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 50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공수좌(空首座)

福州空首座 在江西雲門菴 一日 妙喜老師問其香嚴上樹話 對以好對春風唱鷓鴣 及徵之 是樹上語 是樹下語 空罔然 尋避宼之曹谿 復趨臨川疎山 時草堂淸和尙在焉 因看前話有所證 自謂頓見妙喜用處 遂歸閩 寓古田秀峰 道望四馳 而屢却名刹之招 東禪淨禪師 有偈調之曰 山龜有殻藏頭尾 七十二鑽不奈何 恰似秀峰空首座 嘉招不肯出煙蘿 答曰 敢將不出以爲高 朽索其如六馬何 賴有舀谿長柄杓 不妨霜月在松蘿 空之偈句風韻高妙 於事理尤爲圓融 如贈撮藥道人曰 當陽拈出大家看 來處分明去處端 總是諸人自遮護 先生毫髮不相謾 又貽修漏道者曰 是處叢林走一遭 敲甎打瓦不辭勞 忽然踏著通天竅 始覺從前立處高 又雪中和僧偈曰 蓋覆乾坤似有功 洞然明白又無蹤 其如未識無蹤處 玉屑霏霏落眼中 曾侍郞吉甫甞有詩寄之曰 江西句法空公得 一向逃禪挽不回 深密伽陀妙天下 無人知道派中來 其爲名公擊節如此 ●香嚴上樹; 香嚴卽..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화장민(華藏民; 安民)

金陵華藏民禪師 初講楞嚴經於成都 聽徒獨盛 于時圜悟禪師住昭覺 民率其友勝公 扣以敎外別傳之旨 偶僧請益十玄談 方擧問 君心印作何顔 圓悟厲聲曰 文彩已彰 民聞而恍然 自謂至到矣 圜悟知其以意領解 遂示本色鉗鎚 民則罔措 數日 復陳己見曰 拈椎竪拂 豈不是一切世界諸所有物 皆卽玅明眞心 圜悟曰 汝元來在這裏作活計 民又曰 下喝敲牀 豈不是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圜悟曰 敎中道 妙性圓明 離諸名相 本來無有世界衆生 是如何 民悚然無以醻 逮圜悟出蜀 住湖北夾山 民亦罷講而至 因晩參擧 僧問巖頭 古帆未挂時如何 巖頭云 後園驢喫草 民莫涯其意 乃詰於圜悟 及使理前話而問 乃答以庭前柏樹子 民遽大徹 尋命爲堂中第一座 圜悟陞堂 有偈美之曰 休淹四分罷楞嚴 按下雲頭徹底參 莫學亮公親馬祖 須知德嶠訪龍潭 七年往返遊昭覺 萬里翱翔上碧巖 今日煩充第一座 百花叢裏現優曇 勝亦爲圜悟之嗣 住泗州普照..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광혜련(廣慧璉; 元璉)

汝陽廣慧璉禪師 泉州晉江人也 世姓陳 年志于學 占報劬院之僧籍 繼依招慶眞覺禪師 日事炊㸑 有間誦經 眞覺見而問曰 汝念甚麽經 對曰 維摩經 眞覺曰 經在這裏 維摩在甚麽處 璉茫然無以醻 泣涕曰 大丈夫漢被人一問 無詞可措 豈不媿哉 於是謁閩中尊宿 僅五十餘員 不能契旨 卽趨河南首山念禪師 因致問曰 學人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 念曰 家家門前火把子 璉豁然大悟 尋擢居堂中第一座 於景德甲辰歲 開法廣慧 是時王參政署由給事中出知汝陽 璉入州治 見其判事次 便問 作麽生是郡主一管筆 王曰 來者便判 璉曰 忽然總不恁麽來時如何 王作擲筆勢 又許郞中式漕西蜀 經由謁璉 適接見於佛前 許曰 先拜佛 先拜長老 璉曰 蝦䗫吞大蟲 許曰 恁麽則總不拜去也 璉曰 運使話墮 許曰 許長老具一隻眼 璉以衣袖便拂 許曰 今日看破 便禮拜 丁晉公以詩送宣賜進奉紅綃封龍字茶與璉 密緘龍焙火前春 翠字紅綃慰眼新 品字至..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불안선사(佛眼禪師; 淸遠)

