선문염송집주(5권) 286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7칙(한문)

【九七】*般若多羅尊者 因*東印土國王齋 王乃問 諸人盡*轉經 唯師爲甚不轉 尊者云 *貧道*出息不涉衆緣 入息不居*陰界 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 天童覺頌 *雲犀玩月璨含輝 木馬游春駿不羈 眉底一雙寒碧眼 看經那到*透牛皮 明白心超*曠劫 英雄力破重圍 妙圓樞口轉*靈機 *寒山忘却來時路 拾得相將携手歸 法眞一頌 不居陰界不*攀緣 豈在中間及二邊 常轉是經千億卷 曾無一字落言詮 悅齋居士頌 常轉如是經 只說者箇法 落向*白鷺洲 住在*黃牛峽 汾州昭拈 却勞尊者心力 智海逸上堂擧此話云 此語大甚*逕廷 不近人情 忽若道勞而無功 又作麽生 者裏卽不然 出息但隨衆緣 入息而居陰界 奉勸百千萬人 每年共轉一遍 於此見得 兩手分付 於彼見得 一手分付 諸禪德試請辨看 長蘆賾上堂擧此話云 且道 如何是如是經 良久云 時人鼻孔頭 幾箇知消息 佛印淸上堂擧此話云 諸人且道 經題道箇什麽 若也識得經題去..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6칙

【九六】*婆舍斯多 因與外道無我尊論議 外道曰 請師默論 不假言說 祖曰 不假言說 孰知勝負 尊曰 但取其義 祖曰 汝以何爲義 曰 無心爲義 祖曰 汝旣無心 安得義乎 云 我說無心 當名非義 祖曰 汝說無心 當名非義 我說非心 當義非名 云 當義非名 誰能辨義 祖曰 汝名非義 此名何名 云 爲辨非義 是名無名 祖曰 名旣非名 義亦非義 辨者是誰 當辨何物 如是往返五十九翻 外道杜口信伏 *芭蕉拈 譬如象馬 徿戾難調 加諸楚毒 至于徹骨 方乃調伏 明安拈 蚌鷸相持 死在漁人之手 乃云 何用勞言 雲門杲拈 婆舍斯多 何用忉忉 當時若見他道請師默論 不假言說 便云*義墮也 卽今莫有要與妙喜默論者麽 或有箇衲僧出來道 義墮也 我也知你在*鬼窟裏作活計 ●第九六則; 此話出正法眼藏一 ●婆舍斯多; 亦號婆羅多羅 亦號婆羅多那 罽賓國人 禪宗第二十五祖 婆羅門出身 其母夢得神劍而有孕 旣誕生 左手..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5칙(한글)

【九五】 사자존자(*師子尊者)가, 계빈국왕이 검을 가지고(*仗劍) 물어 가로되 스님은 온(蘊; 5온)이 공했음을 얻었습니까 함으로 인해, 대답해 가로되 이미 얻었습니다. 왕이 가로되 이미 온(蘊)이 공함을 얻었다면 생사를 여의었습니까. 대답해 가로되 이미 여의었습니다. 왕이 가로되 스님에게 나아가 머리를 구걸하리니 얻겠습니까. 대답해 가로되 몸도 나의 소유가 아니거늘 어찌 하물며 머리이겠습니까. 왕이 곧 그를 베었다(斬之). 흰 젖(白乳)이 높이가 장여(丈餘)였으며 왕의 팔이 스스로 떨어졌다. 불안원(佛眼遠)이 송하되 양자강두(楊子*江頭)의 양류(楊柳)의 봄이여/ 양화(楊花)가 나룻가(*渡頭)의 사람을 너무 수심케 하는구나/ 한 소리 잔적(殘笛)이 정자(亭子)를 떠나는 저녁에/ 그대는 소상(*瀟湘)을 향..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5칙(한문)

【九五】*師子尊者 因罽賓國王*仗劒問曰 師得蘊空否 對曰 已得 王曰 旣得蘊空 離生死不 對曰 已離 王曰 就師乞頭得不 對曰 身非我有 豈況頭耶 王便斬之 白乳高丈餘 王臂自落 佛眼遠頌 楊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頭人 一聲殘笛離亭晩 君向*瀟湘我向*秦 雲門杲頌 殺人須是殺人漢 當下一刀成兩段 頭臂雖虧劒刃鋒 何似秦時*?轢鑚 竹庵珪頌 船子下楊州 浮萍逐水流 一聲*河滿子 千古動悲愁 育王諶頌 五蘊俱空 一劒尤快 *擬議蹰躊 氷消瓦解 百千三昧圓融無礙 神通自在 師子尊者無端無端 罽賓國王叵耐叵耐 遂喝一喝云 三十年後 有人擧在 慈航朴頌 金爐香盡*漏聲殘 *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欄干 心聞賁頌 了後酬償話始圓 本來空是惡因緣 而今斬斷無消息 且得怨家離眼前 寒嵓升頌 苦海茫茫*幾許深 前波後浪自浮沈 一言懺盡*三生業 但念*南無*觀世音 介庵朋頌 未..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4칙(한글)

