전등록 374

전등록 권8 남천보원(南泉普願) 01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者 鄭州新鄭人也 姓王氏 唐至德二年依大隗山大慧禪師受業 三十詣嵩嶽受戒 初習相部舊章 究毘尼篇聚 次遊諸講肆 歷聽楞伽華嚴 入中百門觀精練玄義 後扣大寂之室 頓然忘筌 得遊戲三昧 一日爲僧行粥次 馬大師問 桶裏是什麽 師云 遮老漢合取口作恁麽語話 自餘同參之流無敢徵詰 貞元十一年憩錫于池陽自構禪齋 不下南泉三十餘載 大和初宣城廉使陸公亘嚮師道風 遂與監軍同請下山 伸弟子之禮 大振玄綱 自此學徒不下數百 言滿諸方目爲郢匠 ●鄭州; 今河南省省都 ●相部; 相部律 四分律三派之一 相部之法礪 對南山之道宣 東塔之懷素而立一派 謂之相部律 ●篇聚; 指比丘比丘尼所學之戒律 因有五篇六聚七聚之分 故稱篇聚 具足戒類別爲篇門與聚門 篇門則依結成之罪果 及急要之義而區別爲五篇 聚門則類聚其罪性 及因罪(犯波羅夷僧殘二罪而未成者曰偸蘭遮) 而爲六聚七聚八聚 ●中百門; 中觀論百法論..

전등록 2023.03.10

전등록 권8 대동광징(大同廣澄)

澧州大同廣澄禪師 僧問 如何是六根滅 師云 輪劍擲空〈舊本作雲〉無傷於物 問如何是本來人 師云 共坐不相識 僧云 恁麽卽學人禮謝下去 師云 暗寫愁腸寄與誰 ●輪劍; 傳說爲大禹所用 其形如梭 劍端鋒利無比 劍柄左右各有一輪 象徵日月 此神器於山海經 月經與日經(合稱日月經)中皆有記載 [百度百科] ●本來人; 與本來身本來面目同義 指吾人本來淸淨之自性 예주(澧州) 대동광징(大同廣澄) 선사. 승문(僧問) 어찌해야 이 6근(根)이 없어집니까(滅). 사운(師云) 검륜(輪劍)을 허공(空)〈舊本에 雲으로 지었다〉에 던지면 물건을 손상함이 없다. 묻되 무엇이 이 본래인(本來人)입니까. 사운 함께 앉았어도 서로 알지 못한다. 승운(僧云) 이러하다면(恁麽) 곧 학인이 예사(禮謝)하고 내려가겠습니다. 사운 몰래(暗) 수장(愁腸)을 서사(書寫)해 누구에게 ..

전등록 2023.03.09

전등록 권8 무업선사(無業禪師)

景德傳燈錄卷第八 懷讓禪師第二世下五十六人〈馬祖法嗣〉 汾州無業禪師 澧州大同廣澄禪師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 五臺鄧隱峯禪師 溫州佛嶴和尙 烏臼和尙 潭州石霜山大善和尙 石臼和尙 本谿和尙 石林和尙 洪州西山亮坐主 黑眼和尙 米嶺和尙 齊峯和尙 大陽和尙 紅螺山和尙 泉州龜洋無了禪師 利山和尙 韶州乳源和尙 松山和尙 則川和尙 南嶽西園曇藏禪師 百靈和尙 鎭州金牛和尙 洞安和尙 忻州打地和尙 潭州秀谿和尙 磁州馬頭峯神藏禪師 潭州華林善覺禪師 汀州水塘和尙 古寺和尙 江西椑樹和尙 京兆草堂和尙 袁州陽岐山甄叔禪師 濛谿和尙 洛京黑㵎和尙 京兆興平和尙 逍遙和尙 福谿和尙 洪州水老和尙 浮杯和尙 潭州龍山和尙 襄州居士龐蘊〈已上四十三人見錄〉 天目山明覺禪師 王屋山行明禪師 京兆智藏禪師 大陽山希頂禪師 蘇州崑山定覺禪師 隨州洪山大師 連州元堤禪師 泉州無了禪師 泉州慧忠禪師 安豐山懷空禪師..

