전체 글 16753

전등록 권5 혜충국사(慧忠國師) 01

西京光宅寺慧忠國師者越州諸暨人也 姓冉氏 自受心印居南陽白崖山黨子谷 四十餘祀不下山門 道行聞于帝里 唐肅宗上元二年勅中使孫朝進 齎詔徵赴京 待以師禮 初居千福寺西禪院 及代宗臨御復迎止光宅精藍 十有六載隨機說法 時有西天大耳三藏 到京云 得他心慧眼 帝勅令與國師試驗 三藏才見師便禮拜立于右邊 師問曰 汝得他心通耶 對曰 不敢 師曰 汝道老僧卽今在什麽處 曰和尙是一國之師 何得却去西川看競渡 師再問 汝道老僧卽今在什麽處 曰和尙是一國之師 何得却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 師第三問語亦同前 三藏良久罔知去處 師叱曰 遮野狐精 他心通在什麽處 三藏無對〈僧問仰山曰 大耳三藏第三度爲什麽不見國師 仰山曰 前兩度是涉境心 後入自受用三昧 所以不見 又有僧擧前語問玄沙 玄沙曰 汝道前兩度還見麽 玄覺云 前兩度若見 後來爲什麽不見 且道利害在什麽處 僧問趙州曰 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見國師 未審國師在什麽處 ..

전등록 2023.02.21

전등록 권5 영도선사(令韜禪師)

曹谿令韜禪師者吉州人也 姓張氏 依六祖出家 未嘗離左右 祖歸寂遂爲衣塔主 唐開元四年玄宗聆其德風詔令赴闕 師辭疾不起 上元元年肅宗遣使取傳法衣入內供養 仍勅師隨衣入朝 師亦以疾辭 終于本山 壽九十五 勅諡大曉禪師 ●塔主; 管理守護塔的僧人 ●德風; 祖庭事苑二 德風 論語(顔淵) 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 조계 영도선사(令韜禪師)란 자는 길주(吉州) 사람이며 성이 장씨다. 6조에게 의지해 출가했고 일찍이 좌우를 여의지 않았다. 6조가 귀적(歸寂)하자 의탑주(衣塔主)가 되었다. 당 개원(開元) 4년(716) 현종(玄宗)이 그의 덕풍(德風)을 듣고(聆) 조령(詔令)으로 대궐에 다다르게 했으나 스님이 사질(辭疾)하며 일어나지 않았다. 상원(上元) 원년(元年; 760) 숙종(肅宗)이 사자(使者)를 보내어 전법의(傳法衣)를 취해 대..

전등록 2023.02.21

전등록 권5 현책선사(玄策禪師)

婺州玄策禪師者婺州金華人也 出家遊方屆于河朔 有智隍禪師者 曾謁黃梅五祖 庵居二十年自謂正受 師知隍所得未眞 往問曰 汝坐於此作麽 隍曰入定 師曰 汝言入定 有心耶無心耶 若有心者一切蠢動之類皆應得定 若無心者一切草木之流亦合得定 曰我正入定時 則不見有有無之心 師曰 旣不見有有無之心 卽是常定 何有出入 若有出入則非大定 隍無語良久 問師嗣誰 師曰 我師曹谿六祖 曰六祖以何爲禪定 師曰 我師云 夫妙湛圓寂體用如如 五陰本空六塵非有 不出不入不定不亂 禪性無住離住禪寂 禪性無生離生禪想 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隍聞此說 遂造于曹谿請決疑翳 而祖意與師冥符 隍始開悟 師後却歸金華 大開法席 ●婺州; 今浙江省金華 ●河朔; 地區名 古代泛指黃河以北的地區 ●大定; 佛海瞎堂廣錄二 上(指宋孝宗)曰 修禪定者如何 師奏云 初機若有所習 則不名大定 大定等虗空 了無修習處 亦無起滅出入處 陛下..