【九四】 마나라(*摩拏羅) 존자의 게에 이르되 마음이 만경(萬境)을 따라 구르나니/ 구르는 곳이 실로 능히 그윽하다/ 흐름을 따라 성품을 알아 얻으면/ 기쁨도 없고 또한 근심도 없다. 지비자(知非子)가 송하되 조계가 스스로 이르되 전혀 기량이 없다(*曹溪自云全無伎倆)하니/ 백초두상에서 노승을 천취하라(*薦取老僧百草頭上)/ 나에게 1구가 있어 수파축랑(*隨波逐浪)하나니/ 무우무희(無憂無喜)하여 천진(天眞)에 맡기고/ 번뇌를 단절하지 않아도 보리(菩提)가 자란다. 운문언(雲門偃)이, 중이 묻되 무엇이 이 구르는 곳이 실로 능히 그윽함입니까 함으로 인해 스님이 이르되 흘료설두(*吃了舌頭)야, 노승이 3천 리를 거꾸로 도주한다. 또 묻되 무엇이 이 흐름을 따라 성품을 알아 얻음입니까. 스님이 이르되 만두(饅頭)..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4칙(한문)

【九四】*摩拏羅尊者偈云 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知非子頌 *曹溪自云全無伎倆 *薦取老僧百草頭上 我有一句*隨波逐浪 無憂無喜任天眞 不斷煩惱菩提長 雲門偃因僧問 如何是轉處實能幽 師云 *吃了舌頭 老僧倒走三千里 又問 如何是隨流認得性 師云 饅頭*䭔子 *摩訶般若波羅蜜 又有時答云 *東堂月朗*西堂暗 *上方岳上堂擧此話 拈起拄杖云 拄杖子是境 那个是性 識得境 何處有性 識得性 何處有境 師良久拈起拄杖云 看看 拄杖子踣跳上三十三天 聽*梵王帝釋說般若波羅蜜 却往南贍部洲北欝單越 叱喝諸方老和尙 不會末後句 見諸仁者*不薦後 却向上方手內 指東劃西道 這一隊*飯帒子 若有*孔竅 向後*鼻孔遼天 若無孔竅 朝打三千 暮打八百 師以拄杖 一時趂散 智海逸上堂擧此話云 *入鄕隨俗 *君子可入 致在一邊 雲門道 *逐物意移 是何人境界 良久拈起拄杖云 祖師來也 ..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3칙(한글)

【九三】 바수반두(*婆修盤頭) 존자의 게에 이르되 물거품과 환(幻)은 한가지로 걸림 없거늘/ 어찌하여 요오(不了)치 못하는가/ 법을 통달함이 그 중에 있나니/ 지금도 아니고 또한 옛도 아니다. 운봉열(雲峯悅)이 차화를 들고 갑자기 주장자를 집어 이르되 삼세 제불과 6대 조사와 천하 납승의 콧구멍이 모두 이 속에 있다. 또 향대(*香臺)를 한 번(一下) 치고 이르되 남섬부주(*南贍部洲)며 북울단월(*北欝單越)이다. 서광본(*瑞光本)이 차화를 들고 이르되 이미 금고(今古)가 아니거늘 무엇이 이 기중(其中; 그 중)인가. 도리어 아느냐, 삼세제불이 나와서 기중(其中)에 있고 육대조사가 나와서 기중에 있고 천하 노화상이 나와서 기중에 있고 일대장교(一大藏敎)가 나와서 기중에 있다. 만약 기중을 통달할진대 통하지..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3칙(한문)

【九三】*婆修盤頭尊者偈云 泡幻同無碍 如何不了悟 達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雲峯悅擧此話 驀拈拄杖云 三世諸佛 六代祖師 天下衲僧鼻孔 揔在這裏 又打*香臺一下云 *南贍部洲 *北欝單越 *瑞光本擧此話云 旣非今古 作麽生是其中 還會麽 三世諸佛出在其中 六代祖師出在其中 天下老和尙出在其中 一大藏敎出在其中 若達其中 無法不通 可謂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咄 又擧此話云 旣非今古是什麽 還會麽 以拄杖卓一下云 幻出也 佛眼遠上堂擧前二句云 眼裏瞳人吹*叫子 擧後二句云 六隻*骰子滿盤紅 大衆 時人爲什麽 坐地看楊州 鉢盂着柄新翻*㨾 牛上騎牛笑殺人 白雲昺上堂擧此話云 諸仁者 四大五蘊是泡幻 見聞覺知是泡幻 *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 山河大地有情*器世閒 無不是泡幻 那箇是無碍 若也見得 方知道 終日忙忙*那事無妨 苟或未然 易尋溪上路 難覔洞中天 ●第九三則; 此話出傳燈錄二 ●婆修..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2칙