전등록 2023.03.09

전등록 권7 귀종지상(歸宗智常) 02

師剗草次有講僧來參 忽有一蛇過 師以鋤斷之 僧云 久響歸宗元來是箇麁行沙門 師云 坐主歸茶堂內喫茶去 雲巖來參 師作挽弓勢 巖良久作拔劍勢 師云 來太遲生 有僧辭去 師喚近前來 吾爲汝說佛法 僧近前 師云 汝諸人盡有事在 汝異時却來遮裏無人識汝 時寒途中善爲去 師上堂云 吾今欲說禪 諸子總近前 大衆進前 師云 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僧問 如何是觀音行 師乃彈指云 諸人還聞否 僧曰聞 師云 一隊漢向遮裏覓什麽 以棒趁出 大笑歸方丈 僧問 初心如何得箇入處 師敲鼎蓋三下云 還聞否 僧云聞 師云 我何不聞 師又敲三下問 還聞否 僧云 不聞 師云 我何以聞 僧無語 師云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江州刺史李渤問師曰 敎中所言須彌納芥子 渤卽不疑 芥子納須彌莫是妄譚否 師曰 人傳使君讀萬卷書籍還是否 李曰然 師曰 摩頂至踵如椰子大 萬卷書向何處著 李俛首而已 李異日又問云 大藏敎明得箇什麽邊事 師擧..

전등록 2023.03.08

전등록 권7 귀종지상(歸宗智常) 01

廬山歸宗寺智常禪師 上堂云 從上古德不是無知解 他高尙之士不同常流 今時不能自成自立虛度時光 諸子莫錯用心 無人替汝 亦無汝用心處 莫就他覓 從前只是依他解 發言皆滯 光不透脫 只爲目前有物 僧問 如何是玄旨 師云 無人能會 僧云 向者如何 師云 有向卽乖 僧云 不向者如何 師云 誰求玄旨 又云 去無汝用心處 僧云 豈無方便門令學人得入 師云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僧云 如何是觀音妙智力 師敲鼎蓋三下云 子還聞否 僧云聞 師云 我何不聞 僧無語 師以棒趁下 師嘗與南泉同行 後忽一日相別 煎茶次南泉問云 從前與師兄商量語句彼此已知 此後或有人問畢竟事作麽生 師云 遮一床地大好卓庵 泉云 卓庵且置 畢竟事作麽生 師乃打却茶銚便起 泉云 師兄喫茶了 普願未曾喫茶 師云 作遮箇語話 滴水也銷不得 僧問 此事久遠如何用心 師云 牛皮鞔露柱 露柱啾啾叫 凡耳聽不聞 諸聖呵呵笑 師因俗官來 乃拈起帽..

전등록 2023.03.08

전등록 권7 무등선사(無等禪師)

鄂州無等禪師者 尉氏人也 姓李氏 初出家於龔公山 參禮馬大師密受心要 後住隨州土門 嘗謁州牧王常侍者 師退將出門 王後呼之云和尙 師迴顧 王敲柱三下 師以手作圓相 復三撥之便行 師後住武昌大寂寺 一日大衆晩參 師見人人上來 師前道不審 乃謂衆曰 大衆適來聲向什麽處去也 有一僧竪起指頭 師云 珍重 其僧至來朝上參次 師乃轉身面壁而臥 佯作呻吟聲云 老僧三兩日來不多安樂 大德身邊有什麽藥物 與老僧些少 僧以手拍淨缾云 遮箇淨缾什麽處得來 師云 遮箇是老僧底 大德底在什麽處 僧云 亦是和尙底 亦是某甲底 唐大和四年十月示滅壽八十二 ●鄂州; 位於湖北省東南揚子江南岸 隋代廢武昌郡爲鄂州 民國稱壽昌縣 後改卾城縣 大陽警玄的出生地 城東南有淸平令遵道場平山安樂院 府城西南有巖頭全奯道場巖頭院 [大明一統志五十九 大淸一統志二五八 讀史方輿紀要七十六] ●常侍; 中常侍或散騎常侍的簡稱 秦與西漢..