전등록 2023.02.21

전등록 권5 본정선사(本淨禪師) 09

又有近臣 問曰 此身從何而來 百年之後復歸何處 師曰 如人夢時從何而來 睡覺時從何而去 曰夢時不可言無 旣覺不可言有 雖有有無來往無所 師曰 貧道此身亦如其夢 又有偈曰 視生如在夢 夢裏實是鬧 忽覺萬事休 還同睡時悟 智者會悟夢 迷人信夢鬧 會夢如兩般 一悟無別悟 富貴與貧賤 更亦無別路 上元二年五月五日歸寂 勅諡大曉禪師 또 근신(近臣)이 있어 문왈(問曰) 이 몸은 어디로 좇아왔으며 백 년 후에 다시 어느 곳으로 돌아갑니까. 사왈(師曰) 사람이 꿈꿀 때 어디로 좇아오며 잠에서 깨었을 때 어디로 좇아가느냐 함과 같습니다. 가로되 꿈꿀 때 가히 없다고 말하지 못하고 이미 깨어선 가히 있다고 말하지 못합니다. 비록 유무(有無)가 있더라도 내왕(來往)에 처소가 없습니다. 사왈 빈도(貧道)의 이 몸도 또한 그 꿈과 같습니다. 또 게가 있어 가로..

전등록 2023.02.20

전등록 권5 본정선사(本淨禪師) 08

又有達性禪師者 問曰 禪是至妙至微 眞妄雙泯佛道兩亡 修行性空名相不實 世界如幻一切假名 作此解時不可斷絕衆生善惡二根 師曰 善惡二根皆因心有 窮心若有根亦非虛 推心旣無根因何立 經云 善不善法從心化生 善惡業緣本無有實 師又有偈曰 善旣從心生 惡豈離心有 善惡是外緣 於心實不有 捨惡送何處 取善令誰守 傷嗟二見人 攀緣兩頭走 若悟本無心 始悔從前咎 ●攀緣; 攀取緣慮 心念執著于塵俗事物 如同猿猴攀樹 佛家稱爲攀緣 또 달성선사(達性禪師)란 자가 있어 문왈(問曰) 선(禪)은 이 지묘지미(至妙至微)합니다. 진망(眞妄)이 쌍민(雙泯; 雙亡)하고 불도(佛道)가 양망(兩亡)하고 수행(修行)의 자성이 공(空)했고 명상(名相)이 실제(實際)가 아니고 세계(世界)는 환(幻)과 같고 일체는 가명(假名)이거니와 이 견해를 지을 때 중생의 선악(善惡) 2근(根)을..

전등록 2023.02.20

전등록 권5 본정선사(本淨禪師) 07

又有安禪師者 問曰 道旣假名佛云妄立 十二分敎亦是接物度生 一切是妄以何爲眞 師曰 爲有妄故將眞對妄 推窮妄性本空 眞亦何曾有故 故知眞妄總是假名 二事對治都無實體 窮其根本一切皆空 曰旣言一切是妄 妄亦同眞 眞妄無殊 復是何物 師曰 若言何物 何物亦妄 經云 無相似無比況 言語道斷如鳥飛空 安公慚伏不知所措 師又有偈曰 推眞眞無相 窮妄妄無形 返觀推窮心 知心亦假名 會道亦如此 到頭亦只寧 ●接物度生; 卽接引化度世間衆生 物 人也 ●慚伏; 亦作慚服 慚愧而伏地 羞愧而心服 ●只寧; 義同只麽 또 안선사(安禪師)란 자가 있어 문왈(問曰) 도(道)가 이미 가명(假名)이며 불(佛)도 망립(妄立)이라고 이르시니 십이분교(十二分敎)도 역시(亦是) 접물도생(接物度生)이거늘 일체(一切)가 이 망(妄)이라면 무엇으로써 진(眞)을 삼습니까. 사왈(師曰) 망(妄)이 ..

전등록 2023.02.20

전등록 권5 본정선사(本淨禪師) 06

又有法空禪師者 問曰 佛之與道俱是假名 十二分敎亦應不實 何以從前尊宿皆言修道 師曰 大德錯會經意 道本無修大德彊修 道本無作大德彊作 道本無事彊生多事 道本無知於中彊知 如此見解與道相違 從前尊宿不應如是 自是大德不會 請思之 師又有偈曰 道體本無修 不修自合道 若起修道心 此人不會道 棄却一眞性 却入鬧浩浩 忽逢修道人 第一莫向道 ●十二分敎; 與十二部經 十二分經同 三藏法數三十四 十二分經[亦名十二部經出大智度論] 一修多羅 梵語修多羅 華言契經 契者 上契諸佛之理 下契衆生之機 經者 法也常也 十界同遵曰法 三世不易曰常 此聖敎之總名也 又修多羅卽是長行 直說法相 隨其義理長短 不以字數爲拘也 二祇夜 梵語祇夜 華言應頌 又云重頌 謂應前長行之文 重宣其義 或六句四句三句二句 皆名頌也 三伽陀 梵語伽陀 華言諷頌 謂不頌長行 直說偈句 如金光明經中空品等是也 四尼陀羅 梵語尼..

