다. 이에 그에게 알려 가로되 색성..

전등록 2023.02.02

전등록 권4 혜충선사(慧忠禪師)

第六世慧忠禪師者 潤州上元人也 姓王氏 年二十三受業於莊嚴寺 其後聞威禪師出世乃往謁之 威纔見曰 山主來也 師感悟微旨 遂給侍左右 後辭詣諸方巡禮 威於具戒院見凌霄藤 遇夏萎悴人欲伐之 因謂之曰 勿剪 慧忠還時此藤更生 及師迴果如其言 卽以山門付囑訖 出居延祚寺 師平生一衲不易 器用唯一鐺 嘗有供僧穀兩廩 盜者窺伺 虎爲守之 縣令張遜者 至山頂謁問師 有何徒弟 師曰 有三五人 遜曰 如何得見 師敲禪床 有三虎哮吼而出 遜驚怖而退 後衆請入城居莊嚴舊寺 師欲於殿東別創法堂 先有古木 群鵲巢其上 工人將伐之 師謂鵲曰 此地建堂汝等何不速去 言訖 群鵲乃遷巢他樹 初築基有二神人定其四角 復潛資夜役 遂不日而就 繇是四方學徒雲集坐下矣 得法者有三十四人 各住一方轉化多衆 師嘗有安心偈 示衆曰 人法雙淨 善惡兩忘 直心眞實 菩提道場 唐大曆三年 石室前挂鐺樹挂衣藤 忽盛夏枯死 四年六月十五日集僧..

전등록 2023.02.01

전등록 권4 지위선사(智威禪師)

第五世智威禪師者 江寧人也 姓陳氏 住迎靑山 始丱歲 忽一日家中失之 莫知所往 及父母尋訪 乃知已依天寶寺統法師出家矣 年二十受具 後聞法持禪師出世 乃往禮謁傳受正法焉 自爾江左學徒皆奔走門下 其中有慧忠者目爲法器 師嘗有偈示曰 莫繫念念 成生死河 輪迴六趣海 無見出長波 慧忠偈答曰 念想由來幻 性自無終始 若得此中意 長波當自止 師又示偈曰 余本性虛無 緣妄生人我 如何息妄情 還歸空處坐 慧忠偈答曰 虛無是實體 人我何所存 妄情不須息 卽汎般若船 師知其了悟乃付以山門 遂隨緣化導 於唐開元十七年二月十八日 終於延祚寺 將示滅謂弟子云 將屍林中施諸鳥獸 壽七十有七 ●江左; 長江以東地區 ●六趣; 祖庭事苑七 六趣 一地獄趣 梵云泥黎 此飜苦具 言地獄者 此趣在地之下 故言地獄 有八寒八熱等 有眷屬 其類無數 㝡重者 一日有八萬四千生死 二畜生趣 亦云旁生 披毛戴角 鱗甲羽翮 四足多足..

전등록 2023.02.01

전등록 권4 법지선사(法持禪師)

第四世法持禪師者 潤州江寧人也 姓張氏 幼歲出家 年三十遊黃梅忍大師坐下 聞法心開 後復遇方禪師爲之印可 乃繼迹山門 作牛頭宗祖 及黃梅謝世 謂弟子玄賾曰 後傳吾法者可有十人 金陵法持是其一也 後以法眼付智威禪師 於唐長安二年九月五日 終於金陵延祚寺無常院 遺囑令露骸松下飼諸鳥獸 迎出日空中有神幡 從西而來繞山數匝 所居故院竹林變白七日而止 壽六十有八 臘四十一 ●印可; 指印證認可 卽弟子修道成就時 爲師者加以印證而承認許可其所悟境界之意 此詞屢見於維摩經上之經文 禪宗密敎亦常用之 ●無常院; 又作延壽堂 涅槃堂 省行堂 將息寮 置必死之病人處 제4세 법지선사(法持禪師)란 자는 윤주(潤州) 강녕(江寧) 사람이며 성은 장씨(張氏)다. 유세(幼歲)에 출가했고 나이 30에 황매(黃梅) 홍인대사(弘忍大師)의 좌하(坐下)에 유행(遊行)하면서 법을 듣고 마음이 열렸다...