전등록 2023.03.08

전등록 권7 동사여회(東寺如會)

湖南東寺如會禪師者 始興曲江人也 初謁徑山後參大寂 學徒旣衆 僧堂內床榻爲之陷折 時稱折床會也 自大寂去世 師常患門徒以卽心卽佛之譚誦憶不已 且謂佛於何住而曰卽心 心如畫師而云卽佛 遂示衆曰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劍去遠矣爾方刻舟 時號東寺爲禪窟焉 相國崔公群出爲湖南觀察使 見師問曰 師以何得 師曰見性得 師方病眼 公譏曰 旣云見性 其奈眼何 師曰 見性非眼眼病何害 公稽首謝之〈法眼別云 是相公眼〉 師問南泉 近離什麽處來 云江西 師云 將得馬師眞來否 泉云 只遮是 師云 背後底聻 無對〈長慶代云 太似不知 保福云 幾不到和尙此間 雲居錫云 此二尊宿盡扶背後 只如南泉休去 爲當扶面前扶背後〉 崔相公入寺 見鳥雀於佛頭上放糞 乃問師曰 鳥雀還有佛性也無 師云有 崔云 爲什麽向佛頭上放糞 師云 是伊爲什麽不向鷂子頭上放 仰山來參 師云 已相見了更不用上來 仰山云 恁麽相見莫不當否 師歸方丈閉却..

전등록 2023.03.07

전등록 권7 유관선사(惟寬禪師)

京兆興善寺惟寬禪師者 衢州信安人也 姓祝氏 年十三見殺生者 衋然不忍食 乃求出家 初習毘尼修止觀 後參大寂乃得心要 唐貞元六年始行化於吳越間 八年至鄱陽山 神求受八戒 十三年止嵩山少林寺 僧問 如何是道 師云 大好山 僧云 學人問道 師何言好山 師云 汝只識好山何曾達道 問狗子還有佛性否 師云有 僧云 和尙還有否 師云 我無 僧云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和尙因何獨無 師云 我非一切衆生 僧云 旣非衆生是佛否 師云 不是佛 僧云 究竟是何物 師云 亦不是物 僧云 可見可思否 師云 思之不及議之不得 故云不可思議 元和四年憲宗詔至闕下 白居易嘗詣師問曰 旣曰禪師何以說法 師曰 無上菩提者 被於身爲律 說於口爲法 行於心爲禪 應用者三其致一也 譬如江湖淮漢在處立名 名雖不一水性無二 律卽是法 法不離禪 云何於中妄起分別 又問 旣無分別何以修心 師云 心本無損傷 云何要修理 無論垢與淨 一切勿起念..

전등록 2023.03.07

전등록 권7 대매법상(大梅法常) 02

師上堂示衆曰 汝等諸人 各自迴心達本莫逐其末 但得其本其末自至 若欲識本唯了自心 此心元是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根本 故心生種種法生 心滅種種法滅 心且不附一切善惡 而生萬法本自如如 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云 蒲華柳絮竹鍼麻線 夾山與定山同行言話次 定山云 生死中無佛卽非生死 夾山云 生死中有佛卽不迷生死 二人上山參禮 夾山便擧問師 未審二人見處那箇較親 師云 一親一疎 夾山云 那箇親 師云 且去明日來 夾山明日再上問師 師云 親者不問 問者不親〈夾山住後自云 當時失一隻眼〉 忽一日謂其徒曰 來莫可抑往莫可追 從容間復聞鼯鼠聲 師云 卽此物非他物 汝等諸人善護持之 吾今逝矣 言訖示滅 壽八十八 臘六十有九 智覺禪師延壽讚曰 師初得道 卽心是佛 最後示徒 物非他物 窮萬法源 徹千聖骨 眞化不移 何妨出沒 ●一隻眼; 一指於佛法上 具有眞實正見之慧眼 非凡夫之肉眼 義同頂門眼 正眼 活眼 明眼..