전등록 2023.02.20

전등록 권5 본정선사(本淨禪師) 05

又有眞禪師者 問云 道旣無心佛有心否 佛之與道是一是二 師曰 不一不異 曰佛度衆生爲有心故 道不度人爲無心故 一度一不度 何得無二 師曰 若言佛度衆生道無度者 此是大德妄生二見 如山僧卽不然 佛是虛名道亦妄立 二俱不實總是假名 一假之中何分二 問曰 佛之與道從是假名 當立名時 是誰爲立 若有立者何得言無 師曰 佛之與道因心而立 推窮立心心亦是無 心旣是無卽悟二俱不實 知如夢幻卽悟本空 彊立佛道二名 此是二乘人見解 師乃說無修無作偈曰 見道方修道 不見復何修 道性如虛空 虛空何所修 遍觀修道者 撥火覓浮漚 但看弄傀儡 線斷一時休 ●傀儡; 祖庭事苑六 傀儡 上口猥切 下落猥切 又云窟此磊 作偶人以戲喜欲舞 本喪家樂也 漢末始用之於喜會 齊後主高緯尤所好 高麗國亦有之 또 진선사(眞禪師)란 자가 있어 문운(問云) 도가 이미 무심(無心)이면 불(佛)은 유심(有心)입니까. 불(佛)..

전등록 2023.02.20

전등록 권5 본정선사(本淨禪師) 04

又有志明禪師者 問曰 若言無心是道 瓦礫無心亦應是道 又云 身心本來是道 四生十類皆有身心亦應是道 師曰 大德若作見聞覺知之解 與道懸殊 卽是求見聞覺知之者 非是求道之人 經云 無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尙無 見聞覺知憑何而立 窮本不有何處存心 焉得不同草木瓦礫 志明杜口而退 師又有偈曰 見聞覺知無障礙 聲香味觸常三昧 如鳥空中只麽飛 無取無捨無憎愛 若會應處本無心 始得名爲觀自在 ●四生十類; 四生 胎生 卵生 濕生 化生 十類 地獄 餓鬼 畜牲 阿修羅 人 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 ●六根; 三藏法數二十一 六根[出首楞嚴經] 根卽能生之義 謂六根能生六識 故名六根 一眼根 謂眼能於色境 盡見諸色 瑜伽論云 能觀衆色是也 二耳根 謂耳能聽聞衆聲 瑜伽論云 數由此故 聲至能聞是也 三鼻根 謂鼻能齅聞香氣 瑜伽論云 數由此故 能齅於香是也 四舌根 謂舌能嘗於食味 瑜伽論云 能嘗衆味 數發言論..

전등록 2023.02.20

전등록 권5 본정선사(本淨禪師) 03

又有志明禪師者 問曰 若言無心是道 瓦礫無心亦應是道 又云 身心本來是道 四生十類皆有身心亦應是道 師曰 大德若作見聞覺知之解 與道懸殊 卽是求見聞覺知之者 非是求道之人 經云 無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尙無 見聞覺知憑何而立 窮本不有何處存心 焉得不同草木瓦礫 志明杜口而退 師又有偈曰 見聞覺知無障礙 聲香味觸常三昧 如鳥空中只麽飛 無取無捨無憎愛 若會應處本無心 始得名爲觀自在 ●四生十類; 四生 胎生 卵生 濕生 化生 十類 地獄 餓鬼 畜牲 阿修羅 人 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 ●六根; 三藏法數二十一 六根[出首楞嚴經] 根卽能生之義 謂六根能生六識 故名六根 一眼根 謂眼能於色境 盡見諸色 瑜伽論云 能觀衆色是也 二耳根 謂耳能聽聞衆聲 瑜伽論云 數由此故 聲至能聞是也 三鼻根 謂鼻能齅聞香氣 瑜伽論云 數由此故 能齅於香是也 四舌根 謂舌能嘗於食味 瑜伽論云 能嘗衆味 數發言論..