전등록 2023.02.01

전등록 권4 혜방선사(慧方禪師)

第三世慧方禪師者 潤州延陵人也 姓濮氏 投開善寺出家 及進具 洞明經論 後入牛頭山 謁巖禪師諮詢祕要 巖觀其根器堪任正法 遂示以心印 師豁然領悟 於是不出林藪僅踰十年 四方學者雲集 師一旦謂衆曰 吾欲他行隨機利物 汝宜自安也 乃以正法付法持禪師 遂歸茅山 數載將欲滅度 見有五百許人 髻髮後垂狀如菩薩 各持幡華云 請法師講 又感山神現大蟒身至庭前如將泣別 師謂侍者洪道曰 吾去矣 汝爲吾報諸門人 及門人奔至 師已入滅 時唐天冊元年八月一日 山林變白谿㵎絕流七日 道俗悲慕聲動山谷 壽六十有七 臘四十 ●進具; 進前受具足戒之意 受具足戒 則成爲正式僧人 稱作進具 ●洞明; 淸晰明白地了解 ●諮詢; 詢問﹐打聽 제3세 혜방선사(慧方禪師)란 자는 윤주(潤州) 연릉(延陵) 사람이며 성은 복씨(濮氏)다. 개선사(開善寺)에 투신하여 출가했고 및 진구(進具)하자 경론을 통명(洞明)했..

전등록 2023.02.01

전등록 권4 지암선사(智巖禪師)

第二世智巖禪師者 曲阿人也 姓華氏 弱冠智勇過人 身長七尺六寸 隋大業中爲郞將 常以弓挂一濾水囊 隨行所至汲用 累從大將征討頻立戰功 唐武德中 年四十 遂乞出家 入舒州皖公山 從寶月禪師爲弟子 後一日宴坐 覩異僧身長丈餘 神姿爽拔詞氣淸朗 謂師曰 卿八十生出家 宜加精進 言訖不見 嘗在谷中入定 山水瀑漲 師怡然不動 其水自退 有獵者遇之 因改過修善 復有昔同從軍者二人 聞師隱遁 乃共入山尋之 旣見因謂師曰 郞將狂耶何爲住此 答曰 我狂欲醒君狂正發 夫嗜色淫聲貪榮冒寵 流轉生死何由自出 二人感悟歎息而去 師貞觀十七年歸建業入牛頭山 謁融禪師發明大事 禪師謂師曰吾受信大師眞訣所得都亡 設有一法勝過涅槃吾說亦如夢幻 夫一塵飛而翳天 一芥墮而覆地 汝今已過此見 吾復何云 山門化導當付之於汝 師稟命爲第二世 後以正法付方禪師 住白馬捿玄兩寺 又遷住石頭城 於儀鳳二年正月十日示滅 顔色不變屈伸如生..

전등록 2023.01.31

전등록 권4 법융선사(法融禪師) 03

顯慶元年邑宰蕭元善 請出山住建初 師辭不獲免 遂命入室上首智巖 付囑法印令以次傳授 將下山謂衆曰 吾不復踐此山矣 時鳥獸哀號踰月不止 庵前有四大桐樹 仲夏之月忽自凋落 明年丁巳閏正月二十三日終於建初 壽六十四 臘四十一 二十七日窆于雞籠山 會送者萬餘人 其牛頭山舊居 金源虎咆泉錫杖泉金龜等池 宴坐石室今悉存焉 ●臘; 指戒臘 法臘 比丘受具足戒後之年數 比丘以夏安居數爲年次 故有戒臘 夏臘 法臘等稱 현경(顯慶) 원년(元年; 656) 읍재(邑宰) 소원선(蕭元善)이, 출산(出山)하여 건초사(建初寺)에 주(住)하기를 청했다. 스님이 사양했으나 면함을 얻지 못했다. 드디어 상수(上首) 지암(智巖)에게 입실(入室)하기를 명령해 법인(法印)을 부촉하고 차제(次第)로 전수(傳授)하게 했다. 장차 하산하려 하면서 대중에게 일러 가로되 내가 다시는 이 산을 밟..