전등록 2023.03.07

전등록 권7 대매법상(大梅法常) 01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者 襄陽人也 姓鄭氏 幼歲從師於荊州玉泉寺 初參大寂 問如何是佛 大寂云 卽心是佛 師卽大悟 唐貞元中居於天台山餘姚南七十里 梅子眞舊隱 時鹽官會下一僧入山采拄杖 迷路至庵所 問曰 和尙在此山來多少時也 師曰 只見四山靑又黃 又問 出山路向什麽處去 師曰 隨流去 僧歸說似鹽官 鹽官曰 我在江西時曾見一僧 自後不知消息 莫是此僧否 遂令僧去請出師 師有偈曰 摧殘枯木倚寒林 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 郢人那得苦追尋 大寂聞師住山 乃令一僧到問云 和尙見馬師得箇什麽便住此山 師云 馬師向我道卽心是佛 我便向遮裏住 僧云 馬師近日佛法又別 師云 作麽生別 僧云 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師云 遮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 任汝非心非佛 我只管卽心卽佛 其僧迴擧似馬祖 祖云 大衆 梅子熟也〈僧問禾山 大梅恁麽道 意作麽生 禾山云 眞師子兒〉 自此學者漸臻 師道彌著 ●明州; 浙江省寧波之..

전등록 2023.03.07

전등록 권7 오설영묵(五洩靈默)

婺州五洩山靈默禪師者 毘陵人也 姓宣氏 初謁豫章馬大師 馬接之因披剃受具 後謁石頭遷和尙 先自約曰 若一言相契我卽住 不然便去 石頭知是法器卽垂開示 師不領其旨告辭而去至門 石頭呼之云 闍梨 師迴顧 石頭云 從生至老只是遮箇漢更莫別求 師言下大悟乃踏折拄杖 棲止焉〈洞山云 當時若不是五洩先師 大難承當 然雖如此 猶涉在途 長慶云險 玄覺云 那箇是涉在途處 有僧云 爲伊三寸途中薦得所以在途 玄覺云 爲復薦得自己 爲復薦得三寸 若是自己爲什麽成三寸 若是三寸爲什麽悟去 且道 洞山意旨作麽生 莫亂說子細好〉 唐貞元初入天台山住白沙道場 復居五洩 僧問 何物大於天地 師云 無人識得伊 僧云 還可雕琢也無 師云 汝試下手看 僧問 此箇門中始終事如何 師云 汝道目前底成來得多少時也 僧云 學人不會 師云 我此間無汝問底 僧云 豈無和尙接人處 師云 待汝求接我卽接 僧云 便請和尙接 師云 汝欠少箇什..

전등록 2023.03.06

전등록 권7 염관제안(鹽官齊安) 02

僧問大梅 如何是西來意 大梅云 西來無意 師聞乃云 一箇棺材兩箇死屍〈玄沙云 鹽官是作家〉 師喚侍者云 將犀牛扇子來 侍者云 破也 師云 扇子破還我犀牛來 侍者無對〈投子代云 不辭將出恐頭角不全 資福代作圓相 心中書牛字 石霜代云 若還和尙卽無也 保福云 和尙年尊別請人好〉 師一日謂衆曰 虛空爲鼓須彌爲椎 什麽人打得 衆無對〈有人擧似南泉 南泉云 王老師不打遮破鼓 法眼別云 王老師不打〉 有法空禪師到請問經中諸義 師一一答了却云 自禪師到來貧道總未得作主人 法空云 請和尙更作主人 師云 今日夜也 且歸本位安置明日却來 法空下去 至明旦師令沙彌屈法空禪師 法空至 師顧沙彌曰 咄遮沙彌不了事 敎屈法空禪師 却屈得箇守堂家人來 法空無語 法昕院主來參 師問 汝是誰 對云法昕 師云 我不識汝 昕無語 師後不疾宴坐示滅 勅諡悟空禪師 ●棺材; 裝殮屍體的器具 多以木材製成 ●犀牛扇子; 子 後綴..