전등록 2023.02.20

전등록 권5 본정선사(本淨禪師) 02

十二月十三日到京勅住白蓮亭 越明年正月十五日召兩街名僧碩學 赴內道場與師闡揚佛理 時有遠禪師者 抗聲謂師曰 今對聖上校量宗旨 應須直問直答不假繁辭 只如禪師所見以何爲道 師答曰 無心是道 遠曰 道因心有 何得言無心是道 師曰 道本無名因心名道 心名若有道不虛然 窮心旣無道憑何立 二俱虛妄總是假名 遠曰 禪師見有身心是道以否 師曰 山僧身心本來是道 曰適言無心是道 今又言身心本來是道 豈不相違 師曰 無心是道心泯道無 心道一如故言無心是道 身心本來是道 道亦本是身心 身心本旣是空 道亦窮源無有 曰觀禪師形質甚小 却會此理 師曰 大德 只見山僧相 不見山僧無相 見相者是大德所見 經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卽悟其道 若以相爲實窮劫不能悟道 曰今請禪師於相上說於無相 師曰 淨名經云 四大無主身亦無我 無我所見與道相應 大德 若以四大有主是我 若有我見窮劫不可會道也 遠公聞語失色逡巡..

전등록 2023.02.20

전등록 권5 본정선사(本淨禪師) 01

司空山本淨禪師者絳州人也 姓張氏 幼歲披緇于曹谿之室受記 隸司空山無相寺 唐天寶三年玄宗遣中使楊光庭入山采常春藤 因造丈室禮問曰 弟子慕道斯久 願和尙慈悲略垂開示 師曰 天下禪宗碩學咸會京師 天使歸朝足可咨決 貧道隈山傍水無所用心 光庭泣拜 師曰 休禮貧道 天使爲求佛邪問道邪 曰弟子智識昏昧 未審佛之與道其義云何 師曰 若欲求佛卽心是佛 若欲會道無心是道 曰云何卽心是佛 師曰 佛因心悟心以佛彰 若悟無心佛亦不有 曰云何無心是道 師曰 道本無心無心名道 若了無心無心卽道 光庭作禮信受 旣迴闕 庭具以山中所遇奏聞 卽勅光庭詔師 ●司空山; 位於安徽省太湖縣西北六十里 山中有無相寺 二祖慧可傳衣鉢於三祖僧璨之所 又司空本淨於此振宗風 [大明一統志十四 大淸一統志七十六] ●披緇; 穿上黑色僧衣 指出家爲僧 ●中使; 宫中派出的使者 多指宦官 ●丈室; 寺院住持僧的房間 ●禪宗; 又稱佛心宗 ..

전등록 2023.02.20

전등록 권5 영가현각(永嘉玄覺) 05

第四警其上慢者 若不爾者則未相應也 ●上慢; 增上慢 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 如未得聖道 謂爲已得是也 七慢之一 제5 경기상만(警其上慢; 그 上慢을 警戒하다)이란 것은 만약 그렇지 않을진댄 상응하지 못한다. ●上慢; 증상만(增上慢)이니 나는 증상(增上)의 법을 얻었다고 말하면서 만심(慢心)을 일으킴이니 예컨대(如) 성도(聖道)를 얻지 못했으면서 이르기를 이미 얻었다고 함이 이것임. 7만(慢)의 하나. 第五誡其疎怠者 然渡海應上船 非船何以能渡 修心必須入觀 非觀何以明心 心尙未明相應何日 思之勿自恃也 제5 계기소태(誡其疎怠; 그 疎怠를 警戒하다)란 것은 그러하여 도해(渡海)하려면 응당 상선(上船)해야 하나니 배가 아니면 무엇으로써 능히 건너겠는가. 수심(修心)하려면 입관(入觀)이 필수(必須; 必要)니 관(觀)이 아니면 무..