전등록 2023.01.31

전등록 권4 법융선사(法融禪師) 02

唐永徽中 徒衆乏糧 師往丹陽緣化 去山八十里 躬負米一石八斗 朝往暮還供僧三百 二時不闕三年 邑宰蕭元善 請於建初寺講大般若經 聽者雲集 至滅靜品地爲之震動 講罷歸山 博陵王問師曰 境緣色發時 不言緣色起 云何得知緣 乃欲息其起 師答曰 境色初發時 色境二性空 本無知緣者 心量與知同 照本發非發 爾時起自息 抱暗生覺緣 心時緣不逐 至如未生前 色心非養育 從空本無念 想受言念生 起法未曾起 豈用佛敎令 問曰閉目不見色 境慮乃便多 色旣不關心 境從何處發 師曰 閉目不見色 內心動慮多 幻識假成用 起名終不過 知色不關心 心亦不關人 隨行有相轉 鳥去空中眞 問曰 境發無處所 緣覺了知生 境謝覺還轉 覺乃變爲境 若以心曳心 還爲覺所覺 從之隨隨去 不離生滅際 師曰 色心前後中 實無緣起境 一念自凝忘 誰能計動靜 此知自無知 知知緣不會 當自檢本形 何須求域外 前境不變謝 後念不來今 求月執玄..

전등록 2023.01.31

전등록 권4 법융선사(法融禪師) 01

景德傳燈錄卷第四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師旁出法嗣九世共七十六人 金陵牛頭山六世祖宗 第一世法融禪師 第二世智巖禪師 第三世慧方禪師 第四世法持禪師 第五世智威禪師 第六世慧忠禪師〈已上六人見錄〉 前六世祖宗法嗣共七十人 法融禪師下三世旁出一十二人 金陵鍾山曇璀禪師〈一人見錄〉 荊州大素禪師 幽棲月空禪師 白馬道演禪師 新安定莊禪師 彭城智瑳禪師 廣州道樹禪師 湖州智爽禪師 新州杜默禪師 上元智誠禪師 定眞禪師〈智誠禪師出〉 如度禪師〈定眞禪師出已上一十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智巖禪師下旁出八人 東都鏡潭禪師 襄州志長禪師 湖州義眞禪師 益州端伏禪師 龍光龜仁禪師 襄陽辯才禪師 漢南法俊禪師 西州敏古禪師〈已上八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法持禪師下旁出二人 牛頭山玄素禪師 天柱弘仁禪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智威禪師下四世旁出一十二人 宣州安國寺玄挺大師〈智威禪師出三人〉 潤州鶴林玄素禪師 舒州..

전등록 2023.01.30

전등록 권3 제32조 홍인대사(弘忍大師) 04

能居士跪受衣法 啓曰 法則旣授衣付何人 師曰 昔達磨初至人未知信 故傳衣以明得法 今信心已熟 衣乃爭端止於汝身不復傳也 且當遠隱俟時行化 所謂授衣之人命如懸絲也 能曰 當隱何所 師曰 逢懷卽止 遇會且藏 能禮足已捧衣而出 是夜南邁大衆莫知 忍大師自此不復上堂凡三日 大衆疑怪致問 祖曰 吾道行矣 何更詢之 復問衣法誰得耶 師曰 能者得 於是衆議盧行者名能 尋訪旣失 懸知彼得卽共奔逐 忍大師旣付衣法 復經四載 至上元二年〈乙亥歲乃唐高宗時也 至肅宗時復有上元年號 其二年歲在辛丑也〉 忽告衆曰 吾今事畢時可行矣 卽入室安坐而逝 壽七十有四 建塔於黃梅之東山 代宗皇帝謚大滿禪師法雨之塔 自大師滅度至皇宋景德元年甲辰 凡三百三十年 ●命如懸絲; 又作命若懸絲 比喩性命處于十分危險的境地 ●懸知; 料想 預知 ●上堂 一上法堂 爲演法而上法堂也 此有旦望上堂 五參上堂 九參上堂 謝秉拂上堂 謝都寺..