佛眼禪師 住舒州龍門 甞題語于延壽壁間曰 佛許有病者當療治 容有將息所也 禪林凡有數名 或曰涅槃 見法身常住 了法不生也 或曰省行 知此違緣皆從行苦也 或曰延壽 欲得慧命扶持色身也 其實使人了生死處也 多見少覺微恙 便入此堂 不强支吾 便求補益 及乎久病 思念鄕閭 不善退思滅除苦本 先聖云 病者 衆生之良藥 若善服食 無不瘥者也 又尊宿云 須知有不病者 故明書示以告後來 觀其規詠風巾塵履者 豈特今退思苦本而已 抑欲使遵乍可有戒而死之 訓其明切精審 可謂藥石之言矣 嗚呼 是大醫王 其佛眼之謂乎 ●延壽; 延壽堂 又作涅槃堂 省行堂 無常院 將息寮 禪林中 病僧用以療病休養之堂 含有祈求延長色身壽命而延續法身慧命之意 故稱延壽堂 ▲釋氏要覽下 西域傳云 祇桓西北角 日光沒處 爲無常院 若有病者 當安其中 意爲凡人內心貪著房舍衣鉢道具 生戀著心 無厭背故 制此堂 令聞名見題 悟一切法無有常故..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대위지(大潙智)

大潙智禪師 號大圓叟 居秀州靑鎻之西菴 時參政陳公去非 相與過從 講道爲樂 因問以寂然不動時如何 智曰 千聖不能覓其蹤 又問 感而遂通 又作麽生 智曰 萬化不能覆其體 公欣然以謂聞所未聞 作小詩呈似於智 以見意曰 自得安心法 悠然不賦詩 忽逢重九日 無奈菊花枝 一日 普淨院範鍾成 盛集緇素讚喜 公率智與焉 公曰 老僧首安能著語而擊哉 西菴老人不可吝法布施 智遂操鯨曰 長子羅睺羅 遵受如來敕 撞鍾發大機 阿難圓信入 我今撞此鍾 見聞獲大益 上徹三千界 下透無窮極 塵劫逈寥寥 太空常寂寂 息苦與停酸 皆承此恩力 於是四衆歎呼 爲非常佛事 智常擧三世諸佛不知有 狸奴白牯却知有而拈曰 三世諸佛旣不知有 狸奴白牯又何曾夢見 灼然須知向上知有底人始得 且作麽生是知有底人 又繼以頌發揮之曰 喫官酒臥官階 當處死當處埋 沙場無限英靈漢 堆山積嶽靈屍骸 其提唱又如此 智出世而齒少 雖作略不讓雄於諸方 其..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개선겸(開善謙; 道謙)

建州開善謙禪師 平居不倦誨人 而形於尺素 尤爲曲折 有曰 時光易過 且緊緊做工夫 別無工夫 但放下便是 只將心識上所有底一時放下 此是眞正徑截工夫 若別有工夫 盡是癡狂外邊走 山僧尋常道 行住坐臥決定不是 見聞覺知決定不是 思量分別決定不是 語言問答決定不是 試絶却此四箇路頭看 若不絶 決定不悟此四箇路頭 若絶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云 無 如何是佛 雲門道 乾屎橛 管取呵呵大笑 謙之言如雲廓天布 以授學者 與夫浮詞濫說 何啻天冠地屨 然福不逮慧 出世未幾而卒 於謙雖無恨 惜乎法門不幸耳 ●時光; 時節光陰 卽時間 時候 ●山僧; 猶云山野僧 謙辭也 ●佛性; 佛者覺悟也 一切衆生皆有覺悟之性 名爲佛性 性者不改之義也 通因果而不改自體是云性 ▲涅槃經二十七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涅槃經二十八 欲見佛性 應當觀察時節形色 ●管取; 包管 肯定 取 後綴 ●天冠..