전등록 2023.02.19

전등록 권5 영가현각(永嘉玄覺) 04

第三語其相應者 心與空相應 則譏毀讚譽何憂何喜 身與空相應 則刀割香塗何苦何樂 依報與空相應 則施與劫奪何得何失 心與空不空相應則愛見都忘慈悲普救 身與空不空相應 則內同枯木外現威儀 依報與空不空相應 則永絕貪求資財給濟 心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 則實相初明開佛知見 身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 則一塵入正受 諸塵三昧起 依報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 則香臺寶閣嚴土化生 ●依報; 謂心身者 正實之果報也 此心身依止之身外諸物 謂之依報 如世界國土 家屋 衣食等是 ●愛見; 執著於人而起愛也 ●慈悲; 慈愛衆生竝給與快樂(與樂) 稱爲慈 同感其苦 憐憫衆生 竝拔除其苦(拔苦) 稱爲悲 二者合稱爲慈悲 佛陀之悲 乃是以衆生苦爲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 故稱同體大悲 又其悲心廣大無盡 故稱無蓋大悲(無有更廣更大更上於此悲者) ▲禪林寶訓音義 慈悲 慈能與樂 悲能拔苦 ●正受; 梵語三昧 此云正受 ●香臺..

전등록 2023.02.19

전등록 권5 영가현각(永嘉玄覺) 03

復次觀心十門 初則言其法爾 次則出其觀體 三則語其相應 四則警其上慢 五則誡其疎怠 六則重出觀體 七則明其是非 八則簡其詮旨 九則觸途成觀 十則妙契玄源 ●初則; 祖庭事苑七 一則 宗門因緣不言一節一段 而言一則者 蓋則以制字 从貝从刀 貝 人所寶也 刀 人所利也 所發之語 若刀之制物 以有則也 故人皆寶之 以爲終身之利焉 是知謂一則者 不無深意也 부차(復次) 관심십문(觀心十門) 초칙(初則) 언기법이(言其法爾) 차칙(次則) 출기관체(出其觀體) 3칙 어기상응(語其相應) 4칙 경기상만(警其上慢) 5칙 성기소태(誡其疎怠) 6칙 중출관체(重出觀體) 7칙 명기시비(明其是非) 8칙 간기전지(簡其詮旨) 9칙 촉도성관(觸途成觀) 10칙 묘계현원(妙契玄源). ●初則; 조정사원7. 일칙(一則) 종문의 인연을 1절(節)이나 1단(段)이라고 말하지 않고 1칙(..

전등록 2023.02.19

전등록 권5 영가현각(永嘉玄覺) 02

慕道志儀第一 夫欲修道先須立志 及事師儀則 彰乎軌訓 故標第一明慕道儀式 戒憍奢意第二 初雖立志修道善識軌儀 若三業憍奢妄心擾動 何能得定 故次第二明戒憍奢意也 淨修三業第三 前戒憍奢略標綱要 今子細檢責令過不生 故次第三明淨修三業 戒乎身口意也 奢摩他頌第四 已檢責身口令麁過不生 次須入門修道漸次不出定慧 五種起心 六種料簡 故次第四明奢摩他頌也 毘婆舍那頌第五 非戒不禪 非禪不慧 上旣修定 定久慧明 故次第五明毘婆舍那頌也 優畢叉頌第六 偏修於定定久則沈 偏學於慧慧多心動 故次第六明優畢叉頌 等於定慧令不沈動 使定慧均等捨於二邊 三乘漸次第七 定慧旣均則寂而常照 三觀一心 何疑不遣 何照不圓 自解雖明悲他未悟 悟有深淺 故次第七明三乘漸次也 事理不二第八 三乘悟理理無不窮 窮理在事了事卽理 故次第八明事理不二 卽事而眞用祛倒見也 勸友人書第九 事理旣融內心自瑩 復悲遠學虛擲寸陰 故..

전등록 2023.02.18

전등록 권5 영가현각(永嘉玄覺) 01

溫州永嘉玄覺禪師者永嘉人也 姓戴氏 丱歲出家遍探三藏 精天台止觀圓妙法門 於四威儀中常冥禪觀 後因左谿朗禪師激勵 與東陽策禪師同詣曹谿 初到振錫携甁 繞祖三匝 祖曰 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 師曰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祖曰 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 曰體卽無生 了本無速 祖曰 如是如是 于時大衆無不愕然 師方具威儀參禮 須臾告辭 祖曰 返太速乎 師曰 本自非動豈有速耶 祖曰 誰知非動 曰仁者自生分別 祖曰 汝甚得無生之意 曰無生豈有意耶 祖曰 無意誰當分別 曰分別亦非意 祖歎曰 善哉善哉 少留一宿 時謂一宿覺矣 策公乃留師 翌日下山迴溫江 學者輻湊 號眞覺大師 著證道歌一首 及禪宗悟修圓旨自淺之深 慶州刺史魏靖 緝而序之成十篇 目爲永嘉集竝盛行于世 ●溫州; 浙江省東南部永嘉縣的古稱 因氣候溫和 故稱溫州 永嘉玄覺 鏡淸道怤等出生地 府城西有松臺山淨光寺 玄覺曾住此..