전등록 2023.01.29

전등록 권3 제32조 홍인대사(弘忍大師) 03

大師後見此偈云 此是誰作亦未見性 衆聞師語遂不之顧 逮夜乃潛令人自碓坊召能行者入室 告曰 諸佛出世爲一大事故 隨機小大而引導之 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 以爲敎門 然以無上微妙祕密圓明眞實正法眼藏 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 展轉傳授二十八世 至達磨屆于此土 得可大師 承襲以至于吾 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 善自保護無令斷絕 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旣無種 無性亦無生 ●行者; 乃指觀行者 或泛指一般佛道之修行者 又稱行人修行人 禪林中 行者乃指未出家而住於寺內幇忙雜務者 行者之居所稱爲行堂 行堂之主首稱行堂主 或單稱堂主 行者有剃髮者 亦有未剃髮而攜帶家眷者 種類繁多 例如 參頭行者 副參行者 執局行者(方丈行者 六局行者等之總稱) 庫司行者(隨從都寺) 堂司行者(隨從維那) 庫子(副寺寮之行者) 客頭行者 茶頭行者 喝食行者(飮食時 唱報飯食湯等名稱者 喝卽唱之意) 供頭行者(..

전등록 2023.01.29

전등록 권3 제32조 홍인대사(弘忍大師) 02

師因經行忽見此偈 知是神秀所述 乃讚歎曰 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 其壁本欲令處士盧珍繪楞伽變相 及見題偈在壁 遂止不畫各令誦念 能在碓坊忽聆誦偈 乃問同學 是何章句 同學曰 汝不知和尙求法嗣 令各述心偈 此則秀上座所述 和尙深加歎賞 必將付法傳衣也 能曰 其偈云何 同學爲誦 能良久曰 美則美矣 了則未了 同學訶曰 庸流何知勿發狂言 能曰 子不信耶 願以一偈和之 同學不答相視而笑 能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 能自秉燭 令童子於秀偈之側寫一偈云 菩提本非樹 心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假拂塵埃 ●經行; 在一定地點來回散步 目的在于參究道法 舒緩身心 稱爲經行 ▲法華經五 常在於其中 經行及坐臥 ▲四分律五十九 經行有五事好 堪遠行 能思惟 少病 消食飮 得定久住 ●處士; 隱居雅士 ●變相; 表現經文中變異事之佛敎繪畫 ●題偈; 題 寫上 簽署 如題詩 題字 스님이 경행(經行)으로 인해 홀..

전등록 2023.01.29

전등록 권3 제32조 홍인대사(弘忍大師) 01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師者蘄州黃梅人也 姓周氏 生而岐嶷 童遊時逢一智者 歎曰 此子闕七種相不逮如來 後遇信大師得法嗣化於破頭山 咸亨中有一居士 姓盧名慧能 自新〈舊本誤作鄿字〉州來參謁師 問曰 汝自何來 曰嶺南 師曰 欲須何事 曰唯求作佛 師曰 嶺南人無佛性 若爲得佛 曰人卽有南北佛性豈然 師知是異人 乃訶曰 著槽厰去 能禮足而退 便入碓坊服勞於杵臼之間 晝夜不息經八月 師知付授時至 遂告衆曰 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爲己任 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 若語意冥符 則衣法皆付 時會下七百餘僧 上座神秀者 學通內外衆所宗仰 咸共推稱云 若非尊秀疇敢當之 神秀竊聆衆譽不復思惟 乃於廊壁書一偈云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莫遣有塵埃 ●岐嶷; 峻茂之狀 形容幼年聰慧 ●如來; 梵語曰多陀阿伽陀 多他阿伽度 譯言如來 佛十號之一 如者眞如也 乘眞如之道 從因來果而成正覺 故名爲如來 是眞身如來也 ..

전등록 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