태화당수세록(泰華堂隨歲錄) 2025년 을사중추우음(乙巳仲秋偶吟)

을사중추우음(乙巳仲秋偶吟) 춘화삼춘의희거(春花三春依稀去) 추월구추방불래(秋月九秋彷彿來) 종일응연만려망(終日凝然萬慮忘) 도무일사괘흉회(都無一事掛胸懷) 만도내조시중추(謾道來朝是仲秋) 소살태화당주재(笑殺泰華堂主在) 만사무심도합두(萬事無心道合頭) 한습부장소해해(寒拾拊掌笑咍咍) 춘화의 삼춘(三春)은 의희(依稀) 지나가고추월(秋月)의 구추(九秋)는 방불(彷彿)하게 오는구나종일 응연(凝然)하여 만려(萬慮)를 잊었나니도무지 일사도 흉희에 걸어둠이 없도다. 도연(徒然)히 말하되 내조(來朝)는 이 중추라 하거니와태화당주(泰華堂主)를 너무 웃겼다만사는 무심해야 도가 합두(合頭)니한습(寒拾)이 손뼉 치며 해해(咍咍) 웃는구나. 제목 해석 을사년 중추에 우연히 읊다.3행 응연(凝然)은 거지(擧止; 행동거지)가 안상(安詳)..

태화당수세록 2025.11.20

태화당수세록(泰華堂隨歲錄) 2025년 사송포도즙(謝送葡萄汁)

사송포도즙(謝送葡萄汁) 풍취일자경기월(風吹日炙經幾月)과과영롱사청주(顆顆玲瓏似靑珠)착즙일철쇄간장(搾汁一啜灑肝腸)선경하필멱호리(仙境何必覓壺裏) 바람 불고 해가 쬐며 몇 달이나 겪었더냐알알이 영롱하여 청주와 같구나착즙하여 한 번 마시매 간장을 씻나니선경을 하필 호리병박 속에서 찾겠는가. 제목 포도즙을 보내 주심에 감사하다. 4행 호리병박 속이란 호중천지(壺中天地)니 한(漢)의 여남(汝南) 사람인 비장방(費長房)의 고사(故事)니 위 호천(壺天)에 이미 나왔음.

태화당수세록 2025.11.20

태화당수세록(泰華堂隨歲錄) 2025년 어주원각경주역발(御註圓覺經註譯跋)

어주원각경주역발(御註圓覺經註譯跋) 御註圓覺經 南宋孝宗皇帝所註底 直截直解無繁枝葉 便於萬民之看讀矣 可謂作家君王天然有在 淨圓繼羅湖野錄註譯 立地著手 後十日告畢 異昔入註 煞略註釋 補入目錄 初刊複寫一十五部 寄留心於斯道者 祗恐知我者如爪上土爾 檀紀四三五八年 乙巳 八月二十六日 泰華堂 淨圓識 어주원각경(御註圓覺經)은 남송(南宋) 효종황제(孝宗皇帝; 1127-1194 在位 1162–1189)가 소주(所註)한 것이니 직절직해(直截直解)하여 번거로운 지엽(枝葉)이 없어 만민(萬民)의 간독(看讀)에 편할 것이다. 가위(可謂) 작가(作家)인 군왕(君王)이 천연(天然)으로 있다. 정원(淨圓)이 나호야록주역(羅湖野錄註譯)에 이어 입지(立地; 즉시) 착수하여 10일 후에 고필(告畢)했다. 지난날(昔)의 입주(入註)와 달리 주석을 쇄략(..