【九二】*迦耶舍多至月氏國 見*鳩摩羅多 問 是何徒衆 祖云 是佛弟子 彼聞佛號 心神悚然 卽時閉戶 祖良久 扣其門 彼曰 此舍無人 祖曰 答無者誰 彼聞語異 遽開門迎接*汾州昭代云 洎合忘却 雲居元頌 此舍無人應者誰 開門相見絶狐疑 那堪更問從前夢 又落靈山第七槌 ●第九二則; 此話出傳燈錄二 ●迦耶舍多; 諸書通稱伽耶舍多 又稱僧佉耶舍 禪宗第十八祖 摩提國人 姓鬱頭藍 父天蓋 母方聖 一日 手持圓鏡出遊 遇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得度 受具足戒 [傳燈錄二 寶林傳] ●鳩摩羅多; kumāralāta 禪宗第十九祖 又作鳩摩羅陀 鳩摩羅馱 矩摩邏多 拘摩羅邏多 此云童受 童首 豪童 童子 又稱美名童子 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 臨滅卽其座上 以指爪剺面 如紅蓮開 出大光明 照曜四衆 乃趣寂滅 [傳燈錄二 傳法正宗記三] ●汾州昭; 汾州善昭 猶汾陽善昭 見下第一三三四則 【九二】 가야사다(..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1칙

【九一】*僧伽難提 因風吹銅鈴鳴 乃問 鈴鳴耶 風鳴耶 *童子曰 非風鈴鳴 我心鳴耳 祖曰 非風鈴鳴 心復誰乎 童子云 俱寂靜故 *非三昧也 祖云 善哉善哉 繼吾道者非子而誰 悅齋居士頌 非風非鈴 水綠山靑 非風非幡 綠水靑山此錄兼擧風幡話 芭蕉拈 尊者大似憐兒不覺醜 ●第九一則; 此話出廣燈錄四 ●僧伽難提; Saṃghanandi 又作僧迦那提 僧佉難提 禪宗第十七祖 室羅閥城寶莊嚴王之子 [傳燈錄二 傳法正宗記三 佛祖歷代通載五] ●童子; 後爲禪宗第十八祖伽耶舍多 童子 梵語究摩羅 鳩摩羅迦 爲八歲以上未冠者之總稱 西國希出家而寄侍於比丘所者 稱曰童子 又經中稱菩薩爲童子 卽非稚齒 以菩薩是如來之王子故也 又取無婬欲念 如世童子之意 [寄歸傳三 玄應音義五 釋氏要覽上] ●非三昧也; 除廣燈錄外諸禪書 皆無非三昧也四字 【九一】 승가난제(*僧伽難提)가 바람이 불어 동령(銅..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90칙

【九○】*龍樹大士 見*迦那提婆來 先令侍者 將一鉢水 置面前 迦那提婆 乃以一針投之 樹大喜 瑯瑘覺頌 龍猛盂中水 提婆*毳上針 人人爭得失 箇箇話疎親 不覩雲中鴈 焉知*沙塞深 農人移片磉 磉下獲黃金 心聞賁頌 *漏傳*長樂*未央靜 月瀉*甘泉*大液秋 夜半樂聲迴*步輦 喚迴*三十六宮愁 ●第九○則;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六 十四祖龍樹大士 見十五祖迦那提婆來 先令侍者將一椀水致面前 提婆見乃取一鍼投之 祖由是大喜 ▲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四 時提婆菩薩自執師子國來求論難 造門請通 門司爲白 龍猛素知其名 遂滿鉢盛水 令弟子持出示之 提婆見水 默而投針 弟子將還 龍猛見已 深加喜歎 曰 水之澄滿 以方我德 彼來投針 遂窮其底 若斯人者 可與論玄議道 囑以傳燈 卽令引入 ●龍樹; 禪宗第十四祖 梵語那伽閼剌樹那 華言龍猛(舊曰 龍樹) 南印度婆羅門種姓出身 自幼穎悟 學四吠陀 天文地理圖緯祕藏..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89칙