전등록 2023.02.18

전등록 권5 회양선사(懷讓禪師) 03

師入室弟子總有六人 師各印可云 汝等六人同證吾身各契一路 一人得吾眉善威儀〈常浩〉 一人得吾眼善顧盻〈智達〉 一人得吾耳善聽理〈坦然〉 一人得吾鼻善知氣〈神照〉 一人得吾舌善譚說〈嚴峻〉 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 又曰 一切法皆從心生 心無所生法無能住 若達心地所作無礙 非遇上根宜愼辭哉 有一大德 問如鏡鑄像 像成後鏡明向什麽處去 師曰 如大德爲童子時相貌何在〈法眼別云 阿那箇是大德鑄成底像〉 曰只如像成後 爲什麽不鑑照 師曰 雖然不鑑照 謾他一點不得 後馬大師闡化於江西 師問衆曰 道一爲衆說法否 衆曰 已爲衆說法 師曰 總未見人持箇消息來 衆無對 因遣一僧去云 待伊上堂時 但問作麽生 伊道底言語記將來 僧去一如師旨 迴謂師曰 馬師云 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闕鹽醬喫 師然之 天寶三年八月十一日圓寂於衡嶽 勅諡大慧禪師最勝輪之塔 ●別云; 對于上文拈擧之公案語句 禪家認爲不合己意 另外再擬..

전등록 2023.02.17

전등록 권5 회양선사(懷讓禪師) 02

唐先天二年始往衡嶽居般若寺 開元中有沙門道一〈卽馬祖大師也〉住傳法院常日坐禪 師知是法器 往問曰 大德坐禪圖什麽 一曰 圖作佛 師乃取一塼 於彼庵前石上磨 一曰 師作什麽 師曰 磨作鏡 一曰 磨塼豈得成鏡耶 師曰坐禪豈得成佛耶 一曰 如何卽是 師曰 如人駕車不行 打車卽是 打牛卽是 一無對 師又曰 汝學坐禪 爲學坐佛 若學坐禪禪非坐臥 若學坐佛佛非定相 於無住法不應取捨 汝若坐佛卽是殺佛 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一聞示誨如飮醍醐 禮拜問曰 如何用心卽合無相三昧 師曰 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 我說法要譬彼天澤 汝緣合故當見其道 又問曰 道非色相 云何能見 師曰 心地法眼能見乎道 無相三昧亦復然矣 一曰 有成壞否 師曰 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 非見道也 聽吾偈曰 心地含諸種 遇澤悉皆萌 三昧華無相 何壞復何成 一蒙開悟心意超然 侍奉十秋日益玄奧 ●法器; 凡能修行佛道者 稱爲法器 ●醍醐; 製自牛乳..

전등록 2023.02.17

전등록 권5 회양선사(懷讓禪師) 01

南嶽懷讓禪師者姓杜氏 金州人也 年十五往荊州玉泉寺 依弘景律師出家 受具之後 習毘尼藏 一日自歎曰 夫出家者爲無爲法 時同學坦然知師志高邁 勸師謁嵩山安和尙 安啓發之 乃直詣曹谿參六祖 祖問 什麽處來 曰嵩山來 祖曰 什麽物恁麽來 曰說似一物卽不中 祖曰 還可修證否 曰修證卽不無 污染卽不得 祖曰 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 汝旣如是吾亦如是 西天般若多羅讖 汝足下出一馬駒 蹋殺天下人 竝在汝心不須速說 師豁然契會 執侍左右一十五載 남악(南嶽) 회양선사(懷讓禪師)란 자는 성이 두씨(杜氏)며 금주(金州; 지금의 陝西 安康) 사람이다. 나이 15에 형주(荊州) 옥천사(玉泉寺)로 가서 홍경율사(弘景律師)에게 의지해 출가했다. 수구(受具)한 후 비니장(毘尼藏; 律藏)을 학습했는데 어느 날 스스로 탄식하며 가로되 무릇 출가란 것은 무위법(無爲法)을 위함이다. ..

전등록 2023.02.17