태화당수세록 2025.11.20

태화당수세록(泰華堂隨歲錄) 2025년 나호야록주역발(羅湖野錄註譯跋)

나호야록주역발(羅湖野錄註譯跋) 自從今年二月禪關策進註譯畢後 做粥飯僧 無爲消日 歷半年許 愈增神疲身衰 覺得不如重操舊業度此殘生 遂下手羅湖野錄之譯韓工作 經百日後告終 本註補註合一千三百二十餘目也 初刊複寫十五部 而應時宜云檀紀四三五八年 乙巳仲秋 泰華堂 淨圓題 금년 2월 선관책진의 주역(註譯)을 마친 후로부터 죽반승(粥飯僧)을 지어 무위소일(無爲消日)하며 반 년 가량을 겪었는데 더욱(愈) 신피신쇠(神疲身衰)를 더했다. 구업(舊業)을 중조(重操; 거듭 잡다)하여 이 잔생(殘生)을 지냄만 같지 못함을 각득(覺得)했고 드디어 나호야록의 역한공작(譯韓工作)에 하수(下手; 着手)하여 백 일을 경과한 후 고종(告終)했다. 본주(本註)와 보주(補註)의 합(合)이 1천3백2십여 목(目)이다. 초간(初刊)으로 15부(部)를 복사(複寫)하..

태화당수세록 2025.11.20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소황문(蘇黃門) 자유(子由)

蘇黃門子由 元豐三年 以睢陽從事左遷筠陽榷筦之任 是時洪州景德順禪師與其父文安先生有契分 因往訪焉 相從甚樂 咨以心法 順示古德搐鼻因緣 久之有省 作偈呈順曰 中年聞道覺前非 邂逅相逢老順師 搐鼻俓參眞面目 掉頭不受別鉗鎚 枯藤破衲公何事 白酒靑鹽我是誰 慚愧東軒殘月上 一盃甘露滑如飴 暨紹聖元年 復至筠 順化逾年矣 公禮其繪像 述讚于左曰 與訥偕行 與璉同處 於南得法 爲南長子 成就緇白 可名爲老 慈憫黑暗 可名爲姥 我初不識 以先子故 訪我高安 示搐鼻語 再來不見 作禮縑素 向也無來 今亦奚去 蓋順訥偕行出蜀 而順嗣黃龍 訥住圓通 而大覺璉掌記室 則與順同處 唯以仁慈祐物 叢林目之曰順婆婆 公爲表而出之 良有以也 雖嗣法無聞 然有公 則所謂一麟足矣 ●黃門; 一宦官的異稱 後漢時代 署宦者於黃門令中黃門等諸官職 故名焉 二黃門侍郞或給事黃門侍郞的簡稱 秦漢時 宮門多油漆成黃色 故稱..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유정선사(惟正禪師)

惟正禪師 字煥然 華亭黃氏子 幼從臨安北山資壽本如肆業 且將較藝於有司 如使禱觀音像以求陰相 正謝曰 豈忍獨私於己哉 郡人朱紹安聞而嘉歎 欲啓帑度之 正慨然曰 古人度人以淸機密旨 今返是 去古亦遠矣 吾墮三寶數 當有其時 已而 遇祥符覃恩 得諧素志 旣學三觀於天台 復詣徑山 參老宿居素而得旨 素住淨土院 正輔相 久而繼席焉 然爲人高簡 律身精嚴 名卿巨公多所推重 葉內翰淸臣牧金陵 迎正語道 選日集賓 欲以優禮尊奉 及期 正作偈辭之 昨日曾將今日期 出門倚杖又思惟 爲僧只合居巖谷 國士筵中甚不宜 又途中逢進山主 以偈贈之曰 貌古形疎倚杖藜 分明𦘕出須菩提 解空不許離聲色 似聽孤猿月下啼 正識慮洗然 不牽世累 雅愛跨黃犢出入 臨安守蔣侍郞堂有詩曰 禪客尋常入舊都 黃牛角上掛缾盂 有時帶雪穿雲去 便好和雲𦘕作圖 其爲名公賞重如此 平生製作號爲錦谿集三十卷 前二偈竝見集中 而出處大槩亦塔銘..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담당준(湛堂準; 文準)