전등록 2023.03.06

전등록 권7 염관제안(鹽官齊安) 01

杭州鹽官鎭國海昌院齊安禪師者 海門郡人也 姓李氏 生時神光照室 復有異僧謂之曰 建無勝幢使佛日迴照者 豈非汝乎 遂依本郡雲琮禪師落髮受具 後聞大寂行化於龔公山 乃振錫而造焉 師有奇相 大寂一見深器異之 乃命入室密示正法 僧問 如何是本身盧舍那佛 師云 與我將那箇銅缾來 僧卽取淨缾來 師云 却送本處安置 其僧送缾本處了 却來再徵前語 師云 古佛也過去久矣 有講僧來參 師問云 坐主蘊何事業 對云 講華嚴經 師云 有幾種法界 對云 廣說則重重無盡 略說有四種法界 師豎起拂子云 遮箇是第幾種法界 坐主沈吟徐思其對 師云 思而知慮而解 是鬼家活計日下孤燈 果然失照〈保福聞云 若禮拜卽喫和尙棒 禾山代云 某甲不煩和尙莫怪 法眼代撫掌三下〉 ●杭州; 今浙江省省都 ●器異; 猶器重 看重 ●盧舍那; 毘盧舍那 又作毘盧遮那 嚧柘那 盧折羅 佛眞身之尊稱也 ●四種法界; 三藏法數九 四法界[出華嚴法界..

전등록 2023.03.06

전등록 권7 마곡보철(麻谷寶徹)

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 一日隨馬祖行次問 如何是大涅槃 祖云急 師云 急箇什麽 祖云 看水 師與丹霞遊山次 見水中魚以手指之 丹霞云 天然天然 師至來日又問丹霞 昨日意作麽生 丹霞乃放身作臥勢 師云 蒼天 又與丹霞行至麻谷山 師云 某甲向遮裏住也 丹霞云 住卽且從 還有那箇也無 師云 珍重 有僧問云 十二分敎某甲不疑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乃起立以杖繞身一轉翹一足云 會麽 僧無對 師打之 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默然〈其僧又問石霜此意如何 石霜云 主人勤拳帶累闍梨拖泥涉水〉 耽源問 十二面觀音是凡是聖 師云 是聖 耽源乃打師一摑 師云 知汝不到遮箇境界 ●蒲州; 位於山西永濟西南 ●拖泥涉水; 猶拖泥帶水 亦作帶水拖泥 喩指陷入言辭義理的糾纏 又指修行悟道之後 爲濟度衆生 能投塵中 不顧自己之汚穢也 ●十二面觀音; 十一面神呪心經義疏云 頂上佛面 或對習行大乘機者 而說諸法究竟佛道 故現佛面..

전등록 2023.03.05

전등록 권7 태육선사(太毓禪師)

毘陵芙蓉山太毓禪師者 金陵人也 姓范氏 年十二禮牛頭山第六世忠禪師落髮 二十三於京兆安國寺受具 後遇大寂密傳祖意 唐元和十三年止毘陵義興芙蓉山 一日因行食與龐居士 居士接食次 師云 生心受施淨名早訶 去此一機居士還甘否 居士云 當時善現豈不作家 師云 非關他事 居士云 食到口邊被他奪却 師乃下食 居士云 不消一句 居士又問師 馬大師著實爲人處 還分付吾師否 師云 某甲尙未見他 作麽知他著實處 居士云 只此見知也無討處 師云 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說 居士云 一向言說師又失宗 若作兩向三向 師還開得口否 師云 直似開口不得可謂實也 居士撫掌而出 寶曆中歸齊雲入滅 壽八十 臘五十八 大和二年追諡大寶禪師楞伽之塔 ●毘陵; 今江蘇省常州市 ●行食; 配分飮食 ●生心受施; 祖庭事苑七 生心受施 維摩詰經 佛告須菩提 汝行詣彼問疾 曰 我不堪任 憶念我昔入其舍從乞食 時維摩詰 取我鉢盛滿飯 謂我言 ..

전등록 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