【八九】*馬鳴祖師 一日有一外道索論議 集國王大臣 并及四衆 俱會論場 馬鳴云 汝義以何爲宗 外道云 凡有言說 我皆能破 馬鳴乃指國王云 當今國土康寧 大王長壽 請汝破之 外道屈伏 法眞一頌 *六師叛正起干戈 自謂無能奈我何 *九十六宗令*結舌 不消一曲大平歌 ●第八九則;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四十 西天有一外道 索馬鳴祖師論義 集國王大臣并及四衆 俱會論場 馬鳴云 汝義以何爲宗 外道云 凡有言說 我皆能破 馬鳴乃指國王云 當今國土康寧 大王長壽 請汝破之 外道屈伏 ▲馬鳴菩薩傳(一卷 後秦 鳩摩羅什譯) 長老脇言 吾旣年邁故從遠來 又先在此坐理應先語 外道言 亦可爾耳 現汝所說吾盡當破 長老脇卽言 當今天下泰平 大王長壽 國土豐樂 無諸災患 外道默然不知所言 論法無對卽墮負處 伏爲弟子剃除鬚髮 ●馬鳴; 禪宗第十二祖 梵語阿濕縛窶沙 或名阿濕矩沙 華言馬鳴 波羅柰國人 亦稱功勝 功德日 ..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88칙

【八八】*脇尊者 因*富那夜奢作童子時來 乃問 爾從何來 曰 我心非往 祖云 爾住何所 曰 我心非止 祖云 爾不定耶 曰 諸佛亦然 祖云 爾非諸佛 曰 諸佛亦非 翠嵓芝拈 祖師與童子 一問一答 摠欠會在 如今作麽生會 妙喜云 直饒如今會得 更叅*三生六十劫 ●第八八則; 此話出傳燈錄一 ●富那夜奢; puṇyayaśas 又作富那耶舍 按傳燈錄一 禪宗第十一祖(一說十祖) 華氏國人 姓瞿曇氏 父寶身 得法於脇尊者 詣波羅柰國 與馬鳴對論佛法 如來大法眼藏付於馬鳴 [付法藏傳五 寶林傳三 佛祖統紀五] ●脇尊者; Pārśva 梵語波栗濕縛 又作波奢 華言難生 禪宗第十祖 中印度人 本名難生 年八十捨家染衣 後値伏馱尊者 執侍左右 未嘗睡眠 謂其脇不至席 遂號脇尊者 或云脅比丘 脅羅漢 脅尊者後奉迦膩色迦王之命 於迦濕彌羅國 與五百聖賢共編纂大毘婆沙論 [傳燈錄一 付法藏因緣傳五 西域記..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87칙

【八七】*婆須密尊者偈云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黃龍心擧此話云 便伊麽休去 停橈把纜 且向灣裏泊船 若據衲僧門下 天地懸隔 且道 衲僧門下 有甚長處 *楖?橫擔不顧人 直入千峰萬峰去 長靈卓上堂云 心同虛空界 箇中有買賣 示等虛空法 處處皆周匝 證得虛空時 全收復是誰 無是無非法 一離還一合 汝等諸人 還知落處麽 良久云 不因霜雪苦 那辨*歲寒心 育王諶云 心同虛空界 無內亦無外 示等虛空法 觸處皆周匝 證得虛空時 當仁不讓師 無是無非法 百川唯海納 若然者 山花不費栽培力 自有春風*管帶伊 ●第八七則; 此話出傳燈錄一 ●婆須密; Vasumitra 又作婆須蜜 此云天友 世友 禪宗第七祖 北天竺國人 姓頗羅墮 常服淨衣 執酒器 遊行里閈 或吟或嘯 人謂之狂 及遇彌遮迦尊者 宣如來往誌 自惺前緣投器出家 得法行化 [傳燈錄一 慧琳音義二十三] ●楖?; 楖 ..

선문염송집 권3 제86칙

【八六】*彌遮迦尊者偈曰 無心無可得 說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晦堂心擧前句云 祖師門戶 已是擊開 繡出鴛鴦 任爾諸人覷看 且道 金針落在甚麽處 復擧後句云 會麽 南山輕薄一聲雷 *從頭喚起昆蟲寐 ●第八六則; 此話出傳燈錄一 ●彌遮迦; Miccaka. 禪宗第六祖 中印度人 遊化北印度 得婆須蜜付囑大法 入於師子奮迅三昧 身踴虛空 復回本座而自焚化 [傳燈錄一] ●從頭; 一一 全部 【八六】 미차가(*彌遮迦) 존자의 게에 가로되 마음도 없고 가히 얻음도 없나니/ 설해 얻으면 이름이 법이 아니다/ 만약 마음이 마음 아닌 줄 요득한다면/ 비로소 심과 심법을 알리라. 회당심(晦堂心)이 전구(前句)를 들고 이르되 조사의 문호를 이미 이 격개(擊開)하여 원앙을 수놓아 내었으니 너희 제인의 엿보는 대로 일임하거니와 그래 말하라 금침(金針)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