寶峰湛堂準禪師 有十二時頌曰 雞鳴丑 念佛起來嬾開口 上樓敲磬兩三聲 驚散飛禽方丈後 平旦寅 當人有道事須親 不聞先聖有慈訓 莫認癡狂作近隣 日出卯 大道分明莫外討 日用縱橫在目前 逢原左右拈來草 食時辰 更無一法可當情 千里出山雲有色 一源投㵎水無聲 禺中巳 龍象須觀第一義 若向其中覔是非 見解何曾有李二 日南午 理事相諳更相互 三門拈向燈籠頭 休問佗家覓歸路 日映未 法身淸淨絶方比 乾坤遐邇盡東西 千山萬山翠相倚 晡時申 由來大道絶疎親 陽和九月百花發 須信壺中別有春 日入酉 淨室焚香孤坐久 忽然月上漏東牕 照我牀前瑞香斗 黃昏戌 樓上鳴鍾已落日 行人旅店宿長途 花上遊蜂罷采蜜 人定亥 老鼠此時正無礙 忽然燈滅寢堂前 牀前咬我靸鞵袋 半夜子 夢裏分明被人使 連宵合藥到天光 起來何處有白芷 妙喜老師爲誦出 而書其後曰 湛堂老人作十二時頌 家風不減趙州 而語錄無有 謹令侍者了德錄數本 ..

나호야록하(羅湖野錄下) 불혜천(佛慧泉; 法泉)

羅湖野錄下 宋 江西沙門 曉瑩 集 蔣山佛慧泉禪師 叢林謂之泉萬卷 紹聖元年 東坡居士有嶺外之行 舟次金陵 阻風江滸 旣迎其至 從容語道 東坡遂問曰 如何是智海之燈 泉遽對以偈曰 指出明明是甚麽 擧頭鷂子穿雲過 從來這盌最希奇 解問燈人能幾箇 東坡於是欣然 以詩紀其事曰 今日江頭天色惡 砲車雲起風欲作 獨望鍾山喚寶公 林間白塔如孤鶴 寶公骨冷喚不譍 却有老泉來喚人 電眸虎齒霹靂舌 爲余吹散千峰雲 南來萬里亦何事 一酌曹谿知水味 佗年若𦘕蔣山圖 仍作泉公喚居士 泉復說偈送行曰 脚下曹谿去路通 登堂無復問幡風 好將鍾阜臨岐句 說似當年踏碓翁 噫 東坡平生夷險一致 非與憂患爭者 不然 正當放浪嶺海之時 豈能問智海燈耶 泉奮霹靂舌 爲吹散千峰之雲 在東坡不爲無得也 ●佛慧泉; 法泉 宋代雲門宗僧 隨州(湖北隨縣南)人 俗姓時 自幼才敏 依龍居山智門院之信玘出家 受具足戒後 參雲居曉舜(雲門下..

나호야록상(羅湖野錄上) 설당행(雪堂行; 道行)

烏巨雪堂行禪師 與淨無染書曰 比見禪人傳錄公拈古 於中有僧問趙州 如何是佛殿裏底 拈云 須知一箇髑髏裏 內有撑天柱地人 愚竊疑傳錄之誤 此決不是公語也 何故 蓋楊岐子孫終不肯認箇鑑覺 若認鑑覺 陰界尙出不得 何有宗門奇特事耶 因此亦甞頌之 特恃愛照 謾以浼聞 頌曰 不立孤危機未峻 趙州老子玉無瑕 當頭指出殿裏底 剗盡茫茫眼界花 行之眞慈 爲不請友 以書規拈古之失 以頌明趙州之意 於宗門有補矣 若吾徒不顧其謬 妄自提掇 豈獨爲明眼噱端 亦招謗法之愆 可不戒哉 ●雪堂行; 道行(1089-1151) 宋代楊岐派僧 字雪堂 處州(位於浙江)人 俗姓葉 十九歲從覺印子英出家 參禮龍門寺佛眼淸遠 得其玄旨 竝嗣其法 建炎二年(1128)開法於壽寧 歷住法海 天寧 烏巨等諸刹 紹興二十一年示寂 壽六十三 [普燈錄十六 聯燈會要十七] ●傳錄; 傳抄的方式進行文字複制的行爲 ●拈古; 擧出前人公案機..

나호야록상 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